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汉军先进事迹有感原创12篇内容摘要:

到心中有民,必须时刻把人民装在心中,摆正定位,始终以人民群众的事业为重,时刻把奉献作为一种信仰。 我要学习杨汉军同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切实做到扎根基层,尽职尽责,任劳任怨。 要时刻牢记在基层工作,是党和人民、是组织的信任和重托。 要树立当干部干事是硬道理的思想,恪尽职守、勇于负责,倾心尽力做好自己的工作。 要专注投入,不懈进取,在任何时 候,任何情况下,都乐观向上,顽强拼搏,不浮躁,不懈怠,不消沉,努力在平凡的岗位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 【篇七】 2017 年 8 月 9 日 22 时 30 分,中共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汉军同志因公牺牲。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模范,是摸得着的标杆。 读完了《燃尽生命,许党爱民》,看完了杨汉军同志生命的最后13 天,翻阅了各大网站、媒体的评论员文章,铺天盖地的文字和画面在脑海无限的翻滚。 杨汉军同志的事迹感人至深,他是优秀共产党员和干部的楷模,他的精神值得传递。 杨汉军同志生前担任武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一生奔波 、一生奉献、一心向党、一心为公,最后积劳成疾,倒在了自己心爱的工作岗位上,年仅 55 岁,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杨汉军提出 “ 两学一做 ”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要求广大党员按照 “ 四讲四有 ” 标准,做到政治合格、执行纪律合格、品德合格、发挥作用合格。 杨汉军同志是 “ 两学一做 ” 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干部队伍中的灯塔和标杆。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就要按照 “ 两眼向下、重心下移、身子下扑 ” 的要求,多走泥土路,多进百姓家,在爱民便民为民等系列活动中使作风始终紧贴在老百姓心坎上,在联系和服 务群众中锤炼党性、增长才干,树立良好的为民服务新形象。 杨汉军同志曾一天 “ 一口气 ” 带队考察华工科技等 7 家企业,曾随代表团 10天行程 ,参加 24场公务活动和人才座谈会,坐了 3 趟红眼航班。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应以杨汉军同志为榜样,时刻牢记心中的责任,始终做到 “ 任其职,尽其责。 在其位,谋其政 ” ,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干事创业、推动发展上。 要把杨汉军同志作为一面镜子,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和浩然正气。 牢记 “ 两个务必 ” ,坚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即使条件再改善、生活水平再提 高,都要艰苦奋斗,艰苦创业,都要吃苦在前、享受在后。 不要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放松要求,始终保持两袖清风,一身正气,将 “ 清正廉洁 ” 四个大字鲜明地体现在实际行动上。 武汉选拔 “ 狮子型 ” 干部引起全国关注,《人民日报》为之点赞。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我们要争做一名像杨汉军同志一样的 狮子 般干将,时刻反思自身的差距,查找自身的不足,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长处。 要和工作谈场恋爱:学着追求工作,而不是让工作反过来追求自己。 在工作中,我们应该试着坚持在一个岗位踏实的付出,要有“ 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 的能力和气魄,还要有脚踏实地、踏实肯干的敬业精神,以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杨汉军同志是一本 “ 好书 ” ,我们需细细品 读;杨汉军同志是一面 “ 镜子 ” ,我们需深深对照;杨汉军同志是一束 “ 亮光 ” ,我们需久久发扬。 我们必须牢记无论何时,位于任何岗位,都要艰苦奋斗、恪尽职守、乐观向上,永远有颗狮子般的进取心,永远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 要怀着心系群众、服务人民的公仆情怀,发扬锐意改革、勇于开拓的创新精神,端正扎根基层、勤奋敬业的务实作风,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工作,以铁一般的信仰、铁一般的信念、铁一般的纪律、铁一般的担当 ,奋力开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新局面。 【篇八】 杨汉军同志是时代楷模,对党忠诚,心系人民,艰苦奋 斗,无私奉献。 他始终以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为重,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坚守本真,不忘初心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事业中去,在人民心中树起不朽的丰碑,他虽然永远的离开了,但是我们要学习他的精神,做新时代合格的党员。 大浪淘沙,信仰永存。 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是中国共产党人秉承的光荣传统。 杨汉军同志无限忠心于人民,他把 “ 扶贫户 ”当亲戚,多方奔走助 “ 亲戚们 ” 脱离贫困,他是贫困大妈的好儿子,时常看望,嘘寒问暖;他煞费苦心地扮成家长,只因为担心大学生申请人才公寓是否困 难,直到亲眼看到大学生申请到了公寓,他才放心;他装扮成普通百姓 “ 微服私访 ” ,和社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与工作人员面对面谈心,只为打通服务群众 “ 最后一百米 ”。 他始终与群众手牵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他说: “ 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干了几件实事好事。 ”。 在他心中放在第一位的始终是人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