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法院审判权运行管理机制论文内容摘要:
、互相监督、运转高效的审判运行体系。 明确岗位职责分工。 确定由主审法官专职行使审判权,主持庭审、作出裁判、签发文 书、重大案件调解工作;法官助理负责调查收集核对证据、审查诉讼材料、接待安排案件当事人等程序性工作,在法官授权情况下主持一般民事案件的庭前调解工作,帮助主审法官起草法律文书等事务工作;书记员负责记录、归档。 明确的岗位分工使法官逐步从繁琐的程序性、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和时间专心审案,实现了审判资源的优化配置。 规范审判运行过程。 一是成立一个法官室统管所有主审法官。 所有案件不分案件类型,统一由立案庭随机排定后,由主审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按照 “1+1+1” 的组合模式负责审理(个别素质高、较优 秀法官按 “1+2+1” 组合模式);二是培养综合型法官。 法院受理的所有刑事、民商事、行政案件,均由主审法官负责审理,主审法官成为一个既审刑事,又审民商事、行政案件以及其他案件的多面手;三是在法官室另外安排两名审判员,并备人民陪审员名册,以便解决重大复杂案件普通程序合议问题;四是主审法官自行签发法律文书,自负审判责任。 除个别疑难复杂案件、新类型案件、党委人大过问案件外,其余案件的法律文书均由主审法官签发。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一是强化培训。 二是强化考核。 阳西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绩效考核办法》, 对主审法官和法官助理实行 “ 一年一考核,三年一选任 ” 制度。 三是强化保障。 落实职业待遇,提高积极性。 在政治待遇方面,被选任的主审法官可获得优先提拔、晋升机会。 与改革相配套,各类人员的经济上也获得补贴,其中主审法官每月补贴 300 元,并且每办结一宗案件补贴 20 元,法官助理每月补贴 200 元,书记员每月补贴 100 元。 (二)阳西法院模式的实践效果 任何审判模式的设定,其目的均应是为了实现司法的目的。 有学者指出,司法的目的,即平息社会矛盾和纠纷,维护和保障社会稳定,简言之是解决纠纷,稳定社会。 因此,要检验 “ 综合审判机制 ”运行的成败,关键是看其是否真正实现了司法的目的,是否实现了“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 之法院工作主题。 在笔者看来,阳西法院模式最核心的意义就在于其实现了审判资源配置与 “ 司法为民、公正司法 ” 主题的有机统一。 审判资源的配置得到进一步优化。 阳西法院有审判资格法官共 16人 ⑺ ,过去为了保持庭室建制,每个庭至少要保持 2~ 3名法官,但由于案源有限,法官的工作量极不平衡,有的年结案近百件,有的则只有几件,造成了审判资源的极大浪费。 实行 “ 综合审判机制 ” 后,按期排档、循环办案,整合了有限的审判资源,优化 了人才组合,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法官断层和力量不足的难题,提高了办案效率。 同时,以往阶段性地集中于某个庭室的审判压力,有效分解于全体法官,法官忙闲不均的问题得到解决,从而使得整个法院的人员都被有力地调动起来,大家各司其职,法院的运作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办案质效和司法廉洁均得到有效保障 ⑻。 各类案件集中由 8名优秀的主审法官办理,他们从事务性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裁判案件,审判质量和效率大幅提升。 2020 年至 2020 年,阳西县法院结案率连续三年在全市排名第一。 2020 年,该院没有一件发回重审案件,二审发 改率同比下降近 10 个百分点; 2020 年二审发改率又同比下降 10 个百分点,案件质量在全市排名第一。 改革避免了法官与当事人直接接触,有利于内部监督和制约。 2020 年以来,阳西县法院无一违法违纪的人和事。 有利于法官人才培养。 “ 综合审判机制 ” 运行后,法官不需要轮岗交流就能审理不同类型的案件,打破了长期从事某类案件审理工作形成的思维定势,便于掌握各类案件的审判技能,有利于培养一专多能、民刑兼通的法官队伍。 同时,新的办案模式也激励法官必须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加强学习,提升个人的司法能力,客观上也助力了法院人才培养。 四、价值重塑:科学构建审判权运行管理机制之原则 诉讼制度真正永恒的生命基础在于它的公正性 ⑼。 