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网络设计内容摘要:

:接线简单,运行方便,供电可靠性高。 缺点:电厂出线多,倒闸操作麻烦;设备投资大 LGJQ300 710 初选出来的 3方案技术和经济精确比较见下表: 方案 1 2 3 结线图 潮流( MVA) 线路 G1: + 线路 G2: 20+ 线路 G3: 17+ 线路 G4: 13+ 线路 G2: 20+ 线路 G4: 13+ 线路 G1: + 线路 G2: 20+ 选导线 G1: 2 LGJ150 G2: 2 LGJ150 G3: 2 LGJ150 G4: 2 LGJ95 G1: 2 LGJ300 G2: 2 LGJ300 G3: 2 LGJ300 G4: 2 LGJ185 12: 2 LGJ300 13: 2 LGJ300 34: 2 LGJ185 G1: 2 LGJ300 G2: 2 LGJ300 13: 2 LGJ300 24: 2 LGJ185 线路阻抗(Ω) G1: + G2: + G3: + G4: + G1: + G2: + G3: + G4: + 12: + 13: + 34: + G1: + G2: + 13: + 24: + 正常时 Δ U% G1:占额定电压的 % G2:占额定电压的 % G3:占额定电压的 % G4:占额定电压的 % G1:占额定电压的 % G2:占额定电压的 % G3:占额定电压的 % G4:占额定电压的 % G1:占额定电压的 % G2:占额定电压的 % 故障时最大 Δ U% 在线路 3GL 断开其中一回路时, % 在线路 3GL 断开时, % 在线路 3GL 断开时, % 投资( K) 线路 线路: 万元 总计: 线路: 万元 总计: 万元 线路: 万元 总计: 万 断路断路器: 96万元 断路器: 120万元 断路器: 96 万元 由上表的技术及经济比较可以看出,方案 1 在技术上满足要求(正常时 ∆U5%,故障时∆U15%) ,经济上又最省,故选择 1方案为网络结线方案。 表中数据算法及算例如下(以方案 1为例,方案 方案 3类同) : 线路潮流分布计算的 两个假定: 计算时不考虑线路功率损失; 功率大小按导线的长度均匀分布。 潮流计算 功率计算 线路 G1: P=37/2= Q=P tan(cos1φ )= tan()= 线路 G2: P=40/2=20MW Q=P tan(cos1φ )=20 tan()= 线路 G3: P=34/2=17MW Q=P tan(cos1φ )=17 tan()= 线路 G4: P=26/2=13MW Q=P tan(cos1φ )=13 tan()= 器 年运行费用( N) 线路及断路器折旧 折旧费 万元 年运行费 折旧费 万元 年运行费 万元 折旧费 万元 年运行费 万元 线损费用 线损费 万元 线损费 万元 线损费 万元 年计算费用(万元) 万元 万元 万元 选导线 计算公式为 : I =P/( ) 线路 G1: I =( 110 ) = S= 因此线路 G1 选 LGJ150 线路 G2: I =20/( 110 ) = S=128/= mm2 因此线路 G2 选 LGJ150 线路 G3: I =17/( 110 ) = S= 因此线路 G3 选 LGJ150 线路 G4: I =13/( 110 ) = S= 因此线路 G4 选 LGJ95 校验 按允许载流量条件效验导线截面积(发热校验) 当每回线路有一条故障时,另外一条线路的电流 线路 G1: I= 2= 445A 满足 线路 G2: I=128 2=256A 445A 满足 线路 G3: I= 2= 445A 满足 线路 G4: I= 2= 335A 满足 线路阻抗计算 Z= r+jx =r0L+jx0L G1: Z=r+jx= 25/2+ 25/2=+(Ω) G2: Z=r+jx= 25/2+ 25/2=+(Ω) G3: Z=r+jx= 30/2+ 30/2=+(Ω) G4: Z=r+jx= 38/2+ 38/2=+(Ω) 各变电站的最大负荷如下: 变电站 1: S=P+jQ=37+ 变电站 2: S=P+jQ=40+ 变电站 3: S=P+jQ=34+ 变电站 4: S=P+jQ=26+ 正常运行时的电压损失 %10 0Pr% 2  U QxU G1: %10 0Pr%2  U QxU=% G2: %10 0Pr%2  U QxU=% G3: %10 0Pr%2  