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说明书轴承座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内容摘要:

位也没有写清楚,加工的步骤也不清晰,相比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6 之下第二个方案,加工路线就比较的合理,各加工定位 也很清晰,符合批量生产,所以这里选择第二个方案作为加工路线。 因此,最后的加工路线确定如下: 工序一:铸造 工序二: 以 M面定位,夹紧 42 两侧面,粗铣、精铣底面 N 工序三:划线保证 82 尺寸 工序四: 以 N、 P 面定位,夹紧铸造孔底,铣两端面保证尺寸为 82 及 M 面尺寸 15,公差按照 GB/T11842020 未注公差 M级 工序五: 划线 工序六: 钻、铰 两个直径为 8 的孔 钻、扩、铰 直径为 9 两个孔和孔 13 工序七:钻直径为 6 的孔 工序八:钻直径为 4 的孔 工序九: 刨两个 2*1 的槽 工序十: 粗 车 孔 Ф 30 至Ф 28, 车 孔 35 至要求,半精 车 、精 车 30 至尺寸要求 工序十一:去毛刺检查 毛坯为精铸件,清理后,退火处理,以消除铸件的内应力及改善机械加工性能,在毛坯车间铣削去浇冒口,达到毛坯的技术要求,然后送到机械加工车间来加工。 工序: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1 毛坯尺寸的确定,画毛坯图。 轴承座其材料为 HT200。 由于产品的精度要求不高,生产纲领为中批生产,所以毛坯选用 金属 型铸件。 毛坯铸出后进行退火处理,以消除铸件在铸造过程中产生的内应力。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查得,该种铸件的 CT等级 7~9,MA 为 F,可查 出 铸件主要尺寸的公差,机械加工余量为 ~, 现将主要毛坯尺寸及公差所示: 零件底面 N长为: 82 总余量为: 2+2 毛坯尺寸: 86 零件底面 N宽为: 38 总余量为: 2+2 毛坯尺寸: 42 零件孔Ф 30 总余量为: 4 毛坯尺寸:Ф 26 零件高为 52 总余量为 2+2 毛坯尺寸: 56 由此可绘制出该零件的毛坯图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7 2 车 孔 Ф 30,其加工长度 38 1)表面粗糙度值 Ra=,需要粗 车 、 半精车 、 精 车。 参考 P240 表 51机械加工余量可得 ~,取 的加工余量。 2) 精车 加工余 量: 参考《机械加工实用技术手册》,可得:孔的 精车 直径余量: 2Z=。 3) 半精车 加工余量:参考《机械加工实用技术手册》,可得: 半精车 孔余量 Z=~ ,取 的加工余量。 车 削公差:现规定本工序(精 车 )的加工精度 IT7 级,因此可知本工序的加工公差为(入体方向)。 4)粗 车 加工余量:除 精车 的加工余量和 半 精 车 的加工余量剩下的余量都给粗 车。 车 削公差:现规定本工序(半精 车 )的加工精度 IT11 级,因此可知本工序的加工公差为 (入体方向)。 由 于毛坯及以后各道工序(或工步)的加工都有加工公差,因此所规定的加工余量其实只是名义上的加工余量。 实际上,加工余量有最大加工余量及最小加工余量之分。 由于本设计规定的零件为大量生产,应该采用调整法加工,因此在计算最大、最小加工余量时,应按照调整法加工方式予以确定。 由此可知: 毛坯的名义尺寸: 3022= 26mm 毛坯的最大尺寸: = 毛坯的最小尺寸: 26+ = 粗 车 后最大尺寸: 2= 粗 车 后最小尺寸: += 半 精 车 后最大尺寸 : 2= 精 车 后最小尺寸: + = 底面由粗铣和精铣两次加工完成,采用铣刀的规格为Ф 16, 机床的型号 „„„ XA6132 刀具: YG6 硬质合金端铣刀。 由于铣刀在工作时,是断续切削,刀齿受很大的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8 机械冲击,在选择几何角度时,应保证刀齿具有足够的强度。 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可取γ o = 50 ~λ s = 100 κ r =600 0 =100。 加工要求 粗铣轴承座的下底面。 a)确定加工余量 由毛坯图可知:总加工余量为 2mm,文献 )2( 表 830可知精加工余量为 1mm,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 ,故其粗加工余量为 ()=。 b) 确定每齿进给量 由《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表 895 ,取每齿粗铣的进给量为 ,取精加工每齿的进给量为 ,精铣走刀一次 ap=。 c)计算切削用量 由表 856,取粗铣、精铣的主轴转速分别为 200r/min 和 500r/min,由前面选择的刀具直径Ф 16mm,故相应的切削速度分别为: V粗 =dn/1000 =V精 =dn/1000= d) 校核该机床功率(只需校核粗加工即可)。 由文献 )2( 表 得切削功率为 Pm = pa ZnK mp 取 Z=16 n=200/60= 而 K mp =Kv KF2 由文献 )2( 表 Kv =1 KF2=1 故 K mp =1 故 mp = 510 x x x = 其所消耗量功率远小 于机床功率,故可用。 3. 铣两端面保证尺寸为 82及 M 面尺寸 15 (1).铣 M面尺寸 15 表面粗糙度值 Ra=,需要精加工。 