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原创3篇内容摘要:
社会的决胜之际、脱贫攻坚的冲刺阶段,面对脱贫的艰巨任务和群众的殷切期盼,如果多一些廖俊波式的 “ 樵夫 ” ,再多的荆棘,何愁砍不掉。 再大的困难,何愁克服不了。 再难的问题,何愁解决不了。 脱掉群众贫困帽子,需要更多廖俊波式的 “ 樵夫 ”。 “ 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 ” ,这是时任政和县委书记的廖俊波时刻考虑的问题,他用 3 年多时间累计减少贫困人口 3 万多人。 当前,全国目前尚有 **00 多万的贫困人口,扶贫对象规模依然庞大, 同样,扶贫减贫难度也逐步加大。 面对如此局面,我们如何应对。 那就需要向廖俊波同志那样,时刻想着群众,以 “ 背石头上山 ” 的劲头带领干部群众苦干实干,拿出群众不摘帽、工作不脱钩的勇气和决心,一心为民、夙夜在公,相信在 2020 年之前,贫困群众一定能如期脱贫。 改变基层落后面貌,需要更多廖俊波式的 “ 樵夫 ”。 “ 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 ” ,廖俊波同志无论在什么岗位、什么地方任职,始终坚持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敢挑最重的担子、敢啃最硬的骨头,让一个后进的政和县,连续 3 年进入福建省县域经济发展 “ 十佳 ” ,将政和县城的城镇化 率从 31%提高到 46%。 当前,全国各地的发展势头迅猛,面貌日新月异,但是仍有不少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还有不少不如人意的地方,。学习廖俊波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原创3篇
相关推荐
打招呼,主动深入群众倾听民声。 对老百姓来说,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 听到群众反映后当场拍板修栈道,不 厌其烦、服务到底,帮上访户拿到土地使用证,资助贫困学生、深夜排查中毒学生 „„ 廖俊波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了 “ 群众利益无小事 ” ,充分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价值追求。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廖俊波走了,带着未尽的事业永远离去了,但是
坚持不懈,事不避难、勇于担当,知难 而进、顽强拼搏,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开拓创新的勇气和锐气,以新时期的拼搏精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的实事,把各项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廖俊波同志生平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他用生命诠释着 “ 为民情怀 ” ,用鲜血谱写着忠诚与担当,他是党的好干部,是人民的好公仆,他的那颗为民服务的赤子之心永远让人为之动容,他虽然走了
位,而是站在高位思考为民想好事,做好事。 “ 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 ” ,这个是廖俊波从政以来的常态,这样的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的优良品质,值得每一个党员干部的学习与研究。 一个人的生命是很短暂的,有名言曾说,“ 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 这话很好的诠释出好干部自然生命可能很短,但在人民心中,他的光辉形象,他对群众实实在在的好,是他在人民心中的 “ 生命 ” ,这样的 “
坚中受伤 ...... 懂得珍惜和感恩的民族才是优秀而充满希望的民族。 人民的好干部 “ 廖俊波们 ” 用鲜血乃至生命为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筑起了一座座通向富足和幸福的 “ 阳光大道 ” ,应懂得 “ 珍惜 ” ,要心存“ 感恩 ”。 作为党员干部应继承其 “ 优良精神品质 ” ,踏着 “ 他们 ”没有走完的 “ 足迹 ” 继续前进,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积极主动作为
字,却有着非凡的意义。 他的一生是短暂平凡的,他的一生又是经久不凡的。 作为曾被中央组织部授予 “ 全国优秀县委书记 ” 称号的人,他用实际行动将 “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这几个字诠释的淋漓尽致。 他去了,因公而去;他又留下来了,英名长留。 他为我们竖起了一面旗帜,立起了一座丰碑。 他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工作上的一言一行,都值得我们去深学细照笃行。 因为他是 “ 干净 ” 的
位置上该怎么办。 ” 廖俊波言行一致,说到做到。 服务企业时,他尽心竭力,又始 终坚持 “ 亲 ”“ 清 ” 二字,严守廉洁底线;他舍小家、顾大家,带头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真正做到了事事带头、时时带头、处处带头。 我们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是靠每一名党员的具体来阐释的。 每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该对照廖俊波这样的 “ 镜子 ” ,照出不足、照出差距,明确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