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先进事迹精选内容摘要:

内走出脱贫之路,从大的方面讲,得益于党中央的决策和国家的扶贫政策,从具体落实方面讲,则得益于 “ 四个好 ” :一是有一个好的第一书记。 二是有一个好的村委会主任。 三是有一个好的帮扶单位。 四是有一个好的脱贫规划。 一个好的第一书记决定精准脱贫的走向 在大西外村村民的记忆中,以前也来过下乡工作队,大都是兼职,不常驻 村,到时间就离去了,很少从根本上解决村里的困难和问题。 这次却不一样, **交通运输执法局根据省、市委要求,给大西外村派去科级干部 **同志任第一书记。 **是带着家当来的,他要在这里与村支两委带着村民一起寻找脱贫致富之路。 扶贫重在 “ 行动 ” ,光说不练不会赢得村民信任。 **一到大西外村就发现,进村村口没有标志。 一个村连标志都没有,怎能向外推介宣传。 又怎能实现脱贫。 于是,进村一个月, **就自己掏钱雕刻了有大西外标志的石碑,冒着风雨,与村里的 4 位村民树起这块石碑。 大西外村村民出出进进,看到这块石碑,就感到老张来他们村是真的要帮扶他们了。 要想脱贫致富,班子最为关键。 在此后的一段时间里, **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不负组织重托,针对村里领导班子软弱涣散的情况,勤谈心、分任务、定职责、建章程,着力解决了村两委班子各行其事、软 弱无力、精神不振的情况,使村支两委班子成员做到职责明确、岗责相应、人尽其责、目标明确、任务具体,初步形成了一个有战斗力和凝聚力的村支两委班子。 脱贫要精准,润物细无声。 在整顿好村两委班子后。 **对 20 户贫困户逐个走访,详细了解他们为什么贫困、因何贫困。 今年 5 月的一天,村里一位八旬老人要去 **镇农商银行给孙子卡里打钱, **拉上老人去 **办了事后又送回村里。 有人说: “ 你是第一书记,这些小事让别人办就行了 ”。 **说: “ 村民无小事,村民的事再小也要办好。 只有办好了这些小事,才能实现脱贫致富这件大事。 ” 大西外村村民深有感触地说: “ 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干部。 ”**交通运输执法局派驻 “ 第一书记 ”** 是成功的,是符合党的要求、国家的号召与人民群众期盼的,是真正深入基层、扎根农村,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帮群众所需的好党员、好干部。 一个好的村主任是实现精准脱贫的关键 2020 年底,正当村换届时。 大西外村村民李连军回村看到村里的落后面貌感慨不已,自己作为转业军人、养猪专业户,在靠近县城的秀水镇南坪村已经搞了 15 年的养猪事业,是个远近闻名的养猪专业户,但是家乡还是如此落后和贫穷,作为家乡的一员却没 有为本村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他深感自责。 一个念头油然而生,他毅然舍小家、顾大家,决心挑起大西外村村主任的重任。 在村民的拥护和支持下,他顺利当选村主任。 回村后,李连军做的一件事就是创办 **县民鑫农业有限公司。 首先负责筹建一个占地 亩、建筑面积 4000 平方米的规模型养猪场,年养千头猪,年出栏 2500 至 3000 头生猪,由此带动全村村民特别是 20 户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猪舍建设预计投资 320 万元,截止目前,李连军个人垫资 万元,银行贷款 94 万元, **县政府、农委下拨脱贫补助资金 10 万元,工程队垫 资 30 余万元,总计已投入资金 198 万元,主体工程已完成 80%。 剩余部分经测算还需 50 余万元,拟向与 **县农商行申请贷款。 配套设施建设和附属设施建设也已开工。 经测算还需 117 万元方可投入生产运营,经与村民协商打算采取入股方式募资 64 万元,但贫困村民无钱入股,于是李连军垫资 10余万元,为 20 户村民交纳每户入股金 5000 元。 李连军对 20 户村民表态,猪场每年按股分红,挣了是大家的,赔了算我的。 李连军不但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养猪场的建设上,而且还拿钱为贫困户村民垫入股资金,这是多么无私的品格、多么宽广的心胸。 规 模化养猪专业性、技术性很强,不经过培训和锻炼是不能胜任的。 李连军不但将自己的养猪知识、养猪技术、管理经验投入到养猪场的建设和管理上,李连军还动员自己的妻子和亲戚到猪场带领村民养猪。 在李连军一家的带动下,大西外村的村民正在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 一个好的扶贫单位是确保精准脱贫的保证 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做好定点扶贫工作,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 习总书记指出: “ 党政军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扶贫,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重要体现。 ” 做好新形势下定点扶贫工作 ,要深入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发挥单位、行业优势与立足贫困地区实际相结合,健全工作机制,创新帮扶举措,提高扶贫成效,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新贡献。 **交通运输执法局积极响应习总书记的号召,高度重视所承担的精准扶贫工作,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安排部署。 局领导经常深入对口扶贫单位 **县下社镇大西外村,就如何尽快实现整村脱贫进行调查研究探讨。 实现脱贫致富,重在基础设施。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大西外村各种基础设施差的问题,局主 要领导多次跑相关单位协调,投资 34 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