现行的审判权运行管理机制正与司法公正的价值渐行渐远。 基于此,构建科学的审判权运行管 理机制,必须对传统的审判运行管理机制进行反思,重塑价值,确立原则,以指导具体的制度设计和机制改革。 (一)基础原则:法官为本。 所谓法官为本,就是法官的主体性人格。 依据马克思的观点,主体性是指人在主客体关系中的特性以及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动性,即指人对活动客体的主导地位以及在此基础上的人的能动性,其基本的表现就是人在活动中的创造能力与实践能力 ⑽。 审判权运行管理机制的重构必须确立法官主体性理念,承认和尊重法官的主体性人格。 审判管理必须树立以法官为本的管理理念,通过管理调动法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他们 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愿自觉地为实现公正高效司法而努力。 司法权的本质是一种判断权,决定了审判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法官是审判活动的主体,只能依赖法官个人的独立判断,公正才可能实现。 考察。基层法院审判权运行管理机制论文
相关推荐
纪检部门,通常认为没效果,或者担心 “ 捂盖子 ” 、 “ 通风报信 ” 、 “ 泄露举报 ” 等现象发生。 要消除这些负面心理,对于基层纪检干部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要坚定 “ 打铁还需自身硬 ” 的信念,树立自身形象;二是要谨慎履职言行,坚守保密原则,;三是要严格监督执纪,拿出令群众信服的成绩。 第二,要发动党员群众的积极参与。 有些基层单位的纪检组织,很少能收到信访
二、依托阵地,突出宣传。 一是建设新型的生育服务文化服务阵地,提高宣传教育的质量 和成效。 在丹枫园文化广场建立计划生育宣传专栏,向广大居民宣传计划生育政策法规、婚育健康知识和婚育文化,宣传生殖健康、男性生殖保健等知识。 二是举办社区计生广场主体文化活动,扎实开展计划生育宣传月活动。 充分利用 “ 三八节 ”“ 五二九 ” 协会纪念日,六一儿童节,七一一世界人口日,世界艾滋病日等节日契机
、铺盖上、枕头边上,全是书;在乡亲中学,学习**方言、学劳动;将所学 用于民,办夜校、讲课、教乡亲们识字。 学内容的同时,开阔思路,学会从不同侧面去了解和分析问题,进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可以说,总书记的执政理念在多年持之以恒的读书学习中得以沉淀。 回到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不少党员干部,在外出学习考察时还走马观花,来了、看了、走了,留不下、想不出、干不来,更不要说读课本、学经典。
李银贵,一位坚守在凤庆县法院偏远、贫困派出法庭 35 年的法官,当地群众亲切地称呼他 “ 贵叔 ”。 贵叔的职业生涯从未离开过基层法庭,是云南法院迄今在基层坚守时间最长的法官。 35 年来,他用他的坚守为贫困地区的群众扛起正义的天平,他用朴实的人生轨迹和坚定的司法信念成为 2020 年云南最美法官之一。 2020 年 11 月 11 日,双十一,我们不 “ 京东 ” ,不 “ 天猫 ”
对工作室的法官和其他成员在推进社区社会管理的创新、非诉纠纷的主动处理、成诉纠纷的协同调解和成诉纠纷的裁判等方面没有做出系统化常态化的规范。 三、基层法官工作室运行的完善与创新 近年来, “ 黄植忠司法惠民工作室 ” 在 “ 人民法官为人民 ” 、党的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中,坚持司法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探索创新矛盾化解机制,随着各类影响较大纠纷的有效化解及相关媒体的跟踪广泛报道
工作机构及工作人员应该牢固树立大局意识,不讲任何条件、不惧任何得失,坚决服从中央部署和组织调配,无论在任何单位和岗位,始终为法治建设做出自己的努力和奉献。 二、明确创建总体目标,坚持全面发展原则。 江苏法治建设工作启动早、部署早、见效早,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法治建设指标体系,以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法治宣传教育为重点的多领域建设格局全面展开,尤其是紧紧抓牢法治城市、县(市、区)创建 两大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