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治理设计内容摘要:

用 LG60 型空压机 3台,该型空压机风压 50 kPa,风量 60 m3/min。 正常条件下, 1台工作, 2 台备用;高负荷时, 2 台工作, 1 台备用。 曝气池的出水通过管道送往中沉池集配水井,输水管道内的流量按最大时流量加上回流的污泥量进行设计,回流比为 60%,则输水管的管径为 600 mm,管内最大流速为 m/s。 集配水井为内外套筒结构,由 A 段曝气池过来的输水管道直接进 入内层套筒,进行流量分配,通过两根 450 mm 的管道送往 2 个中沉池,管道内最大水流速度为。 B 段曝气池 ① 曝气池的计算和各部位尺寸的确定 1) 确定曝气池容积 B段曝气池共设 2 组,每组容积为 2731/2=1366 m3。 2) 确定曝气池各部位尺寸 设池深 h为 m,则每组曝气池的面积 F为 F=1366/= m2 池宽 B 取 4 m,宽深比 B/h=4/= 介于 1— 2 之间,符合规定。 池长 L=F/B=,长宽比 L/B=﹥ 10 ,符合规定。 每组曝气池设计为 3 廊道曝气池,每个廊道长 L1 为 L1=,取为 33 m。 曝气池超高取 m,则曝气池总池高为 H=+= m ② B段曝气池曝气系统设计与计算 1) 最大需氧量为 OB=132 kg/h 2) 平均时需氧量为 O2=a/ Q LrB +b/ Q Nr 为 O2= 104 + 104( 50– 15) 103/24=102 kg O2/h 3) 每日去除的 BOD5 值为 BODrB=1 104 ③ B段供气量计算 采用网状模型微孔空气扩散器,铺设距池底 m 处,淹没水深 m,计算温度 30℃。 查表得 20℃和 30℃时水中饱和溶解氧值分别为 CS( 20℃) = mg/L, CS( 30℃) = mg/L 1) 空气扩散出口处的绝对压力 Pb= 105+9800 H 为 Pb= 105+9800 = 105 Pa 空气离开曝气池池面时,氧的百分比为 O t=21( 1– EA) 100/[79+21( 1– EA) ] 其中: EA— 空气扩散器的氧转移率,此处取值 12%,则 O t=21( 1– ) 100/[79+21( 1– ) ]=% 2) 曝气池混合液中平均氧饱和浓度(按最不利的温度条件考虑)为 CSb( T) =CS( T) [Pb/( 10 5) +O t/42 ] 最不利的温度条件按 30℃计算,则 CSb( 30℃) = [( 10 5) /( 10 5) +]= mg/L 换算为在 20℃条件下,脱氧清水的充氧量 R0=R CS( 20℃) /{α [βρ CSb( T) – c ] – 20} 其中: R0— 单位时间由于曝气向清水传递的氧量 R— 单位时间向混合液传递的氧量,相当于平均需氧量 α — 因混合液含污泥颗粒而降低传递系数的修正值( 1),取α = β — 废水饱和溶解氧的修正值( 1),取β = ρ — 气压修正系数,ρ =当地实际大气压 / 105,取ρ = c— 废水实际溶解氧的浓度,取 c= mg/L T— 混 合液设计温度, T=30℃ R0=102 { [ – ] – 20}= mg/h 相应的最大时需氧量为 R0max=132 { [ – – 20}= mg/h 3) 曝气池的平均时供氧量 GS=R0 100/( EA)则 GS= 100/( 12) =4404 m3/h 曝气池最大供气量 GSmax= R0max 100/( EA)则 GSmax= 100/( 12) =5725 m3/h 去除 1kg BOD5 的供气量( m3 空气 /kg BOD)为 △空气 =4404/= m3 空气 /kg BOD 1 m3 污水的供气量( m3 空气 /m3 污水)为 △空气 =4404 24/104= m3 空气 /m3 污水 4) B段曝气池曝气系统的空气总用量 除采用鼓风曝气外,系统还采用空气在回流污泥井中提升污泥,空气量按回流污泥量的 8倍考虑,污泥回流比 R值为 100%,则提升回流污泥所需空气量为 8 104/24=3333 m3/h 5) 空气管路计算 在每组三廊道曝气池中每两个相邻廊道的隔墙处铺设一根干管,共 3 根干管。 每根干管上设 7对曝气管,共 14条配气竖管。 曝气池中共有 42 条配气竖管,则每根竖管的供气量为 5725/42= m3/h 曝气池平面面积为 4 6 33=792 m2 每个空气扩散器的服务面积按 m2 计算,则所需空气扩散器的总数为792/=1617 个 每个竖管上安装的空气扩散器的数目为 1617/42=39 个,取 40 个每个空气扩散器的配气量为 5725/( 42 40) = m3/h 6) 空压机的选定 风压损失 P( Pa)可按下式估算: P=H/ +15 其中: H/— 空气扩散器淹没水深, m 空气扩散装置安装在距离曝气池底 m 处,因此,空压机所需压力为 P=( – ) +15= k Pa 供压机供气量最大量估计值( m3/min)为 5725+3333=9058 m3/h= m3/min 平均时供气量估计量为 4404+3333=7737 m3/h= m3/min 根据所需压力和空气量,采用 LG60 型空压机 4台,该型空压机风压 50 kPa,风量 60 m3/min。 运行时 3 台工作, 1 台备用。 曝气池出水送往终沉池集配水井。 曝气池的出水通过管道送往终沉池集配水井,输水管道内的流量按最大时流量加上回流的污泥量进行设计,回流比为 100%,则输水管的管径为 700 mm,管内最大流速为 m/s。 集配水井为内外套筒结构,由 B 段曝气池过来的输水管道直接进入内层套筒,进行流量分配,通过两根 500 mm 的管道送往 2 个终沉池,管道内最大水流速度为 m/s。 A 段中沉池 中沉池采用普通幅流式沉淀池座数 N=2,表面负荷 q 取 m3/m2h。 ① 单池表面积 A=Q 设 /( N q)为 A= 104/( 2 24) = m2 ② 池子直径 D 为 D=( 4A/π) 1/2=( 4 ) 1/2= m,取 18 m ③ 沉淀部分有效水深 h2=qt,取沉淀时间 t为 h,则 h2= = m ④ 沉淀部分有效容积 V/=(π D2/4) h2=( 182/4) = m3 ⑤ 污泥部分所需的容积 V=T( 1+R) Q 设 X/[N( X+Xr) ] 其中: T— 沉淀时间 , — h 按 h 计算中沉池污泥部分所需容积为 V=( 1+) 104 2020/[24 2( 2020+5333) ]= m3 ⑥ 污泥斗容积 V1=π h5( r12+r1 r2 +r22) /3 取污泥斗上部半径 r1=2 m,下部半径 r2=1 m,污泥斗高度 h5= m,则 V1= ( 22+2 1+12) /3= m3 ⑦ 污泥斗以上圆锥体部分污泥容积 V2=π h4( r12+r1R+R2) /3 设池底坡度 i 为 ,则 h4=( R– r1) i=( 9– 2) = m V2= ( 22+2 9+92) /3= m3 容积较核: V1+V2=+=﹥ ,设计合理。 ⑧ 沉淀池总高度 H=h1+h2+h3+h4+h5 其中超高 h1 取 m,缓冲层高度 h3 取 m,则 H=++++= m 中沉池的出水采用锯齿堰,沉在底部的沉泥通过刮泥机刮至污泥斗,依靠静水压力排除。 出水通过管道流回集配水井外层套筒,管道管径 350 mm,管内水流速度为 m/s,然后通过管。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