参考《机械加工实用技术手册》, P242表 52大批量生产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可得:金属型铸造的灰铸铁公差等级 CT 为7~ 9 级,取 9级;再参考 P243 表 53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可得: 的铸造尺寸公差。 参考《机械加工实用技术手册》 P242 表 52 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MA 为 F级;再参考 P240 表 51 机械加工余量可得 ~,取 2mm 的加工余量。 底面由粗铣 和精铣两次加工完成,采用铣刀的规格为Ф 12, 机床的型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9 号 „„„ XA6132 刀具: YG6 硬质合金端铣刀。 由于铣刀在工作时,是断续切削,刀齿受很大的机械冲击,在选择几何角度时,应保证刀齿具有足够的强度。 由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可取γ o = 50 ~λ s = 100 κ r =600 0 =100。 a)确定加工余量 由毛坯图可知:总加工余量为 2mm,文献 )2( 表 830可知精加工余量为 1mm,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 ,故其粗加工余量为 ()=。 b) 确定每齿进给量 由《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表 895 ,取每齿粗铣的进给量为 ,取精加工每齿的进给量为 ,精铣走刀一次 ap=。 c)计算切削用量 由表 856,取粗铣、精铣的主轴转速分别为 200r/min 和 500r/min,由前面选择的刀具直径Ф 12mm,故相应的切削速度分别为: V粗 =dn/1000 =V精 =dn/1000= d) 校核 该机床功率(只需校核粗加工即可)。 由文献 )2( 表 得切削功率为 Pm = pa ZnK mp 取 Z=16 n=200/60= 而 K mp =Kv KF2 由文献 )2( 表 Kv =1 KF2=1 故 K mp =1 故 mp = 510 x x x = 其所消耗量功率远小于机床功率,故可用 2. 铣两端面保证尺寸为 82 表面粗糙度值 Ra=,需要精加工。 参考《机械加工实用技术手册》, P242表 52大批量生产铸件的尺寸公差等级,可得:金属型铸造的灰 铸铁公差等级 CT 为7~ 9 级,取 9级;再参考 P243 表 53 铸件尺寸公差数值,可得: 的铸造尺寸公差。 参考《机械加工实用技术手册》 P242 表 52 铸件机械加工余量等级 MA 为 F级;再参考 P240 表 51 机械加工余量可得 ~,取 2mm 的加工余量。 跟铣 M面粗糙度要求一样而且尺寸都不大,故可以用铣 M用同样的刀具进行加工。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10 a) 确定加工余量 由毛坯图可知:总加工余量为 2mm,文献 )2( 表 830可知精加工余量为 1mm,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为 , 故其粗加工余量为 ()=。 b) 确定每齿进给量 由《切削加工简明实用手册》表 895 ,取每齿粗铣的进给量为 ,取精加工每齿的进给量为 ,精铣走刀一次 ap=。 c)计算切削用量 由表 856,取粗铣、精铣的主轴转速分别为 200r/min 和 500r/min,由前面选择的刀具直径Ф 12mm,故相应的切削速度分别为: V粗 =dn/1000 =V精 =dn/1000= d) 校核该机床功率(只需校核粗加工即可)。 由文献 )2( 表 得切削功率为 Pm = pa ZnK mp 取 Z=16 n=200/60= 而 K mp =Kv KF2 由文献 )2( 表 Kv =1 KF2=1 故 K mp =1 故 mp = 510 x x x = 其所消耗量功率远小于机床功率,故可用 4. 钻、扩、绞两个直径为 φ 8 的孔直径为 φ 9 两个孔和孔 φ 13 Ф 8 ( 1)选用Ф 高速钢 直柄麻花钻,确定进给量 f 根据《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钻削、扩削、铰削加工》书 可查出 f=~ ,由于孔深和孔径之比l/d=15/=,k=,故 f=( ~ ) =~。 查 Z535 型立式钻床说明书,取 f=。 根据表 ,钻头强度所允许的进给量 f=。 机床进给机构允许的轴向力 F=15690N,根据表 ,允许的进给量 f。 由于所选择的进给量 f远小于机床所允许的进给量,故所选的 f可用。 ( 2)确定切削速度 v、轴向力 F、转矩 T以及切削功率 P用不同刀具材料进行钻、扩、绞孔的 v、 F、 T、 P 按《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钻削、扩削、铰削加工 》表 及表 进行计算。 根据所给的条件,可直接在表 中用插入法计算得: 毕 业 设 计 说 明 书 11 V=18m/min, F=1255N, T=, P= 由于实际加工条件与上表所给条件不完全相同,故应对结果进行修正。 由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钻削、扩削、铰削加工 》 表 查得,切削速度的修正系数 KMv=,Klv=,故 v=18m/min =n=1000v/d=实际切削速度 v 为 v=dn/1000=由表 《机械加工工艺手册 钻削、扩削、铰削加工 》 ,切削力及转矩的修正系数 KMF=KMM= F=1255Nx1=1255N T= x1= ( 3)校验机床功率 切削功率 P为 P=Px( V 实 /v) Kmm。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