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一章两法心得体会十篇内容摘要:

“ 一章两法 ” 集中学习教育月活动,以达到入脑入心、学深悟透的效果。 扩展知识,精心选材。 在选取教材上,多方位的查找资料,征求大家意见,选取适合审计人的教材,精编、精选、分解学习内容。 在重点学习 “ 一章两法 ” 的同时,还扩展延伸学习了《党章》的历史沿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四个意识 ” 、 “ 四个自信 ” 等常识概念。 多法教学,提升成效。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新建的视频会议室,除采取观看视频、领学常规学习方式外,在教学过程中,依据现场情况,适时增加提问、讨论等互动环节,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提升学习的成效。 学深悟透,牢记在心。 为了达到入脑入 心的效果,在集中学习结束之后,该局准备开展专题测试,以考促学,并把 “ 一章两法 ” 作为一项长期的学习任务来抓,在全局牢牢树立 “ 党章 ” 意识,提高全体人员法治观念。 【六】 学 “ 一章两法 ” 意义重大,自身获益匪浅: 第一、进一步强化了自己的党章意识,提高了政治觉悟和法治素养,更加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为争做合格党员、优秀党员指明方向。 第二、有助于自身以学习提高工作质效,将 “ 一章两法 ” 学习收获与日常工作统筹兼顾,做到 “ 两不误、两促进 ”。 第三、处于学习型、法治型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激流中,我更要“ 敢转争 ” ,加强学习,紧跟时代步伐和发展需求的同时,以党章党规、法律法规严格规范自己行为,廉政为官,勤勉为民。 打铁还需自身硬,为官更需勤和廉,在不断学习和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还要时刻提醒自己勿忘初心,勤廉执政,体民情、察民意、解民忧。 《中国共产党党章》(以下简称《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全党必须遵循的总规矩,随着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反复研读学习《党章》,跟着党中央的指导方向、新思想,才能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以下简称《宪法》和《监察法》)则是党员干部的必修课,以党员干部的高度觉悟和责任感,带动学法用法积极性,运用到依法行政中去,提高执政能力,推进依法治国进程。 学习 “ 一章两法 ”必须入脑入心,学必获,有提高,出实效,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提高认知和重视程度。 【七】 为进一步增强残联系统干部职工的职责意识,提高依法履职尽责的能力,红旗区残联积极组织开展 “ 一章两法 ” 学习教育月活动,对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党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新颁布的《中 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进行认真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教育月活动的召开,使我们感受到了作为党员领导的责任和义务,时刻以民为先,以勤为乐,以廉为宝,放下脾气,以一个共产党人的身份积极主动的帮助每一位残疾人。 以下我就学习谈几点体会: 一、深刻领悟党章,发扬党员先进工作作风 对于一名共产党员来说,《党章》就如一架导航仪,指引共产党员前行;又如一面镜子,规范共产党员的言行。 党的十九大立足于新世纪新阶段的世情、国情和党情的新变化,着眼于完成改革发展关键时期党和国家面临的新任务,对《党章》进行了新修改,将科学发 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观点写入党章。 对每一名党员来说,新党章的修改,也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新党章、践行新党章是每个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通过这次对新党章的学习和思考,加深了对党的理解和认识,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新党章的涵义以及对我们共产党员的职责要求,对党员应具备的素质、应履行的义务、应享有的权利、应承担的责任有了进一步的明了和定位,对党员的先进性要求有了更加清晰具体的理解,同时也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一定要按照党章的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克服自己的不足,发扬和保持党的先 进性。 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还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 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提高的有机构成部分。 二是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 加强学习 ,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完善知识结构、增强业务能力,拓宽学习领域,强化实践锻炼,始终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在岗位上争先创优,起好模范带头作用。 三是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 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 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一如既往地按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始终保持思想上、行动上的先进性,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为永葆我党的生机与活力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保障宪法权益,坚持执政为民原则 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刚刚被通过,这份修正 案立意高远,内涵丰富,时代气息浓郁,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引和保障作用。 它反映了全国人民的意志,特别是把 “ 三个代表 ” 重要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起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具有重大和深远的意义,是我国进入新世纪之后在贯彻落实 “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治国方略过程中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就。 此次宪法修正案充分体现了对公民权利的关注和保护。 第一宪法修正案确立 “ 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 的原则。 把人权由一个政治概念上升为法律概念,把尊重和保障人 权的主体由党和政府上升为国家,突出了人本精神,对于保障人权,推动我国的宪政事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完善对私有财产的保护。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拥有的私人财产有了不同程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公民有了私人的生产资料,人们对用法律保护自己的财产有了更加迫切的要求。 这次修改,一是规定了国家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的职责;二是用 “ 财产权 ” 取代了原条文中的 “ 所有权 ” ,明确了“ 私有财产权 ” 的概念,私有财产权成为公民的基本权利;三是规定一切合法的私有财产都受保护,公民的生活资料受保护, 公民的生产资料也受保护;四是规定对私有财产的征收、征用制度。 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的规定。 社会保障制度直接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 14 条中增加一款: “ 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 ”这样修改必将有力地推进社会保障的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