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德梅测量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之间的高差。 经过内业计算出各图根点的高程用为高程控制。 用“双面尺法”由已知水准点( HBM=)到导线点,按四等水准测量精度往返测,在四等水准测量中,其主要技术要求为: 测量实习报告 4 a 仪器到水准尺的视距长度不超过 80M,前后视距差不能超过 5M,前后视距累计差不能超过 10M b 同一水准尺,黑红面中丝读数之差不得超过 3MM,红黑面所测高差之差不得超过 5MM。 c 往返测高差的闭合差不得超 过正负 6MM d 施测中注意,只有在转点上才使用尺垫 B 图根(普通)水准测量中的施测方法及技术要求: 将本组中的各导线点连接成一条闭合水准路线,利用“双仪高法”按照普通水准测量精度测定各导线点之间的高差。 经过水准内业计算,推算出各导线点的高程。 在图根(普通)水准测量中,其主要的技术要求: a 利用“双仪高法”施测相邻导线点之间的高差时,如视距小于100M,可将水准尺立于导线点上,水准仪置于两导线之间后一站测出来 b 利用“双仪高法”两次测得的高差之差不得大于 3MM c 闭合水准路线的高 叉闭合差不得超过正负 12√ n(所用仪器工具:S3 自动安平水准仪,双面水准尺,尺垫,铅笔,记录纸,计算器) 观测成果的整理及计算 : A 导线点的计算 将 本 组 安 置 罗 盘 仪 的 导 线 点 的 坐 标 假 定 为X1=,Y1=,将所测起始边的磁方位角作为坐标方位角,并根据观测的图根闭合导线的各转折角和各边的边长推求各导线测量实习报告 5 点的坐标,导线角度的闭合差不大于177。 60√ n 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不大于 1/2020 B 计算导线点的高程 利用“双仪高法”测得的各导线点的平均高差值,按闭合水准路线进行平差计算,推求各导线点的高程。 (必和水准路线的高差闭合差不得超过177。 12√ n) 绘制坐标网格,展绘控制点 : A 将图纸用胶带纸粘贴在图板上 B 用钢板尺在纸上绘出 40 50CM 的方格。 方格为 10 10CM。 边长绘制误差不得超过 小方格对角线长度误差不超过 C 在坐标格网上标注坐标值。 测图比例尺 1: 500 D 展绘出各导线点。 并注记编号及高程。 在图上相邻点之间的距离误差不得大于。 图上两相邻导线边长 的夹角误差和图上导线边的坐标方位角误差应在 20″内 测绘地形图 : 采用经纬仪测绘法进行测图。 施测中的相关技术要求如下: A 主要地物用皮尺量距。 次要地物用视距法测距。 侧站点到地形图的最大视距不得超过 50M。 测距和量距的精度均取至分米。 B 地形点的高程取至厘米。 C 相邻地形点之间的最大间距应小于 15M D 主要建筑物至少测三个点。 道路可以测中心线,量路宽。 房测量实习报告 6 屋及围墙等凹凸在图上大于 均应表示出来。 E 用“经纬仪测绘法”测图时,水平角读数至分即可。 F 必须边测边绘。 在搬到下一站之前,必须把本站所测得地形对照实地全部清楚地绘制在图纸上。 (所用仪器工具:经纬仪,水准尺,皮尺,小平板仪,三棱比例尺,量角器,大头针,两脚规,笔) 检图,修图 : 先进行图的检查,查看图上有无矛盾处,发现问题,到实地查询,修图按照《图例》进行,要求图面工整。 167。 等高线的测绘 用钢板尺在室内事先绘制好 40cm 40cm 的坐标格网,小方格的边长为 10cm。 在野外由教师统一制定 A,B 两点( A, B 两点之间的距离约为100M左右),其中 A点为欲测图符 的西南角角点, AB方向为北方向。 然后由教师指定某组用视距测量的方法测出 A,B 两点之间的水平距离。 各组根据 A,B 两点的水平距离在本组的左图廓线上标出 B 点(测图比例 1: 500) 各组在靠近测区的中心部分的地面上各自选定一个测站点 O,并在 O 点上安置好经纬仪,且以 A 点为零方向定好向 首先观测 A,B 两点,用视距测量法的距离计算公式 D=KLcos178。 α算出测站点 O 至 A,B 两点的水平距离 OA,OB,然后在图上用距离交会法将测站点 O 展绘到图上。 测量实习报告 7 假定 A 点的高程为 50M,用视距测量法的高程计算公式 HA=H测站 + +i— v 反算出测站点的高程: H 测站 用经纬仪测绘法绘出测区内的地貌(只测地貌)。 注意:测点应选在比较明显的山脊线上 山谷线上,且测点之间的最大距离一般情况不大于 15M,测站至测点的最大视距一般不超过 100M。 如果视距超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