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工程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断面设计、辅助坑道设计等。 选线 根据线路标准、地形、地质等条件选定隧道位置和长度。 选线应作多种方案的比较。 长隧道要考虑辅助坑道和运营通风的设置。 洞口位置的选择要依据地质情况。 考虑边坡和仰坡的稳定,避免塌方。 纵断面设计 沿隧道中线的纵向坡度要服从线路设计的限制坡度。 因隧道认识实习报告 隧道方向 11231123 6 内湿度大,轮轨间粘着系数减小,列车空气阻力增大,因此在较长隧道内纵向坡度应加以折减。 纵坡形状以单坡和人字坡居多,单坡有利于争取高程,人字坡便于施工排水和出碴。 为利于 排水,最小纵坡一般为 2‰~ 3‰。 横断面设计 隧道横断面即衬砌内轮廓,是根据不侵入隧道建筑限界而制定的。 中国隧道建筑限界分为蒸汽及内燃机车牵引区段、电力机车牵引区段两种,这两种又各分为单线断面和双线断面。 衬砌内轮廓一般由单心圆或三心圆形成的拱部和直边墙或曲边墙所组成。 在地质松软地带另加仰拱。 单线隧道轨面以上内轮廓面积约为 27~ 32平方米,双线约为 58~ 67平方米。 在曲线地段由于外轨超高车辆倾斜等因素,断面须适当加大。 电气化铁路隧道因悬挂接触网等应提高内轮廓高度。 中、美、苏三国所用轮廓尺寸为:单线隧道高度约 为 ~ 米、宽度约为 ~ 米;双线隧道高度约为 ~ ,宽度约为 ~ 米。 在双线铁路修建两座单线隧道时 ,其中线间距离须考虑地层压力分布的影响 ,石质隧道约为 20~ 25 米,土质隧道应适当加宽。 辅助坑道设计 辅助坑道有斜井、竖井、平行导坑及横洞四种。 斜井是在中线附近的山上有利地点开凿的斜向正洞的坑道。 斜井倾角一般在18176。 ~ 27176。 之间,采用卷扬机提升。 斜井断面一般为长方形 ,面积约为 8~ 14 平方米。 竖井是由山顶 中线附近垂直开挖的坑道,通向认识实习报告 隧道方向 11231123 7 正洞。 其平面位置可在铁路中线上或在中线的一侧(距中线约 20米)。 竖井断面多为圆形,内径约为 ~ 米。 平行导坑是距隧道中线 17~ 25米开挖的平行小坑道,以斜向通道与隧道连接,亦可作将来扩建为第二线的导洞。 中国自 1957 年修建川黔铁路凉风垭铁路隧道采用平行导坑以来 ,在 58座长 3 公里以上的隧道中约有 80%修建了平行导坑。 横洞是在傍山隧道靠河谷一侧地形有利之处开辟的小断面坑道。 此外,隧道设计还包括洞门设计,以及开挖方法和衬砌类型的选择等。 隧道贯通控制测量 隧道测量是为了保证 测量的中线和高程在隧道贯通面处的偏差不超出规定的限值。 中线平面控制 长隧道以往多用三角网,短隧道多用导线法,借以控制中线的偏差。 自 50 年代以来,中国在 1 公里以上长度的隧道测量中采用导线法也能控制隧道的贯通误差。 光电测距仪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量距的困难。 山岭隧道洞外及洞内都采用主副闭合导线法,即在主导线上测角并用光电测距仪量距,在副导线上只测角不量距。 由主副导线所组成的多边形,只平差其角度,不平差其长度。 这样主副导线法比三角网法简单实用,比单一导线法可靠。 中国大瑶山双线隧道即采用主副闭合导线法作为中线平 面控制。 在隧道进行中线测量以前,就要考虑将来隧道打通后的偏差认识实习报告 隧道方向 11231123 8 数值。 根据隧道的长度和平面形状,在地形图上先行布置测点的位置和预计的贯通点,并在平面图上量出必要的尺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