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项目的初步可行性分析报告内容摘要:

雄性体重 12克以上。 亩施发酵过的猪粪 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 30厘米 ~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 25厘米左右。 秧苗返青后,亩放 3 克 ~5克 /尾规格的鳅苗 2 万 ~,放养前用 3%的食盐液浸泡 10分钟,消毒后入田。 (三)饲养管理 施肥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 每隔 10天 ~15天施肥 1 次,每次每亩用肥 150千克。 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 千克左右的尿素或 千克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四)投饵 由 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 (5249,%)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 7 月 ~8 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 15%、肉骨粉 10%、豆饼 25%的配比,日投饵两次,投饵率为 10%。 9 月~10 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 1 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 2%~4%。 早春和秋末 2%左右。 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 1 小时 ~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控制水位 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 5 厘米以上。 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 1 次,夏天高温 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五) 疾病防治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 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每亩用生石灰 10千克 ~15千克化浆后全池泼洒。 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 3天 ~5天,或插秧后 5 天 ~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六)日常管理 日巡田两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 防止天敌入侵(如水蛇、鸭等),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 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 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七) 捕捞方法 一是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 此法适于水温 20 度左右,泥鳅爱活动时进行;二是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三是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技术经济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一)经济效益 稻田养殖充分利用了稻田水面、土壤和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