政协民生建设专题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主要任务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加快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面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至 2020 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在新的起点上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继续保持全省前列,高等教育水平有新提高。 确保在 2020 年各县(市、区)实现 “ 教育强县 ” 目标,努力建设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 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确保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服务和主要健康指标继续保持全省中上水平。 扩大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力争优质资源配置走在全省前列。 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农村基层、城市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显著提高,促进基本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 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有效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问题,显著提高民众满意度。 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创业政策扶持、培训、服务体系,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劳动者创业就业能力。 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实现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基本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加强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医疗、生育、失业和工伤等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力争 2020 年社会保险全员参保率达 95%以上,确保 2020 年实现 “ 三农 ” 综合保险全覆盖。 逐步提高城乡基本医疗保障标准,提 升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水平。 提高城乡低保标准和优抚对象待遇,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 加快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强市、县两级福利机构和农村敬老院、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建设。 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基本解决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问题。 加强公共设施建设。 加快构建功能配套、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公共基础设施体系,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 完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推进公交优先,完善乡村客运网络;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饮用水源保护,促进饮水安全。 加强社会管理创新。 提高公共管理服 务能力,大力发展城市社区、农村乡镇民间服务组织,不断完善服务功能。 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和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着力提高对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防范、控制能力和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三、加快民生 xx 建设的措施建议 深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 xx考察时提出的 “ 加快老区发展,着力改善民生 ” 的重要指示精神、省第九次党代会作出的 “ 一个坚持、三个更加 ” 和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 “ 五个 xx” 的决策部署,坚持执政 为民、民生优先,加快民生 xx 建设,全力推进闽西老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加快崛起。 (一 )优先发展教育,实现 “ 教育强市 ” 目标 ,促进资源共享。 调整完善中小学布局。 以县为单位进一步修订完善县域中小学布局规划。 按照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原则,将高中集中在城区和重点小城镇,每个县保留 35 所高中,每所高中都能建成二级以上达标学校,对撤并高中优先建设高标准的初中学校。 突破行政区域界限,适时撤并规模较小、办学水平较低的初中,使初中学校向人口较多的中心乡镇集中。 小学按照规模适度、兼顾就近的原则 ,每个乡镇重点建设中心小学,在科学论证和充分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科学布局完小、初小和教学点。 加快推进城镇基础教育扩容。 加快中心城市、县域城市以及三个新区基础教育扩容建设,新建、扩建一批中小学,基本消除城区基础教育 “ 大班额 ” 现象,保障进城务工子女就学需求。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继续大力推进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完成永久保留学校的标准化建设任务。 加大薄弱学校改造力度,继续推行城市优质学校挂钩帮扶农村薄弱学校制度,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完善城乡校长、教师双向交流制度,城镇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缩小校 际、城乡差距。 积极构建 xx 高速在线教育服务平台,实现全市城乡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 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 严格落实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政策,保证幼儿园与住宅小区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 对幼儿园实行成本核算和收费公示制度。 在加快公办幼儿园建设的同时,支持规范民办幼儿园发展,对民办幼儿园给予公办幼儿园的同等待遇,多渠道解决入园难问题。 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闲置校舍举办幼儿园,支持乡镇公办中心园在行政村举办分园或教学点,确保留守儿童接受学前教育。 提升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加强重点专业和地方特色专 业建设,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 加强校企合作,鼓励领军企业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 支持 xx 技师学院等职业院校建立 “xx 市公共实训示范基地 ”。 稳步扩大培训经费直补企业覆盖范围,加快培养紧缺技能人才,加强创业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 ,减轻群众负担。 努力改善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 继续推进实施农村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配套完善寄宿制学生吃、住、洗生活设施和文体设施。 加强生管教师的配备与培训。 出台政策鼓励引导富余教师向辅导员、保育员等岗位转岗,配足生管教师,着力提高保育水平;加强对寄宿学生 心理咨询与辅导,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低龄学生提高心理调适能力。 优先保障农村教育经费投入。 根据财力和物价水平,加大财政投入,不断提高寄宿制学生营养工程补助标准。 条件成熟时,可考虑对边远山区困难群众的孩子到集镇就读初小,需家长陪护的,给予适当的租房和交通补助。 继续实施边远山区义务教育学生公用经费补助政策。 进一步规范鼓励捐资助学,吸引更多的海内外乡贤捐资助学。 加强校车安全监管。 有条件的乡镇可组织符合条件的社会车辆成立校车队,由乡镇政府指定职能部门专门负责管理,保证准时、便捷、安全。 (二 )发展卫生事业,保 障民众健康权益 ,健全医疗服务网络。 加快推进中心城市重点项目建设。 力争在 “ 十二五 ” 期间,建成市第一医院门诊综合大楼、市第二医院分院、市中医院医技综合大楼、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等重点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市第一医院新院,筹建市肿瘤医院、传染病医院等专科医院,促进全市医疗服务水平上新台阶。 强化县级医院能力建设。 着力提高县级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实现所有县(市、区)有 1 所基本符合国家建设标准的县级综合医院。 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县级医院提升为三级医院。 重视稳定县 级医院骨干医生队伍,对骨干医生外流至市级医院以及沿海发达地区医院要有限制措施。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发展。 加快建设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标准配足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确保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专款专用。 城市综合医院要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大技术帮扶力度,要加快建立城市综合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双向转诊制度。 探索由城市综合医院代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机制。 提升乡镇卫生院服务水平。 继续实施乡镇卫生院改造提升建设工程,加大乡镇卫生院医生到市、县级医院进修和培训力度,完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乡镇卫生院医生积极性。 进一步提高急诊抢 救能力、基本医疗服务能力,满足农村群众就近就医需求。 积极化解全市乡镇卫生院债务,保证基层卫生院正常运转。 加强村卫生所标准化建设,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拥有一所基本达到国家标准的卫生所,设施、设备配备达到国家标准,拥有 1 名经过规范上岗培训、具备一定专业素质的乡村医生。 规范民营医疗机构发展。 放宽准入门槛,推进公平竞争,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卫生事业。 加强规范管理,促进民营医疗机构诚信经营、健康发展。 ,提高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积极稳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