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杨汉军先进事迹心得体会20篇内容摘要:

名政工人事干部,向杨汉军同志学习,就是要争做不畏酸甜苦辣的政工人事干部。 宠辱不惊,顶住 “ 酸 ” 的压力。 作为政工人事干部,我们要积极学习杨汉军同志顾全大局的职业操守,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价值观和名利观。 在政工人事部门工作的同志常有这样的困扰:由于单位的人员素质齐整,内部竞争激烈,加上受名额等多种因素限制,进步反而不如别人快,当身边人职务职级升迁而自己还在原地踏步时,心中难免会有失落。 如果不能正确看待这些差异和变化,就极易产生 “ 酸 ”心理。 但是政工人事干部 特别要摆正心态,顾全大局,看重职业操守,看淡物质享受,看淡个人进步,做到既积极进取,又宠辱不惊。 公道正派,抵住 “ 甜 ” 的侵扰。 政工人事干部的工作性质决定了我们容易受到不正之风的侵扰。 这种时候最考验政工人事干部的意志和品质,对这些 “ 糖衣炮弹 ” 侵扰的处理态度,直接反映一名政工干部是否公道正派。 学习杨汉军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坚守公道正派的组织人事工作生命线。 在选人用人时,就要有坚定不移的原则立场和无惧无畏的政治品格,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评价干部,严格按照党的干部工作政策和原则办事,不夹杂一点私心杂念。 当 “ 糖衣炮弹 ” 袭来时,无论这种 “ 炮弹 ” 的份量有多重、自己是多么需要,都丝毫不为所动、 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严守底线,抵住侵扰。 铁肩担当,受住 “ 苦 ” 的磨砺。 与其他部门相比,政工人事干部承担着大量基础性、事务性、程序性的工作,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陪伴广大政工人事干部更多的是加班加点的辛劳,没有特殊的待遇和报酬,有的只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 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学习杨汉军同志,就是要学习他呕心沥血的敬业精神,唯有把艰苦环境当作磨砺品行的训练场,才能把各种困难当作攀向成功的垫脚石。 唯有铁肩担当,锻造高境界高觉悟,才能以苦为荣、以 苦为乐、身在苦中不觉苦。 锐意进取,保持 “ 辣 ” 的风格。 政工人事工作任务繁重,要求政工人事干部时刻接受重要任务的挑战。 学习杨汉军同志,就是要学习他拼搏赶超的争先意识,以锐意进取的 “ 火辣 ” 风格,俯下身子、撸起袖子、甩开膀子,把心思和精力放在如何干事业、如何干好事业上,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机制和方法,增强 “ 辣 ” 味,争做 “ 工匠 +猛将 ” 型干部,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破解工作难题,助推中心工作发展。 杨汉军同志把一生奉献给了所忠诚的事业,用生命诠释了一名组织人事干部的责任和担当。 我们要向杨汉军同志学习,并按照汪 伟部长提出的政工人事干部要 “ 观大势、知大局,懂业务、精本行,重公道、敢担当 ” 要求,做到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事业,带着政工人事干部这一称号,在酸甜苦辣的道路上一路前行 (篇十一) 忠诚印寸心,浩然充两间。 杨汉军用三十余载组工生涯,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忠诚奉献、尽职履责、严于律己的崇高精神,他是 “ 两学一做 ” 的标杆、组工战线的标兵,值得广大党员干部敬仰、对照、学习。 学一学 “ 以身许党 ” 的忠心。 对于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杨汉军既是虔诚的信仰者,也是笃定的行动派,他将党的事业作 为矢志不移的追求。 推进 “ 红色物业 ” ,他把组织温暖送达居民心坎;精准扶贫调研,他像亲儿子般嘘寒问暖;暗访政策落实,他扮成家长陪同毕业生办理手续。 组织部门是政治部门,组工干部是政治工作者,要学习他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去,胸怀大局、服务全局,切实做到立说立行、践诺守责,不断增强 “ 四个意识 ” ,坚定“ 四个自信 ” ,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融入大脑、指导工作,化作群众能够感知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真心实意为民造福。 比一比 “ 公道正派 ” 的真心。 “ 不戴 ‘ 有色眼镜 ’ 看人,不当‘ 毛延寿 ’ 画像 ” ,在杨汉军身 上,始终有股凛然正气,他以公心识人、用人、待人,用 “ 闯将 ” 不用 “ 看客 ” 、邀 “ 优才 ” 摒弃 “ 庸才 ” ,精准选育 “ 狮子型 ” 干部,令全武汉为之振奋。 邓小平同志说过: “ 管干部的干部,要很公道,很正派。 ” 组工干部要像杨汉军那样牢记一个 “ 公 ” 字,站起来是送人的梯、躺下来是渡人的桥,秉公用权、依法履责,事事出于公心、时时不忘规矩、处处以身作则,强化实践锻炼、深化调查研究,不断提高知人善任、任人唯贤的本领,让干部心服口服,为党的事业夯基垒台。 照一照 “ 慎独修身 ” 的廉心。 “ 把官做淡、把事做精、把人做大 ” 是他高尚人格的真实 写照。 身处要职,牢记 “ 界 ”“ 戒 ” 两字,时刻绷紧自律之弦;手握权柄,须臾不忘敬畏之道。 很少有人知道他家住在哪里,儿子就业、爱人生病,从未向组织开口,也从未动用关系为家属谋取任何私利。 组工干部要像他那样,甘当绿叶、乐做人梯、安于清贫,以平淡之心对名、以知足之心待利、以廉洁之心用权,始终筑牢思想防线,坚守 “ 三严三实 ” 要求,律己求严、干净干事,争做具有 “ 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 ” 的组工好干部。 ( (篇十二) 3 月 1 日,中组部决定,追授杨汉军同志 “ 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 ” 称号。 身为 一名组工干部,要以杨汉军同志为榜样,在服务党的事业中砥砺前行,在服务地方发展中千锤百炼,在服务人民中提炼升华,做一名志存高远、惟行惟勤的好干部。 要学习他甘为孺子牛的奉献精神。 “ 连轴转 ”“ 无缝对接 ”“ 拼命三郎 ” 成了描绘杨汉军同志最多的词汇。 他生前连续工作11 天行程 18000 公里,直到病倒在工作岗位上。 他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像老黄牛一样精耕细作 30 余年,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组织工作,真正践行了 “ 随时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 的入党誓言。 黄牛耕地,只有实实在在把地耕好,来年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 我们组工干部要 沉心静气,把政治理论学通弄懂,把业务知识学精悟透,在不断实践中提升组织工作专业化水平,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要学习他争当急先锋的担当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指出: “ 为官避事平生耻。 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 ” 选拔 309 名 “ 狮子型 ”干部,成立招才局,积极推进 “ 红色引擎工程 ” ,杨汉军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敢于担当的好干部。 古人云: “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具体到我们平凡岗位上的每一件小事。 对组工干部来说,就是要用伟大的心态做小事, 把工作落实到位,把责任履行到位,坚决破除 “ 只要能交差 ” 的心态,高质量、精细化完成每一件小事,体现组工干部应有的担当。 要学习他只留清气满乾坤的廉洁精神。 杨汉军的办公桌上放着没喝完的半杯茶,两盒眼药水,待批阅的文件和笔记本,正如他的为人,干净简洁。 杨汉军同志从事组织工作 30 余年,从未用权力、地位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 “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杨汉军同志正是因为克己奉公、廉洁自律,始终保持纯洁的工作圈和朋友圈,才能坐得端、走的直、行的正。 组工干部只有坚持公道正派的职业操守,严守政治纪律和政 治规矩,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才能在工作中放开手脚、勇往直前 (篇十三) “ 他就是太拼了,哪怕稍微休息一下也好啊。 ” 提起武汉市委原常委、组织部长杨汉军的牺牲,能令太多人扼腕痛惜,又会让太多人潸然泪下。 有时想想,假如时光能够倒流,他还会像原来一样,始终如一的那么较真么。 他还会依然如故的那么拼命么。 他还会一如既往的那么付出么。 他还会一往无前的那么奋斗么。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因为他是一名政治坚定的人,是一名对党负责的人,是一名心装百姓的人,也是一名只喜欢 干事的人。 “ 痛吊犹觉公健在,光辉榜样育新葵。 ” 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以杨汉军同志为 “ 镜 ” ,以学促知、以知促行,让 “ 组工之灯 ” 长明。 当好一名 “ 政治工作者 ”。 “ 组织部门是政治部门,组工干部是政治工作者,一定要胸怀大局。 ” 杨汉军对于组织工作、组工干部,有着这样的认识和要求。 为了改变一些干部干事创业怕担责、怕失误,宁可少干事这种局面,杨汉军带着部里一班人精心设计了 “ 狮子型 ”干部调研选拔方案。 走访 137 个局级单位,谈话 4000 多人次,不漏一个单位、不漏一名干部。 这其中,杨汉军一组组谈、一个个过,亲自研究每 名干部的特点和不足。 用他的话来讲: “ 很多事在我这可能是一件小事,但对一名干部、对事业来说都是大事。 ” 这便是胸怀大局的政治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旗帜鲜明为那些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组织部门担负着选好干部、用好干部的重要职责。 组工干部便是这一职责的具体担负者,要以胸怀大局的责任担当,融入大局、服务大局,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当好一名 “ 百姓贴心人 ”。 对老百姓,杨汉军充满了感情;对选调生、大学生,杨汉军当自己的孩子来关爱;对人才,杨汉军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家的温暖。 在他心里,民心是 最大的政治,为民服务是组织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 “ 官当得再大,终有一天要退下来。 回首往事,最令人欣慰的不是当年有多大权力,而是你为党和人民做了多大贡献,干了几件实事。 ” 杨汉军常说。 杨汉军出殡那天,凤凰镇时任党委书记汪剑波和兰永康、程纲全扑倒在杨汉军灵前, 3 个汉子泪如雨下,按农村的礼数磕头给他送行。 对于杨汉军的离开,老百姓有着太多的不舍。 作为组工干部,应该像杨汉军同志一样,坚持 “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 ,始终把人民需求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一切为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