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七集观后感汇总六篇内容摘要:
丰富,素质过硬,大家都说好的排长,一定有其原因,他们是未来任职的直接授课人,要多吸取他们的经验,多向他们取经,获取更多 “ 第一手资料 ”。 多从吃透基层的角度出发,要立志做基层的 “ 明白人 ” ,不要 “ 身在兵中不知兵 ” ,身在基层不懂基层,说话做事不接 “ 地气 ” ,形成不了清晰的工作套路,一有问题就 “ 抓 瞎 ” ,对待这些基层事务,深下去才能真起来,融进去才能火起来。 不忘一颗问心无愧的责任心 张万年将军说过 “ 上不愧党,下不愧兵,鞠躬尽瘁,精武强军 ” ,作为一名军官,就要时刻想着对下面的战士负责,你带的兵是嗷嗷叫,还是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在未来的工作中是吃透上情,摸准下情,踢好头三角,如鱼得水,游刃有余,还是 “ 将帅无才,累死三军 ” ,还是这就处决于你的素质,你的积累, “ 读书诚可贵,实干价更高 ” ,要调整好心态,放下 “ 架子 ” ,扑下身子,去掉 “ 书生味 ” ,增加 “ 兵味 ”。 管好兵首先就要当好兵,带好兵实现就要带好头, “ 火车快不快,全靠头来带 ” ,作为一排之长,想要让战士跟着你充满干劲,在你的手下成长成才 ,就要抱着对连队对战士对自己高度负责的态度,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苦,从难从严从实在基层摸爬滚打,才能在未来的关键时刻叫响 “ 让我来 ”“ 看我的 ” ,才能让战士信任信服信奈。 篇四 强军路上思想先导,改革进程责任催逼。 坚决打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这场攻坚仗,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主席改革强军战略思想,深刻认识和把握建设同我国国际地位相称、同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巩固国防和强大军队的时代重任,自觉强化深化改革我有责、强军兴军我尽责的强烈忧患和责任担当。 改革是潮流潮流不可挡 孙中山在钱塘江 观潮时有感而发: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这次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站在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高位,与时代潮流同向。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之大变局,美国、俄罗斯、日本等一些国家竞相调整军事战略,竭力抢占军事竞争制高点。 我们站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如果思想保守、固步自封,就会陷入战略被动,丢掉战争制胜权。 党中央和习主席审时度势,作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的重大决策,是引领时代潮流的战略之举、高瞻之举、勇气之举。 与复兴进程同步。 我国正处于 “ 两个前所未有 ” 的历史关头,习主席主政以来用中国梦引领未来,用 “ 四个全 面 ” 布局发展,用 “ 十三五 ” 规划描绘蓝图。 平静水面有暗流,美好愿景有挑战。 美日等守成大国不甘也不会坐视我国和平崛起。 如果没有强大的军事力量作 “ 压舱石 ” ,我国极有可能重蹈历史上两次发展机遇被打断的覆辙。 与大国地位同声。 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又是唯一一个没有实现祖国统一的国家,这个问题不解决,中国实际上是大国,但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强国。 美国之所以长期维持一超地位,靠的是经济实力、文化实力和军事实力。 现在美国的经济实力、文化实力正在趋弱,但是军事上却趋强。 我们迫切需要一支能够应对多种威胁、遂行多样化 任务的强大军队,作为支撑大国崛起的坚强柱石。 改革是大考大考见高低 习主席指出,军队改革是一场回避不了的大考。 主考官是党和人民,最先进考场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答卷的方式是执行改革决策的行动,而最终的阅卷者将是历史和战场。 我们走进改革大考场,考的是各级党委把关定向的能力。 各级党委是改革的领导者、执行者和推动者,其组织功能是否真正强化,主体责任是否全面落实,表率作用是否充分发挥,直接决定这次改革能否突破藩篱、涉过险滩、啃下硬骨头。 要坚持做到大事面前不糊涂、难事面前不退缩,以强有力的领导力、组织力、 执行力、感召力,推动每一项改革决策的贯彻落实,真正当好广大官兵的 “ 主心骨 ” 和 “ 定盘心 ”。 考的是党员干部大局为重的党性。 中国有句老话叫 “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 个人与集体、国家的利益紧密相连。 改革进程中总得有人发扬风格,总得有人做出牺牲,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个部队、每个单位,只想改别人、不想改自己,只想做加法、不想做减法,只想换新鸟、不想腾旧笼,改革就会囿于原地、寸步难行。 一事当前先想自己、先想小团体,这不是顾大局的表现。 每名党员干部都要树立国家至上、军队为重的大局观,以 “ 小我 ” 的牺牲来成就 “ 大我 ” 的 鼎新。 考的是每名官兵利益面前的觉悟。 面对改革带来的利益调整,有人埋怨生不逢时,其实从另一个意义上来讲是生逢其时。 