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准教师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内容摘要:

学习兴趣,多媒体的运用是最好的催化剂,因此准教师一般会尽量将课件制作得非常精美。 然而,结果却并非如此。 好的课件不一定要制作非常精美,因为它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不利于教学的展开。 比如,在教学《真分数和假分数》时,某实习教师就犯了这个错误。 教师出示课件:《假酒》商场打折,某人买了一整箱茅台,本来以为占了便宜,但喝过后就被送进医院,医生说他买的 是假酒,所以才酒精中毒,此人欲哭无泪。 课件附有漫画,果然引起了学生的极大兴趣,教师此时引导学生生活中产品有真假,我们的分数也有真假,想知道吗。 但学生显然还没有从课件的讨论中出来,对老师的引导没有给予过多关注。 指导老师点评:首先这个课件和本课的教学并无多大联系,而且生活中的真假和分数的真假不同,出示这样的课件容易引起学生的认知错乱;其次,课件做的太花哨,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学的进度和效果受到消极影响。 这里可以直接呈现例题,引导学生对真分数和假分数的讨论。 该实习教师的教后反思和成长:实习的三个月,我的自信遭受了考验,制作课件就是。 之前我认为自己制作的课件都拿过奖,用到教学中应该不成问题,但是实践证明我错了。 因为对象是小学生,他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太过精致的课件不仅不会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反而会制约课堂教学。 当然,现在我知道该怎样制作课件,实用最重要。 而且,在实习中,我学会了怎样使用投影仪,怎样插入分数,还知道课件的内容一般要用黑体,背景要淡等等,总之,收益匪浅,现在我制作课件无论是速度还是质量都慢慢得到指导老师的肯定。 作为新教师,笔者也曾经历该准教师的失误 ,但一次次的不完美才能促进教师的不断成长。 只有将课件与书本联系,适时地运用课件,才能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五)难以把握课堂生成,难以及时进行有效的信息反馈 比如某实习教师在教学《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时,比较 65和 87的大小。 师: 65和 87你是怎样比较的,说一说。 生:我是将 65和 87先通分为 2420和 2421, 2421> 2420,所以 65< 87。 生: 我是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比较的, 65≈ , 87=,所以 65< 87。 师:这两位同学都把我们之前学习的知识 运用起来,非常好„„ 生:老师,我还有种方法„„ 由于该教师担心这名学生的方法可能会造成学生们因为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太多而无法真正掌握,他让这位学生下课后把想法告诉老师,然后他继续对前两种方法进行讲解。 下课后,那位学生把他的想法告诉他,他发现这种方法的简便。 学生是直接比较 61和 81,因为 61> 81,所以 65< 87,而且以此类推,如果真分数的分子分母相差 1,那么分母越大的分数,它的分数值越大。 指导老师点评:这是准教师都会有的缺点 — — 害怕一两个学生的回答影响教学的进度。 然而,通常是这些不在意料之内的回答会成为一个教师能力提高的试金石,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这种有效的信息,并及时地反馈给学生,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为大多数同学提供多种方法,优化算法。 新教师的反思与成长:刚上课时,我也特别担心有些学生“捣蛋”,会给我出各种难题,因此常常忽略经常举手的同学,但是我发现这样不仅无益于课堂教学,反而会挫伤那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在教学中我慢慢放开手,让学生能够“自由”的表达他们的看法,教师相机引导,课堂也逐渐充满活力,知识的讲解也更 加容易渗透。 以上就是笔者在观察某实习教师教学中所凸显的一些问题,而文中的一些方法是笔者在与其指导老师的交流中总结出来的,缺乏理论的支撑,因此笔者参考了一些文献,相应地提出了一些较肤浅的解决策略。 三、 解决准教师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 作为 小学数学 准教师,教学应该 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设计。 1. 全 —— 全面落实课程目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们需要 确立了“知识与技能”“数 学 思 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 ,实际编写教案时则从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三个目标出发。 即明确这节课学生学什么,怎样学,学的如何,在预设时都要考虑到以便于课后对这节课是否完成即定的教学目标了然与胸。 —— 确保学生的学习到位 所谓“深”的问题,就是要考虑数学内容的学习达到什么程度才算到位。 我们知道,数学学习有不同的类型,有知识学习,有概念学习,有规则学习,也有问题解决,但每一类学习都有其不同的特点和要完成的理想终点。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数学知识学习的理想终点是在需要时能够回忆起来,概念、规则、 问题解决等数学技能的学习一般以解决生活中的真实数学问题为终点,而思维方法的学习以能够自觉、熟练地运用乃至创造为终点。 数学学习不能达到其理想终点,就意味着学习不到位,没有完成课程或教学的目标。 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关于认知领域的学习从认知过程维度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由低到高的六个层次作为判定自己的教学、学生的学习是否到位,以便于更有效地引导学生的学习。 —— 科学运用教学方法 所谓“优”的问题,就是要求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学习和教学心 理学的基础上,以最少“付出”达到既定目标。 本质上,数学教学包括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两个方面。 在这其中,“学”为根本,“教”为手段。 数学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和身心发展,因此它必须以学生的学习为基础。 所以数学教学设计必须尊重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知识经验。 不同年龄阶段的小学生,认知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具有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所以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注重使用直观教具,而不能仅凭抽象的数学符号、数量关系的描述和推理来进行教学。 而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采用适合于低年级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