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七则内容摘要:
活动中党员干部应该积极走在前头、当好表率,争取将廖俊波精神常态化,融入到每一个党员的生活工作当中。 廖俊波同志 “ 用脚步丈量出园区,用实干改变当地群众贫穷的面貌 ” ,让百姓真正见识到了,党的好干部到底是什么样子;廖俊波同志把 “ 奉献 ” 刻在生命里,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职守的高尚品质。 在他身上展示出来的精神风貌是值得全体党员干部崇敬和学习的。 什么是新时期党的好党员呢。 怎样做才算党的合格好干部呢。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 过: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那么践行党员干部职责,首先要敢于担当。 廖俊波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 周末不周末,关键看有没有事,有事就没有周末 ”。 他的周末都用在了基层上,因为他要让 23 万政和人民过上更美好的生活,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对党的事业高度负责,担当起为民服务的责任。 在短短 4 年里,他废寝忘食,天天工作至深夜,实现了由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全省倒数第一的 “ 政和 ” 标签到全省前十的质的 “ 飞跃 ”。 他所主政县的工业园区经过 3 个月完成征地 3**0 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创造了 “ 政和速度 ”。 正是 这种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担当的精神,才为政和县的快速发展注入了强大的 “ 源动力 ” ,树立起了实干的丰碑。 他用最果敢的行动诠释了公仆情怀,践行了 “ 两学一做 ” 最生动的实践。 心中始终有党、有民、更有责有担当的好干部,才是人民的好公仆。 一个合格党员干部的评价标准就是其是否有 “ 心系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满怀真情热情地为群众服务,做人民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暖心人 ” 的情怀。 所以,践行党员干部职责,还需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 廖俊波无疑用行动践行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同时,群众对他的爱 戴更是证明了这一点。 得知其身遭不幸,不仅 **市的领导和同事深切哀悼,悲痛不已,就连其曾经工作过的政和县群众也前来送别。 廖俊波常说一句话: “ 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 ” 工作二十几年,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一心一意为群众谋福祉,但凡群众对他提出的要求,他都想方设法去满足。 学习廖俊波精神,就是要不忘初心,践行宗旨,始终把人民群众装在心中,做老百姓的贴心人。 今天我们学习廖俊波同志,就是要真正从信念深处感受他的为民情怀,从灵魂深处思考它的务实作风,性思想深处领悟他的奋斗精神,从境界深处体悟他的清廉品质,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树立良好作风,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做廖俊波式的好党员。 (篇四)俯下身子脱 “ 省尾 ” 苦干实干创 “ 十佳 ” “ 当官当到政和,洗澡洗到黄河。 ” 曾经,这是政和县老百姓口中流传的一句谚语 ,政和县经济发展各项指标长期居全省末位,被人戏称为 “ 省尾 ”。 但是, **年 6 月,政和县来了位 “ 樵夫 ” ,这位“ 樵夫 ” 在任政和县委书记期间,俯下身子 ,苦干实干,让政和县经济从 “ 省尾 ” 进入 “ 十佳 ” ,他就是廖俊波。 廖俊波在政和任职的时候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 政和只能有一个声音,就是政和好声音;政和只能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切为了政和的光荣与梦想。 ” 廖俊波到任的第一件事就是组织开展了为期两个月的调研,并组织全县副科级以上单位负责人,开了三天的发展务虚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他提出,政和发展必须扬长避短,走特色化、差异化的路子,在抓好现代农业的基础上,致力于突破工业、城市、旅游、回归等 “ 四大经济 ”。 在担任政和县委书记的期间,廖俊波始终坚持 “ 能在 现场就不在会场 ” ,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抢险救灾等工作一线,以忙为荣、以苦为乐。 在他的努力下,县里的工业园区从 **年 7 月破土动工, 3 个月完成征地 3**0 亩,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更是创造了在传统农业县建起省级工业园区的 “ 政和速度 ”。 “ 能够当一个领头人,让 23 万政和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 廖俊波执政为民,深入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心里始终惦记群众的安危冷暖、把增进百姓福祉扛在。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七则
相关推荐
作为支 撑。 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实际,精心部署安排,组织党员、干部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践行党的宗旨,用一生的努力去坚守共产党员的精神高地,去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 要牢固树立 “ 四个意识 ” ,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开拓进取,撸起袖子加油干,俯下身子抓落实,为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记廖俊波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不幸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年仅 49 岁。 在 “ 两学一做 ” 学习教育中,廖俊波始终 “ 不忘初心 ” ,践行着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庄严使命和承诺,诠释了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是新时期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楷模。 如今,有的同志加点班就喊苦喊累,任务相比别人重点心里就不平衡,这是一种共产党员的信 仰缺失。 记得在《风清气正方能政通人和 ——
群众,意味着不能简单混迹于文山会海之中,必须扑下身子用实实在在的行动去解决基层群众的切实需求。 心系群众,意味着不能在办公室中一张报纸看到下班,必须用自己的脚步去体味百姓的疾苦。 看似简单的要求,做起来谈何容易。 不少党员干部将自己封闭在单位的工作半径之内,上班循规蹈矩,下班
”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跑好自己这一棒。 (篇四) 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做心中有戒的好干部 2017 年 3 月 18 日,年仅 48 岁的廖俊波,离开了他所热爱的土地和人民,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仅把脚印留在了热土上,把口碑印在了民心里。 人民不会忘记他,在心中为他铸起了一座永恒的丰碑。 追忆他的生平,可以清晰看到,公仆本色、不忘初心,是他的真实写照。 廖俊波同志始终都把 “
优秀县委书记 ” 称号。 时任福建省 **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廖俊波同志,在出差途中不幸遭遇车祸,因公殉职。 习近平总书记作出指示: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 “ 全国优秀
廖俊波任政和县委书记。 政和县地处山区,交通闭塞,基础薄弱,发展长期滞后。 贫困县、革命老区、经济发展长期全省倒数第一,这就是政和的标签。 但是我们的优秀党员干部廖俊波同志没有被残酷的现实打倒,他虽是县委书记,但是始终坚持能不在会场就不在会场,廖俊波和同事穿着长筒雨鞋踩进烂泥田拔不出来;每年春节期间,廖俊波都到群众家中,和 群众促膝长谈,商讨发展大计 „„ 实地调研两个月后,最后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