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系统设计课程论文内容摘要:

.................................................................. 20 第 3 页 共 22 页 电子系统 设计课程论文 的设计与仿真 设计 原理 本电路是一种具有延迟功能的电子门铃。 如图 1, 三极管 VT VT2 构成一个延迟开关电路,当开关 S1 被按下时,电源通过 S1 向电容 C1 充电,由于充电时间常数较小, C1 两端很快就充到电源电压。 VT1 通过 R S1 获得偏流,其发射极电流在电阻 R2 两端产生压降,当压降大于 时, VT2 即开始导通,同时VT VT4 组成的对称型无稳态自激多谐音频振器得电开始工作, VT4 集电极输出方波音频信号,经 R7 加至功率放大管 VT5 的基极,经 VT5 进行功率放大后推动扬声器 BP 发声。 当松开 S1 后, C1 存储的电荷就通过 R1 向 VT1 基极放电,使 VTVT2 继续维持导通状态, VT VT4 振荡器仍能维持振荡,所以响声仍能持续。 当C1 电荷基本放完, VT VT2 恢复截止,振荡器停止,门铃恢复到原来的禁止态。 第 4 页 共 22 页 设计 原理 图 图 1 延迟式电子门铃原理图 设计 仿真 第 5 页 共 22 页 面包板 实现 出现 问题及 解决 方法 ,结果却不能出现现象,后来仔细检查后发现是装配图中连接是错误的而且面包板 23~25 位之间没有连通。 后来按照原理图核对后改过来就对了。 ,按下开关,能顺利的第一次听到“哧 哧”的声响。 如果电路存在问题“哧哧”声很小,频率很低,更换了电阻 R1 大小,将频率提高。 防盗报警器 设计 原理 本电路是一个光控式防盗报警器,如果把它放在抽屉里,当抽屉被非法打开时,光敏电阻一旦见光,它就会发出“呜喔。 呜喔。 ”的警报声。 电路图如图 2所示。 报警器由超低频振荡器、音频振荡器和光控开关三部分组成,晶体管 VTVT3 构成互无稳态多谐超低频振荡器,在电路通电后, VT2 与 VT3 将轮流交替导通和截止。 VT VT5 构成互补型音频振荡器,振荡频率高低主要由 VT4 基极偏 第 6 页 共 22 页 流电阻 R5(或 R6)和 反馈电容 C5 的数值决定。 当 VT3 导通、 VT2 截止时, VT2集电极输出高电平, VT3 集电极输出低电平,这时 VD1 正偏导通,使电阻 R5 接入电路,而 VD2 反偏截止, R6 不起作用。 由于 R5 阻止取得较大,所以 VT VT5的振荡频率较低。 当 VT2 导通, VT3 截止时, VD1 反偏截止, VD2 正偏导通,这时 R6 接入电路, R5 不起作用。 由于 R6 阻值较小,所以 VT VT5 振荡频率较高。 当 VT VT3 轮流导通与截止时, R5 与 R6 就交替接入电路,扬声器 BP 就能发出类似警笛的双音声响。 光敏电阻器 RG 等构成光控开关。 当抽屉关闭时 ,光敏电阻 RG 无照射,呈高电阻状态, VT1 截止,由 VT VT3 和 VT VT5 组成的两个振荡器均失电不工作,扬声器 BP 无声。 如果抽屉一旦被打开, RG 见光后立即呈低电阻, VT1 导通,两个振荡器得电起振,扬声器 BP 就发出报警声响。 电源开关 S1 是用于控制报警器工作与否,平时可以隐藏在暗处。 在不需要防盗的时候,将 S1 断开,需要报警时再接通。 第 7 页 共 22 页 设计 原理 图 图 2 光控防盗报警器原理图 设计 仿真 面包板 实现 第 8 页 共 22 页 出现 问题及 解决 方法 做原理仿真时,斜线不会连接 ,后来大家都问过老师之后知道用 shift+空格键就可以改变直线,变斜线。 仿真时三极管 9012 和 9013 要选择相近的型号,开始试了很多次都不对,不能发声,后来同学们在不断的尝试中有人先找到合适的,然后大家都成功了。 插面包板时,第一次因为光敏电阻不灵敏反应很慢,换了一个光敏电阻就 ok了。 、光提示预防近视测光器 设计 原理 本电路是告诫人们光线太弱,不要再看书写字,应及时提高照明亮度。 电路原理图如图 3 所示,光敏电阻 RG 与可变电阻 RP1 组成分压器,分压点接在三极管 VT1 的基极。 当环境光线较强 时, R。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