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示例内容摘要:

**西特产品加工的重要生产地,以前进茶场为龙头的茶叶加工年产值达 1500 万元,以漫液、船形湾、阎家坝为主的精细蔬菜产值达 3500万元,以沙坝大岭等为主的魔芋年产值达 600万元,以塔二湾、小河边等为主的干鲜水果年产值 300 万元。 以上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交通优势、产业优势等,为 **镇快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境内高山、二高村较多,平坝村较少,部分高山、二高山交通设施等级低,运行质量差,产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基础薄弱,又给我镇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平添了许多困难,成为我镇新农村建设的难点,需要我们在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区别对待,全面权衡,最终达到整体推进。 二、科学设计 **镇新农村建设规划蓝图 新农村建设起点在规划,怎样才能确保规划科学,便于实施操作,结合 **实际,将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精心组织,统一部署,高标准制定发展规划 我们按照新农村建设出新意、出精品的指导思 想,采取外地学、当地看、比着干的办法,组织全镇村干部分别到竹山罗家坡村、平利县龙头村等地,学习、借鉴外地经验,通过实地看、问、学,提高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感性认识。 同时,组织全镇干部系统地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增强镇村干部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理性认识。 在此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各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对市、县确定的重点、试点村,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对 )照新农村建设 “20 个字 ” ,分层制定建设规划,力求全面推进。 对镇定试点,则依据优势,侧重于先易后难,逐步 推进,对一般村则广泛畅导创造条件、抓住机遇、分类突破、营造优势、逐层推进。 全镇 43 个村已根据自身实际,全部制定出未来五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咬定目标,精心组织实施 从外地发展的经验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通过长期抓、长期积累形成的,最根本的一点是咬定目标不放松, **镇无疑也必须走这条路。 当然 **有 **的特色,我们立足从努力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入手,解放生产力 ,促进生产发展 ,农村农民生活富裕 ,立足通过用先进文化、致富技术、《乡规民约》打造文明乡风,立足通过集镇建设、自来水工程建设、 公路建设、能源沼气建设、生态家园建设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实现村容整洁,立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实现管理民主,建设新农村不仅要有好的规划,更要有一个好的推进机制,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套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联村考核机制,即:每个副科级干部联包 12 个示范村,每个行政干部联包一个村,每个村干部负责一个湾院,每一个党员联系一个贫困户的联包机制,对照规划,逐项、逐年、一任接着一任干,逐项、逐年实行量化考核。 先易后难,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新农村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有效的办法是办点示范,先易后难,最后攻坚, **的实际是平坝村条件基础较好,有的村已具新农村雏形,只要注意完善、加强,就可具规模,既具代表性,又具示范性,我们规划率先对镇内前进村、阎家坝村、 **街等 12 个平坝村,抢先一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对条件基础稍差的二高山村则注重从解决基础设施入手,尽快改善条件,分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对高山村则注重从改善群众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入手,创造条件,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力争通过五年的建设、发展,形成各具优势,各具规模的新农村格局。 充分体现民意,让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是人民群众的新农村,他们日常生活中最缺、最盼、最急的事情他们自己最清楚,建什么样的新农村,他们最有发言权。 因此,我们在领导、主导新农村建设时,最重要的是充分听取、采纳他们的建议、意见,体现民意,让群众的主人翁精神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迸发出来。 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 “ 急在上头,冷在下头 ” 的尴尬局面,才能调动全体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进取心,才能全镇上下拧成一股绳,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三、创新思维,创造条件,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 设没有固定、统一的模式,在新农村建设中,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多建楼房、多建街,其根本落脚点是解放生产力,实现生活幸福、乡风文明、管理民主。 因此,地方党委、政府在主导、引导、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创新思维模式,探索新的建设创造条件,建设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新农村。 按城市化理念,经营新型农村,实现统筹发展 集镇与乡村是 **发展进步的两只轮子,集镇和乡村的发展是互补式的发展,是比冀双飞式的发展,集镇化应该是推动农村发展的集镇化,新农村应该是集镇化进程中的新农村,从 **集镇与乡村发展情况 看,仍然应该坚持 “ 集镇先行、乡村跟进 ” 发展模式,突出 **街、阎家坝、前进等村的新农村建设,使中心集镇达到 5 平方公里,居民达到 1万人以上,形成农村中的城市。 同时对 315省道沿线的洞子沟、胡柳树、黄龙、漫液、康家岭等村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建成沿 315 省道 “20 里长街 ”。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