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十九大精神主题征文12篇内容摘要:

阶梯,能够让我们摆脱地域的限制、视野的狭隘,从而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知识经济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我们都需要把书读好,把书籍当做一面镜子,找出自己的不足,不断提高为人处世的能力。 要在读好书中发扬 “ 挤 ” 劲、 “ 钻 ” 劲和 “ 韧 ” 劲,妥善处理好工作与学习的关系、长远学习与重点学习的关系、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要破除 “ 经验论 ” 和 “ 应付论 ” ,认真学习理论政策法规,刻苦钻研本职业务,不断优化知识结构,努力使自己成为政治理论的“ 专家 ” 、业务工作的 “ 行家 ” 和综合知识的 “ 杂家 ”。 要利用学到的知识,多思 考、多创造,做到学有所成、学有所长、学有所果,善于把学习的收获转化为谋划工作、提升工作、推动工作、促进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从而促进工作创特色、出精品、上水平。 读好书可以坚定信念,增强廉洁意识。 邓小平同志曾说过:不注意学习,忙于事务,思想就容易庸俗化。 如果说变质,那么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个危险的起点。 尤其是党员干部如果放松了读书学习,落后于形势,浑浑噩噩,分不清是非,势必思想境界低下,精神世界陷于低级趣味,就会丧失理想信念、丧失先进性,难以抵挡利欲的诱惑,丧失战斗力。 要通过读书学习,自觉改造世界观、 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 “ 免疫力 ” ,增强自身 “ 防腐力 ” ,始终做到坚持原则、秉公办事、严于律己、树好形象,清正廉洁、风清气正,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管得住小节,特别是面对重要工作任务要主动跟进、积极作为。 读好书本身就是一种获取知识的实践。 要把读好书培养成一种爱好,一种品位,更要培养成一种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 独处一隅,倾心研读,远离声色犬马,淡泊中折射出一个人美好的素养追求,宁静中体现出一个人的高洁品质。 读好书的过程也是培养修养的过程。 好书是有素养的人写的。 一本好书不仅饱藏作 者理论和文化上的探索,而且也体现其道德的理想和选择。 细细品味,我们总能在字里行间找到献身于科学、献身于人民的精神,具有莫大的感召力量,只要我们孜孜不倦地苦读,就能找到取之不尽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源泉。 习近平同志要求全党大兴学习之风,依靠学习和实践走向未来;同时强调领导干部加强学习,目的全在于运用,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达到增强工作本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 这就说明:全体党员、干部都要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结合 每人工作岗位特点,学习专业知识,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提高工作本领和技能。 【篇六】 砥砺奋进的五年 “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犹记 2020年 11 月,中共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总书记率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这样说道。 5 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迎难而上、开拓进取、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向党、向国家、向人民、向历史,交出了一份令人振奋的答卷。 5 年来,从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农村生态环境发 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5 年来,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到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5 年来,从传统扶贫到精准扶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 5 年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到巡视巡察工作,改变了中国,更改变了你我的生活。 青春遇上新时代 “ 新时代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 ” 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的宣示,让人感受到新时代强劲的脉动,更让人思考,如何在新时代写下我们这一代青年人的回答。 大学毕业赶上最难就业年, “ 寒门再难出贵子 ” 的论调再度掀起;初入基层岗位,薪水不高,在繁杂而琐碎的工作中看不到未来;待工作稳定想成家立业却只能仰望居高不下的房价。 为什么偏偏是我们这一代人要承担如此多的重负。 未曾经历闭关锁国后被外敌侵略的民族屈辱,未曾经历战火纷飞时旧中国四分五裂的颠沛流离、未曾经历 “ 一穷二白 ” 之下新中国的百废待兴,当我们把个人的成长放置在祖国的历史长流中,就能体会到我们身处这个时代节点的幸运和不易,我们生在祖国灿烂时,长在祖国辉煌时,现在的我们正前所未有的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刻,同 时我们也深知,一只风筝要飞起来,必须站到时代的风口,如今 20 多岁的青年人,到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可能还不到 30 岁;到本世纪中叶实现全面现代化时,很多人还不到 60 岁。 当代青年的人生黄金时期与 “ 两个一百年 ” 奋斗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处在这样一个伟大时代,每一天都在创造历史,我们的前景无比光明,责任也重于泰山。 我们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创造出无愧于新时代的业绩,奋力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变为现实,因为我们正是被历史选中的一代。 赢得更远大的未来 习近平总 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这样深情寄语年轻一代: “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 当代青年的使命注定神圣,青春注定不凡。 我们应努力将青春梦融入中国梦,以 “ 敢叫日月换新天 ” 的雄伟气魄和 “ 天生我材必有用 ” 的壮志豪情,书写祖国更加繁荣强大的时代华章。 