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市场监管工作要点内容摘要:
局、州局经检支队、消保科) (四)继续开展好旅游市场监管工作。 积极开展旅游市场专项整治;认真履行职能职责,配合州旅游行业主管部门开展旅游行业监管工作。 [牵头部门:市场合同科;责任部门: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州局消保科、公交科、商广科、经检支队 ] (五)进一步加大省、州特色产业、名优产品的打假维权工作力度。 将我省、我州烟、酒、茶等名优特色产品列为重点保护对象,以州、 县中心城区和商业繁华地段为重点整治区域,严厉查处假冒、仿冒我省、我州名优产品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针对网络交易中群众关切、舆论关注的突出问题,严厉查处利用网络销售假冒仿冒商品、进行虚假宣传等不正当竞争违法行为。 [牵头部门:公交科;责任部门: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州局商广科、经检支队、电子商务科 ] (六)严格广告监管执法。 进一步完善广告监管执法机制,充分发挥各级广告监管联席会议作用,有目的、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虚假违法广告的治理,严厉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规范我州广告市场秩序。 [牵头部门:商广科; 责任部门: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州局公交科、经检支队 ] (七)严厉打击传销、规范直销。 巩固和扩大 “ 无传销县(市、区) ” 创建工作成果,确保年底全州 100%的村(社区)达到 “ 无传销村(社区) ” 目标。 把宣传教育作为工作重点,持续加强对网络传销的打击力度,进一步健全工作制度,使群众积极举报传销、远离传销。 加大对直销企业的日常监管,严格规范直销经营行为,创新监管手段方式,切实维护直销市场秩序,促进直销市场规范健康有序发展。 [牵头部门:公交科;责任部门: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州局经检支队、电 子商务科 ] (八)扎实开展 “ 双打 ” 工作。 继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严厉打击侵权和假冒违法行为,切实保护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牵头部门:商广科;责任部门: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州局公交科、经检支队、电子商务科 ] 四、加大消费维权工作力度,为消费升级营造良好环境 (一)完善消费维权工作机制。 认真落实即将出台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做好宣传贯彻工作。 认真落实《网络购物七日无理由退货实施办法》,着力解决制约消费维权的突出 问题。 充分发挥消费者权益保护联席会议制度的作用,协调解决消费热点难点问题。 [牵头部门:消保科;责任部门: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二)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监管和服务领域消费维权。 创新监管方式,深化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事中事后监管。 加强流通领域商品质量专项执法,推进线上线下一体化抽检。 开展 “2017 年红盾质量维权行动 ” ,加大侵权案件查办力度,实现抽检结果和行政处罚信息全发布。 加强服务领域消费维权,加大对网购退换货、公用企业服务、修理和中介服务等经营活动中侵权行为的打击力度。 [牵头部门:消保科;责 任部门:各县(市、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 (三)加强消费维权网络体系建设。 加强 12315 平台和互联网受理渠道建设,发挥消费者、经营者等多方参与作用,提高消费纠纷解决效率。 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创建工作,扩大消费投诉信息公示范围。 推进 12315“ 五进 ” 工作向新领域延伸,推动消费维权关口前移。 加强 123。工商市场监管工作要点
相关推荐
(五)清理相关法规文件,推动改革成果广泛认可和 应用。 各级工商和市场监管、国税、地税、发展改革和法制部门要对照 “ 两证整合 ” 的要求,及时清理相关地方性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要把促进个体经济发展同实施 “ 两证整合 ” 改革结合起来,清理、取消限制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制度,制订、出台促进个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改革在法治轨道内运行。 “ 两证整合 ” 改革后
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企业公示信息检查抽查制度,出台《企业经营异常名录管理意见》,初步建立了信息公示、信用监管为核心的新型监管体系。 深入推进重点领域专项整治, “ 全国无虚假违法广告城市 ” 创建活动取得实效,在国家工商总局广告监管中,我市违法广告条次占全省违法广告总量的千分之一,连续 6 个月保持全省最低;公用事业滥收费用、公共服务强制交易、医疗机构商 业贿赂等领域案件查办实现突破
举办各类培训 35 期,参加培训 568 人次,考核成绩均在 85 分以上,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统筹安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我局以 “ 服务经济发展、当好市场卫士 ” 为主题,以 “ 抓机关引领示范、抓基层夯实基础、抓个人强健整体 ” 为活动载体,大 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取得较好的成效。 三、扎实做好区级文明单位建设活动 我局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市工商局的正确领导下
力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认真贯彻落实省、州要求,努力推进民营经济发展,重点打造烟、酒、糖、茶、民族制药、特色食品等六大特色产业,培育生成一批小微企业、培育孵化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中小企业(民营企业)向 “ 专、精、特、新 ” 方向发展,实现转型升级。 全年培育新增市场主体 1000 户以上,开展企业管理人员能力提升培训 1000 人以上;新培育医药龙头企业 3 家以上;培育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