U QxU=% G4: %10 0Pr%2  U QxU=% 故障时最大 电压损失 当 3GL 断开断开其中一回路时: Δ U%=% 2=% 投资( K) 线路:(双回路线路投资,线路计算长度为两线路长度之和的 70%) K1=KL1+KL2+KL3+KL4 = (+) 35+(+) 35+(+) 42+(+) = 万元 断路器: K= 16 6=96 万元(单价 6 万元) 总投资: K= K1+ K= +96= 万元 年运行费用(万元) 年运行费用包括折旧费和损耗费 折旧费= 4% K= 4%= 万元(折旧率 4%) 线路年网损费用:(τ查表:《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下册》表 141 ) 线路 G1: △ P1= 2211 ( 2 1 1 5 . 6 ) 2 . 6 2 5 0 . 1 4 0 3I R M W    max1 3520  线路 G2: 222 2 2 ( 2 1 2 8 ) 2 .6 2 5 0 .1 7 2P I R M W      max2 4060  线路 G3: 3 3 3 ( 2 1 0 8 . 8 ) 3 . 1 5 0 . 1 4 9 2P I R M W      max3 4060  线路 G4: 224 4 4 ( 2 8 2 . 2 ) 6 . 2 7 0 . 1 6 9P I R M W      max4 4040  电能损耗:Δ A=Σ(Δ Pτ) = 3520+ 4060+ 4060+4040= MWh 总网损成本= 101 = 万元(电价 元 /kWh) 年运行费: N= += 万元 年计算费用(万元) 按 7 年收回投资计算 Z=K/7+N=+=(万元) 三、选定发电厂和变电所的接线图以及变压器型号及容量 选择发电厂主结线 从负荷情况来看,各变电所均有一、二类负荷,而且系统中只有一个发电厂,因此保证供电的可靠性成为选择发电厂主结线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 双母线比单母线分段的可靠性和灵活性都要优,因此,高压侧母线采用双母线结线。 而发动机和变压器的连接可以有多种选择 ,选择其中两种方案进行比较: 方案一: 50MW 发电机与变压器采用单元结线,这种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供电的可靠性。 任一台变压器发生故障时都能基本保证发电厂的大部分出力,但缺点是变压器多,投资大,其接线图如下: Q = m/s80Z(m)Z = mZ = mQ = m/s0设设校20 40360水位流量Q(m/s )100校33 方案二: 50MW 发电机与变压器采用扩大单元结线,将两台 50MW 发电机出线并联在一起,共用一台变压器。 其优点是省了一台变压器,减少了投资。 但是种结线方式有缺点,当变压器发生故障时,两台 50MW 发电机都退出运行,这将严重影响发电厂的出力,因 此这种结线方式供电可靠性低,其结线图如下: Q = m/s80Z(m)Z = mZ = mQ = m/s0设设校20 40360水位流量Q(m/s )100校33 结论:如前所述,由于该网络一、二类负荷比重较大,而且发电厂只有一个,所以选择发电厂主结线首先要考虑到的是供电可靠性,其次才是经济性。 因为方案一的可靠性高,因此尽管方案二比它经济上要省,也需选方案一。 另外,因有机端负荷,所以两台 25MW发电机采用 10kV 母线与变压器连接。 即发电厂主结线采用高压侧双母线,一台 50MW 发电机与变压器采用单元结线,两台发电机采样母线结线。 确定变电所结线方式 由于各变电 所均有一、二类负荷,对安全可靠供电要求高,需要有两个电源互为备用,而且因有两条高压进线,故采用双母线和每个变电所设置两台变压器,同时把两条进线接在不同的母线上。 确定变压器型号及容量 变电所 1: COSPS MAXMAX / Φ =37/= MVA COS/MINMIN PS  Φ =19/= MVA 每台变压器容量按最大视在功率的 80%计算,则: COSSS MAXN / φ = 80%= MVA 所以,变电所 1 选择 2 SF40000 升压变压器,其铭牌参数: Δ P0 =33KW。 Δ PS=148KW。 US%=。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