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电仿真实验报告书内容摘要:

5 图 共模输入电路原理图 图 c2 端和 c1 端输出电压波形 由此图可知:共模输入时,两输出端的电压波形同相位 R339 5V i 2F R EQ = 3. 5kV AM PL = 1V OF F = 0D2D 1N 40 0 1V i 1F R EQ = 3. 5kV AM PL = 1V OF F = 0D1D 1N 40 0 1Q2Q2N 22 2 2ou t 1R147 k0Rw1. 33 9kou t 2P A R A M E T E R S :R w = 2 . 66 kV I = 1V C C15 V dcR44. 5kC b247 uR547 kQ1Q2N 22 2 2Q3Q2N 22 2 2R21. 33 9kC b147 uV EE15 V dc 16 图 双端输出时的电压波形 图 c1 端输出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voc1 图 c2 端输出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voc2 17 图 双端输出时的电压放大倍数 Avoc 图 共模输入时的输入电阻 由图 可知:共模输入时的输入电阻为 欧 单端输入取 vi1=10sinwtmV,查看差分放大电路中 vo vo vo、 ve 的波形,注意它们的相位和波形。 18 图 单端输入时的电路原理图 图 vo1 输出电压波形 图 vo2 输出电压波形 ou t 1D1D 1N 40 0 1C b147 u0R21. 33 9kR547 kR339 5Q1Q2N 22 2 2Q3Q2N 22 2 2V EE15 V dcou t 2C b247 ueR44. 5kV C C15 V dcP A R A M E T E R S :R w = 2 . 66 kV I = 1V i 1F R EQ = 3. 5kV AM PL = 1 0mV OF F = 0Q2Q2N 22 2 2R147 kD2D 1N 40 0 1Rw1. 33 9k 19 图 vo 输出电压波形 图 ve 的波形 双端输入,取 vi1=105sinwtmV, vi2=95sinwtmV,查看差分放大电路中 vovo vo、 ve 的波形,注意它们的相位和波形。 图 vo1 的波形 20 图 vo2 的波形 图 vo 的波形 图 ve 的波形 五、问题讨论 T R R D D2 等元件在电路中起什么作用。 对电路的静态工作点和 AvdAvc KCMR 等指标分别有什么影响。 答:这些元件在电路中起恒流源的作用,抑制零点漂移;能尽量抑制 Avc,使 21 共模抑制比增大。 怎样提高差分 放大电路的共模抑制比和减小零点漂移。 答:增大恒流源的内阻。 实验三 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一、实验目的 观察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输出波形,学习克服输出中交越失真的方法。 学习求最大输出电压范围的方法。 二、实验类型 验证型实验 三、实验内容和要求 实验电路如下图 图 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原理图 仿真 观察输出波形和输入波形,注意在输入电压 Vi 过零点时,输出 Vo 发生的现象。 Q1Q2 N 39 0400R120ViF R EQ = 10 00VA M PL = 5VO F F = 0V212VdcV112Vdc0Q2Q2 N 39 06 22 图 输入波形 vi 图 输出波形 vo 图 输入输出波形 交越失真发生的范围如下图所示 Time0s V(IN)0V Time0s V(OUT)0V Time0s V(OUT) V(IN)0V 23 图 交越失真发生的范围 克服交越失真 图 甲乙类互补对称功放电路 观察此时输出输入波形, V_Vi V(OUT)200mV100mV0V100mV200mV300mVV112VdcD1D 1N 41 48ViF R EQ = 10 00VA M PL = 5VO。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