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大四实习报告内容摘要:

的面积按郁闭度统计成单峰形,大多数林分主要集中在 的郁闭度上,林分的总的平均生长量为 844,各个龄级的平均生长量不同,在 Ⅸ的平均生长量最大,其次就是Ⅱ 、Ⅲ龄级的平均生长量较大。 四、森林经营利用方针及组织经营单位 通过分析凉水林场的经济条件、自然历史条件及大、小龄级表等,发现该林 场天然红松林中,成过熟林占有很大的比例,从面积和蓄积两方面分析,成过熟林的比例较大,而 成过熟林的平均生长量较之中幼林偏低,树种的年龄分布不合理呈老龄化。 此外,在天然红松林中,常常半生有较多的枫桦、云杉、椴树等,为了给该林分创造适宜的更新与演替进程的环境,也为了使林分平均生长量逐渐上升,应采取相对措施合理经营,初步将经营利用方针定为以保护红松、使其健康生长为主,配合进行经济利用、达到一定的经济效益。 表 4 (林种区) 场区内的天然红松林大多数属于用材林,结合林相图,林场内河流、山脉较多,因此将其划分为利用经营区和防护经营区。 根据二类调查资料和森林资源状况,按林种、树种、起源、立地条件及经营目的不同,以小班为单元组织森林经营类型。 考虑生态重要性、林权、经营目标一致性等因素,将经营目的、经营周期、经营管理水平、立地质量和技术特征相同或相似的小班组织成经营类型。 经营类型是基本经营单元和规划设计单元。 进行经营的小班优势树种为红松,多为天然林,根据起源划分组织经营类型—— 天然红松林、 人工红松林。 经营类型名称 主伐年龄 龄组 包括龄级 面积( ha) 蓄积( m179。 ) 平均生长量 ( m179。 /a) 年龄 龄级 红松 141160 Ⅷ 幼龄林 I、 II、 III 146 316 中龄林 IV、 V、 VI 9620 126 近熟林 VII 2 480 4 成熟林 VIII、 IX 378 过熟林 X、 XI 3850 20 合计 844 林相图是以色调及简单的注记来说明小班与林分的特点,对小班的地类、在林区的位置和分部情况一目了然,也可以看出不同优势树种和各龄组间的比例关系。 在林相图上,相同树种的色系相同,优势树种的年龄按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四个龄组以颜色深浅来表示,龄组的年龄越大颜色越深。 在每个小班的中间,顺图的底边平行方向写林班号,在有林地小班内,用小班标记各调查因子,注记表示:郁闭度地位级 龄级小班号 ,疏林地和采伐迹地、空地等有特殊标明。 在林 相图的上部空白处,应写 x 省 x县 x林业局 x 林场部分林相图、调查年度、比例尺、总面积,在下面空白处写上绘图人姓名和绘图日期。 (见附图) 五、生产利用设计 该林分的经营类型主要为天然红松林,林分为异龄复层林,所以采取择伐的主伐方式。 通过择伐,伐掉平均生长量逐渐下降的林分,同时为了不影响林分抗病虫害能力,保证森林的天然更新与演替进程,在择伐时使林地上始终保持着多龄级林木,择伐后的林分仍是异龄复层林,不仅发挥了林分的经济效益,也能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 表 5 每公顷蓄积量与平均 生长量计算 龄级 II III IV V VI VII VIII IX X XI 合计 蓄积( m179。 ) 5663 6938 1458 1224 480 5990 2982 700 面积( ha) 每公顷蓄积量( m179。 ) 171.4 平均年龄(年) 30 50 70 90 110 130 150 170 190 210 117 平均生长量( m179。 ) 每公顷平均生长量( m179。 ) 图 1各龄级 每公顷平均生长量 图 1 可知 ,各龄级平均生长量在 VI 龄级突然有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