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农惠农资金管理存在问题认识体会内容摘要:

二是以本系统内交替发生的或系统外相似的已完工真项目为替身,签订假项目合同,做假项目预决算,骗取或重复骗取项目资金。 三是以拨入项目资金需回流为借口,以赞助、设计、修理等为形式,向项目单位要回部分资金。 四是将村组预留的移民地、机动地等集体耕地以个人名义申报种粮面积,骗取粮食补贴资金。 五是虚报种植户、购机户、养殖数量、粮油种植面积,骗取粮食补贴、购机补贴、 能繁母猪补贴等。 六是部分村组干部以家属、或亲朋戚友的名义虚报各种数据,骗取补贴。 一是少数干部利用手中权力,威逼村民不缴纳一定数目的赞助费和管理费等就不发补贴款,从中牟取私利;有的在发放补贴时,直接采取不足额发放的手段,从中贪污被克扣的补贴款。 二是个别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便利,编造假资料,申报资金或报销费用,或冒领各种惠民补助资金据为己有;有的帮助亲友承揽项目牵线搭桥,从中收受贿赂。 三是有的单位将虚报冒领获取的强农惠农资金以发放加班费、福利奖金等形式集体私分。 (四)财务管理 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有的部门单位没有将强农惠农资金与机关工作经费及其他资金严格实行分账核算,分户储存,造成账目不清,混收混支。 二是有些单体资金量小的项目由乡镇或村组进行财务核算,存在记账不及时、账实不相符等问题, “ 包包账 ” 随处可见。 一是少数地方以现金支付惠民项目资金。 二是直补到人的资金没有严格按户建卡登记,以银行 “ 一卡通 ” 形式发放到人。 三是存在以拨代支的行为。 主要是存在凭不正规发票或白条拨付资金的行为。 特别是项目资金没有 以项目合同实施方开具的税务发票报账,而是以收据、非税收入缴款书报账;没有以银行付款至项目合同实施方账户(包括个人账户)的银行凭据记账,而是以银行付款至乡镇、村委会或项目法人单位的凭据记账。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相关单位缺乏责任意识。 一是许多部门和单位对强农惠农政策重视程度不够,缺乏 “ 四个意识 ” ,没有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 “ 最后一公里 ” 的问题,让惠民政策始终 “ 走在路上 ” ,服务始终 “ 停在嘴上 ” ,实惠没有真正 “ 落在农民身上 ” ,造成 “ 末梢堵塞 ”。 二是部分领导干部和工作人员法纪观念淡薄 ,私心杂念重,私欲膨胀,存在 “ 有机会就捞一把 ” 的侥幸心理,利用权力伸手强农惠农资金。 三是相关人员不认真学习、研究各项政策,在理解上出现许多误差,导致在执行时出现偏差,甚至有的人员在执行政策上存在主观性和随意性。 四是相关部门过分依赖乡镇政府,而乡镇政府却简单把强农惠农资金看成是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