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 坚定理想信念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核心灵魂, “ 少成若天性,习惯之为常 ” ,人生的扣子从第一粒就要扣好,当代青年要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对 科学理论的理性认同上,建立在对历史规律的正确认识上,建立在对基本国情的准确把握上,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选择正确的奋斗方向,保持坚如磐石的政治定力,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赢得光明的未来。 青年之字典,无 “ 困难 ” 之字;青年之口头,无 “ 障碍 ” 之语。 “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 ,习近平总书记说, “ 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 生在最好的年代,我们青年一代应始终牢记如今已走上复兴之路的中国走过的每一段路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底的艰苦奋斗,取得的每一个辉煌都是多少先 辈用鲜血和生命拼搏而来。 有所作为方不负最好的时光,我们应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用勤劳的双手、一流的业绩成就属于自己的人生精彩。 惟保守也,故永旧;惟进取也,故日新。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主旋律。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的艰巨任务,今天的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创新驱动。 青年一代要有放眼世界的眼光,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思路,开辟新境界,要以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之毅力, “ 以青春之我 ” 创建 “ 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 ” ,以 “ 敢为天下先 ” 的创新魄力去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春天故事。 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我们青年一代应不负历史的这个高光时刻,肩负起人民的重托,无愧历史的选择,迎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春风,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前景,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努力实现 1840 年以来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中国梦。 所谓梦想,就是永不停息的疯狂。 【篇七】 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指出, “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 ”。 其中, “ 人民是阅卷人 ” 的 精辟概括,意蕴深刻,内涵丰富,价值重大。 “ 民者,国之根也 ”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 人民是阅卷人 ” 这句话与十九大报告中 “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 ,警醒着我们时刻要 “ 以人为本 ”。 “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 “ 深入群众、依靠群众 ” 这是历来已久的经验总结,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百姓的建议是宝贵的,我们在工作中要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群众路线,才能了解百姓甘苦,从百姓角度去解决问题,进而切实地实现百姓利益。 政府工作做得好不 好,人民群众是最终的阅卷人。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 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 ” 正如镌刻在办公楼入口中央的 为人民服务 五个鲜红的大字,它时刻告知着老百姓这里 服务行政 的理念,也时刻警示着工作人员这里 以人为本 的归宿。 作为一名信访工作人员,我深刻认识到信访是政府和百姓沟通的桥梁,信访渠道畅通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政府和百姓能否交流通畅。 古人讲,舆者,众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丢弃社情民意,就等于丢弃民众,脱离群众。 所以必须认真对待信访工作,认真处理来 信、接待来访,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明理释法,尽力做到了 “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 争取解决群众身边的难题,造福人民,让老百姓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让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满,这才是政府工作最大的绩效。 “ 人民是阅卷人 ” 警醒着中国共产党人不能忘记初心,必须深深扎根于人民。 今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 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 “ 十三五 ” 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锐意进取、埋头苦干,砥砺奋进,确保各项工作开 展好,推动新发展,向党和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篇八】 冬天的夜晚总是来得特别早,大雪一过冬至的步伐步步逼近,处于盆地中央的小县城 —— 洪雅,此刻感受到的是来自周围山地的寒风。 冷风一阵阵地吹着,路边的银杏叶打着旋儿地飘落,匆匆行走在这条路上的人却无心欣赏这样的风景。 一心想要奔向的是那夜晚中暖橘色的灯光,那是组织部坚毅且温柔的目光。 大学毕业后,相较于色彩斑斓的北上广一线城市,我选择了回到我的家乡,一个坐落于四川盆地西南一角朴实无华的小县城。 大学期间积极入党的时候,我就感觉到了我 党在挑选接班人时的严格和严谨。 通过党课的学习、党组织生活的参与、党史的研读,我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优越性,如今看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我在大学做的一个具有重生意义的决定。 毕业后通过选调生考试进入了公务系统,如今有幸成为一名组工干部,在组织部的工作却让我又一次重新深刻地认识到我党的魅力与责任担当。 匆匆的背影,匆匆的步伐,是在组织部经常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