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菇种植可行性分析内容摘要:

体碎片接种的菌根率分别为 45. 50%和41. 3%,美味牛肝菌的菇窝土壤接种菌根率 为 57%。 菌丝纯培养的接种菌根率明显高于子实体碎片及菇窝土壤。 笔者用菌丝纯培养进行正红菇苗期接 种.细根菌根率可达 67%. 3. 2接种方法 林木菌根正红菇的接种分为二大类,一是配制成孢子浓度为 10,液体制剂后,采用喷 (直接喷洒在森林 或苗床土表 )、灌 (用器械将液体接种剂注入土内根际附近 )和沾根方法接种。 另一大类是配制成固体接种物, 常见的接种物有泥炭土、蛭石、黄心土等,甚至制作成片剂,撒在森林或苗床的浮叶下,或埋入土表;笔者采 用浅穴截根菌根化技术【 7】,在成林接种牛肝菌曾获得成功 [引。 根据接种林木状态。 正红菇接种又可分为:播种菌根化、注射菌根化、幼苗移植菌根化、组培菌根化、成 林菌根化等 [71。 3. 3接种的时间 根据正红菇菌丝的生物学特性。 菌丝生长的适宜温度 30土 l℃上下,适宜土壤湿度 60土 10%左右,根 据正红菇的物候期看。 正 红菇出菇时期也是该菌自然扩散和繁珩的时期,这时林区土壤表层温度为 27. 8— 31. 5℃, lO点平均 28. 90C[6】,土壤湿度也在 60— 90%,均说明正红菇的接种时间应以自然界正红菇出菇时期 为最佳。 从笔者对红菇林细根共生率的观察可以看到, 49月是一年中林木细根菌根共生率最高阶段,土表 温度基本上适宜接种。 唯需接种前后有场透雨。 使林区土壤的湿度适宜菌丝生长和乔木细根生长。 3. 4接种地点 从分布区域上看,正红菇在中国的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四川,以及在欧美的瑞典、芬兰、德国 等国均有发生。 适应区域 是亚热带地区。 对着生红菇的山林的多点观察,张振核等【 7】认为,正红菇一般出现在壳斗科林的林地,海拔 200— 600M 均有红菇发生,阴坡的红菇位可能多些,但红菇位及红菇采集贯的多寡与海拔、坡度及坡向都没有直接关 系,红菇位的林木乔木层郁闭度 O. 8以上,草本层稀少,土壤 pH4. 5— 7. 0【 9】 [8】的弱酸性红壤,腐殖层一般在 2cm以上。 但进一步的观察可以发现。 并非符合上述条件的壳斗科林都可采到正 红菇,常常在同样生态条件下, 红菇位周边的林地就是见不到正红菇。 包括采用客土、撤播正红菇孢子都无法令其出现红菇。 从红菇位的 大小看,有的红菇位延绵连续达几十平方米,有的红菇位就不足 IM:,十来年了都不扩展。 壳斗科林地是否 长出红菇子实体还有其他影响因素。 3. 5其他影响菌根接种成功率的因素 张炳钦等 [17】指出。 影响根际定殖的生物因素除去引入微生物本身的生理特性以外,根际微生物与寄主 植物会与其发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