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站设计说明内容摘要:

清溪路站 5 素填土( 0) 2层:褐灰色、灰黄色,松散,软塑,潮湿,以粉质黏土为主,加少量灰渣土,碎石。 该层分布于整条线路地段,层底标高 ~。 ( 2)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 Q4alpl) 粉质黏土( 1) 1层:夹黏土,灰褐色~灰黄色,软塑~可塑,局部有不厚的淤泥质粉质黏土。 层底标高 ~。 粉砂( 1) 11层:灰黄色,稍密 ~中密,饱和,夹少量粉质黏土、细砂,砂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等,颗粒级配一般。 该层主要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 1) 1 层中。 该层主要分布于在清溪路站~临泉 西路站( S1 Q1 S1 Q1 S17)之间。 (3)第四系上更新统冲积层( Q3al): 黏土( 2) 1层:夹粉质黏土,青灰色 ~黄灰色,可塑 ~硬塑,夹少量铁锰结核氧化物及灰白色高岭土,局部夹较多高岭土及粗颗粒,呈低塑性。 切面稍光滑,稍有光泽,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 层底标高 ~。 该层主要分布于在清溪路站~临泉西路站( S1 Q1 S1 Q1 S17)之间。 粉砂( 2) 21 层:黄灰色 ~黄褐色,中密,局部密实,饱和,夹少量锰质结核氧化物及灰白色黏土矿物高岭土,局部夹粉质 黏土及中砂,土质不匀,底部夹少量钙质结核及风化岩屑。 砂的主要矿物成分石英,长石等,颗粒级配一般 ~良好。 该层主要以夹层或透镜体形式分布于( 2)层中。 该层主要分布于在清溪路站~蒙城路站(不含)( S1 Q1 S1 Q1S1 Q1 S1 Q15)。 ( 4)侏罗系上统周公山组( J3Z): 泥质砂岩( 7) 1 层:红棕色 ~紫红色,全风化,岩石结构已大部分破坏,但尚可辨认,风化剧烈呈黏土状,夹泥岩,局部夹少量高岭土及中风化岩块,岩芯用手可捻碎,碎后呈砂土状,局部夹中风化岩块,泥岩遇水易软化,失水后开裂特征 明显。 层底标高 ~。 泥质砂岩( 7) 2 层:红棕色 ~紫红色、灰黄色夹青灰色,强风化,风化强烈碎块状,夹泥岩,原岩结构大部分被破坏,但尚可辨认,中厚层状构造,粉粒结构,泥钙质胶结,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岩质较硬,锤击声响,不易碎,遇水易软化。 层底标高 ~。 泥质砂岩( 7) 3层:红棕色~紫红色、灰黄色夹青灰色,中等风化,岩体较完整,原岩结构部分被破坏,中厚层状构造,粉粒结构,钙质胶结,裂隙较发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夹薄层泥岩,岩芯一般节长为 10~ 20cm,最长的 40~ 80cm,岩质较硬为较硬岩。 锤击声脆,不易碎。 层未穿。 该层主要分布于在史河路站(部分)~蒙城路站(不含)( S Q1S1 Q1 S1 Q1 S1 Q1 S1 Q15)之间。 各岩土层及亚层代号及特性汇总表 表 序号 地层时代 地层代号 地层名称 说明 1 Q4ml ( 0) 1 杂填土 夹建筑垃圾 Q4ml ( 0) 2 素填土 夹少量植物根系 2 Q4alpl ( 1) 1 黏土 灰褐色~灰黄色,软~可塑 Q4alpl ( 1) 11 粉砂 灰黄色,稍密,饱和 3 Q3al ( 2) 1 黏土、粉质黏土 灰黄色 ~青灰色,可塑 ~硬塑 Q3al ( 2) 21 粉砂 灰黄色 ~青灰色,中密,饱和 4 J3z ( 7) 1 泥质砂岩 紫红色,全风化 J3z ( 7) 2 泥质砂岩 紫红色,强风化 J3z ( 7) 3 泥质砂岩 紫红色,中等风化 有关各岩土层的分布及各层土的物理力学性质详见《工程地质纵断面图》、《工程地质柱状图》、附表 3《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汇总统计表》、附表 5《岩石试验汇总统计表》和附表 7《特殊试验汇总统计表》。 清溪路站 合肥市轨道交通 3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 6 2. 