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挥中华诗词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内容摘要:

启迪无数仁人志士树立廉洁自律意识。 三是 “ 促廉 ” ,即正面发力,促进廉政。 晚唐诗人李商隐著有《咏史》一诗: “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 诗人着眼于历史过往,深刻总结了历代兴衰的经验 教训,道出了 “ 成由勤俭败由奢 ” 的深刻哲理,警醒后人反对贪腐奢靡,以勤政廉政促进国家兴旺。 二、发挥中华诗词对廉政文化建设的独特作用 (一)发挥中华诗词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警示劝诫作用。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 “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 中华诗词体系以简练易懂、深入浅出的语言对历史事件、历史经验进行表述、分析、批判、借鉴、引申,起到警示、劝诫作用,从而使读者在较为轻松、愉悦的环境下体会廉政文化的魅力、廉政建设的意义,进而躬身自省,修身养性,促进全民廉政思维的养 成与廉政行为的坚守。 中华诗词对廉政文化建设的警示劝诫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对正面典型的歌颂,树立廉洁光荣、清廉光荣的示范效应和文化氛围、社会风气氛围,吸引更多的人学典型提素质。 另一方面是对反面典型的鞭挞,形成生动、直观的警示教育,做到警钟长鸣,使得贪腐可耻的观念深入人心,促使大众养成清正、清廉、清明的作风。 通过对正反两方面的典型的诗词形式的艺术化宣传,使得大众对贪腐之风深恶痛绝,进行敌视、抵制、抗争,激励更多的人悬崖勒马步入正途。 (二)发挥中华诗词对廉政文化建设的倡导引导作用。 诗言志,诗歌对 一个人的志向形成至关重要,中华诗词中的廉政等方面的 “ 正能量 ” 必然对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极好的倡导、引导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中华诗词的潜移默化地熏陶,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才更有可能 “ 高大上 ”。 因此,我们要坚持学习中华诗词中的正能量,形成人人思廉、人人保廉、人人促廉的良好社会风气和环境,在潜移默化中促进廉政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为此,我们要抓好三个环节和方面:一要抓读书思廉。 要认真学习中华诗词中的精品之作,引导党员干部进一步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