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镇帮扶总结暨春节慰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内容摘要:

变命运的唯一希望。 这就需要全社会伸出援助之手,救救他们。 香港大富豪邵义夫,在世界各地无偿捐建了几十所大学,如今已 102 岁高龄,仍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 我们相信只要你献出一分爱心,就会有百分的回报。 镇领导每人每年都救助1— 2 名贫困生,每生 300500 元。 长山卜村八社闫德清,因家庭贫困,女儿闫敏,曾两度辍学,出外打工。 由于进行帮 扶,又重返校园。 在座的企业家多数都资助 12 名大学生。 北关、新立堡等村,都为特困家庭孩子上学进行了有效资助。 学校是帮扶贫困生的主力军,都广泛开展了 “ 万名教师访万家,万名教师帮万生 ” 的双万活动。 各学校都制定了救助方案,校长带头,深入到贫困学生家中,调查了解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班主任一马当先,不仅帮助解决贫困学生的温饱问题,而且在精神上给予鼓励支持,使学生能够健康快乐成长。 其他老师都能够各尽所能,表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感,不愧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荣称号。 各尽所能,各展所长,有一份热,发一线光,使帮扶工 作熠熠生辉。 由于帮扶人员个人能力有大小,条件不一样,我们不要求千篇一律,而是量力而行,只要拿出足够的热情,足够的爱心,能帮助什么就解决什么,体现的是一种意识,一种责任,一种情操。 镇领导和站办所长除了送去米面油之外,有的给 200500 元现金,有的解决种肥,有的帮助建房赊料,有的联系打工,有的扶持致富项目。 一般干部都能经常到所包户家中,送去衣物鞋帽或者求医问药,尽力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协调办各种事情,成为他们的主心骨,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全体村干部也都能够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 全身心地投入到帮扶活动中。 小桥子村和新立堡村全体干部,常年照顾一个瘫痪家庭和五个孤儿,不仅定期送去米面油和烧柴,而且把自家的蔬菜送到他们家中。 小桥子、东赵家沟、曹家岗子、朝阳、孙家、红卫、长山卜等村干部都为所包的户购买了种肥。 **村村干部先后拿出 5000 多元,为所包的贫困户治病和交纳电费。 五关村干部都有自己的敬老看护室,把孤寡老人安置到那里专人看护。 特别是在泥草房和危倒房改造中,都能够自觉主动,把它当成自家的事来办,群众村组织社员为张喜文扒房建房,没有吃一顿饭,没抽一根烟。 其他各村也都主动负责找工程队,赊建 筑材料,垫付现金等,真正把党的温暖,政府的关爱送到千家万户。 总之,通过六年来的帮扶工作,使贫困户真正体会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增强了自信心,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生命的曙光。 同时,也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增进了政府和群众间的感情,培养了干部的道德情操。 还有一些感人事例我就不一一的点了。 虽然六年来的帮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极个别的单位和干部没有认识到位,不能够积极主动,推一把动一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