3 地 质构造及地震烈度 按照 2020 年 8月 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 2020 年修改稿)中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标准,场地内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 ,对应抗震设防烈度值为 Ⅶ 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 根据国标《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 502232020)中第 条之规定,本工程抗震设防类别为乙类。 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20)( 2020 年版)第 条文说明,按抗震设防烈度 7度考虑,当等效剪切波速 Vse 大于 90m/s 或承载力特征值 fak 大于 80kPa 时,可不考虑震陷影响。 根据本次初勘地质勘察资料,拟建工程区无软土分布,故不考虑软土震陷的影响。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 工程地质 场区在区域地质构造属于扬子准地台江淮台隆所属的合肥断陷盆地,区域上位于华北地台的南端,燕山期活动强烈,形成平缓开阔的合肥断陷盆地,合肥盆地(断陷)是安徽省最大的中新代盆地,属中朝准地台淮阳古陆与扬子准地台的边缘地带。 合肥盆地(断陷)可分为肥北断坳、肥中断隆、肥南断坳和肥东断坳四个二级 构造分区,拟建工程线路属肥中断隆和肥东断坳。 合肥市区内断裂构造较为发育,多为隐伏断裂。 按断裂方向可分为近东西向、北东向、北西 北北西向等断裂系统。 其中近东西向断裂和北东向的郯庐断裂为区域性大断裂,形成时间较早,且具有多期活动性。 岩层总体呈单斜状,地质构造简单。 通过场区的主要断层有北东向断裂:大蜀山 吴山口断裂( F2)、乌云山 合肥断裂( F3)、桑涧子 广寒桥断裂( F4);近东西向断裂:六安 合肥断裂( F7);北西向断裂:大蜀山 长临河断裂( F9)、桥头集 东关断裂( F10)、肥东 缅山断裂( F12);近 南北向断裂:朱港 七里塘断裂( F11)。 地表水的赋存情况 据《合肥市轨道交通 3号线河流防洪报》分析,合肥市属长江流域,区内水系分为南淝河水系和十五里河水系,经巢湖流入长江。 南淝河主要支流有四里河、板桥河、二十埠河,十五里河无支流。 南淝河 古称施水、金斗河,是巢湖的一大支流,发源于肥西县将军岭东侧,经合肥市区到施口入巢湖。 河床较平坦,河道宽 30~ 80m。 南淝河洪、枯水位变幅 4~ 6m,汛期易受巢湖水位顶托。 据双岗水文站观测资料,南淝河最高月平均水位发生在 8月,为 ,最低月平均水位发生 在 12 月,为 ,极端最高水位为 ( 1954 年 7 月),极端最低水位发生在 1978 年 11 月,河床干涸。 每年的 79 月为丰水期, 122 月为枯水期,年径流量为 亿方,一般只在 59 月才有水流,其它时期,基本处于静止状态,平均流量1415m3/s,最大流量 195m3/s,平均水深 左右。 测区内主要的河流为南淝河及四里河。 南淝河的源头为在合肥市西偏北部的董铺水库和大房郢水库。 合肥市内的河流均有一定程度的污染,属污染较严重~严重区。 当雨水集中时易形成内涝灾害。 ( 1) 南淝河 南淝河 古称施水,源于 江淮分水岭 大潜山 余脉长岗(地面高程 72 米)南麓。 东南流向,至夏大郢进入董铺水库,于大杨店南出库后,穿亳州路桥,合肥市轨道交通 3 号线工程初步设计 清溪路站 7 经合肥市区左纳 四里河 、 板桥河 来水,穿屯溪路桥至和尚口左纳 二十埠河 来水,至三汊河左纳店埠河来水,折西南流,于施口注入 巢湖 ,全长 70 公里。 其支流众多,流域总面积 1640 平方公里。 勘察段拟建线路约在里程 YCK17+ 100~ YCK17+ 156 附近穿越 南淝河 ,穿越处 南淝河 的长度约为 56m,穿越处河道较为弯曲,下游河道呈 “S”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