这场改革决定了中国军队由大国军队向强国军队的跨越。 我们这一代军人,能够遇到这次机遇,能够参加这次变革,在军旅生涯当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军人牺牲有两种,一种是为打仗牺牲,一种是为改革牺牲。 站在大国军人高度看个人利益得失,就会一览众山小,即使轮到你牺牲,也是给你机遇,因为你是在为军队全局作贡献。 考的是一支部队严守纪律的自觉。 大事面前看觉悟、看担当,更要靠纪律。 令严方可肃军威,命重始足整纲纪。 中央军委对 这次改革作出了一系列严格的纪律规定,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衡量一支部队建设水平,不能光看顺风顺水时,更要看激流逆流时,是否能稳住心神、稳定官兵、稳实发展,在铁纪铁规的框架内顺利推进改革各项事业。 改革是机遇机遇要抢抓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 机遇有窗口期,抓住了就能趁势而上,抓不住就会一步赶不上,步步赶不上。 机遇又是公平的,这个公平指的是过程的公平,不是结果的公平。 一个国家、一个单位、一个个人的发展,不可能每个机遇都会降临到你头上,但总体上机遇肯定是均等的,差别在于机遇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等机遇的人永远会输给抢机遇的人。 面对这次军队改革、领导关系转隶的历史机遇期,要充分运用好新体制带来的高效运转之机,把减少指挥层次、明晰职能机关、。将改革进行到底第七集观后感汇总六篇
相关推荐
牵头抓总,把握航向,这个很重要。 改革不仅仅是发展、文明和稳定的问题,更多的是自身建设和改革也成为摆着我们面前的一项大的课题。 只有自身建设搞好了,而且是达到了先进性,这样的改革才是做表率和榜样的改革。 改革从自身建设开 始,这也是改革的第一前提和基础。 不进行自身改革,难以推进全面改革的深入和全面开展。 所以说,从自身建设做起,就是改革的前提,更是体现出的是组织的勇气和魄力。 改革永远在路上
注的热点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改革不是随便说说,改革需要历史阵痛期、发展期等等,每个时期任务不同,效果也不同。 改革的目的是为了破除顽疾,但改革任务任重而道远,需要各方协调努力。 在 推进改革进程中,领导干部作为主心骨,只有强化担当意识,解决突出问题,才能把改革逐渐落实下去,才不会让改革流于形式,真正让改革进行到底。 如今,改革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基调
近日,全国上下都在组织观看《将改革进行到底》专题片,当下,要如何在全国深化改革的前行中发挥好党员干部 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作用,将成为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也是改革推行的重要组成部分。 昨天播出的第二集《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展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经济体制改革纲举目张、深入推进的生动面貌,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和增长质量,正在经历的空前深度变革。
是我们现在需要弘扬、需要秉承的一种精神,因为它体现了共产党人的精神, 体现了我们党的宗旨。 475 天它就凝聚成一个永恒,只要我们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要我们还是共产党,我们就会坚持这种精神。 ” 习主席的话,指明了每名中国共产党员应该参照的标杆和应该具有的精神追求。 中央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严重违纪案件
全面 ” 战略布局,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开启并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伟大实践、非凡历程。 “ 人民是改革的主体 ” , “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 ” , “ 改革要抓铁有痕、踏石留印 ” , “ 要聚焦、聚神、聚力抓落实 ” , “ 胜 利不会向我走来,我必须自己走向胜利, ”„„ 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条条金玉良言,充分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全面深化改革因为以人民为中心
的正是我们的不懈努力,勇往直前的勇气和信心。 观看《时代之问》,不禁想起习总书记所说 “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人心是最大的政治 ” ,深受鼓舞,倍感自豪,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更加自信,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有信心。 作为一名普通的基层纪检干部,不仅要做全面深化改革的见证者亲历者,更要做全面 深化改革的落实者和行动派,打通落实改革的 “ 最后一公里 ” ,确保改革落地有声、落地见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