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多功能玉雕机设计开题报告及玉雕设计内容摘要:

雕要追求艺术之美,就要了解山川之精英,人文之精美的正确含义。 山川之精英,是指雕琢玉器玉料的颜色要美丽,质地要温润,雕琢玉器是采用软玉还是硬玉,或是绿松石、玛瑙、蛇纹石、水晶等玉材,要选好的玉料,还要设计适合各种玉料的雕琢题材;人文之精美,指的是玉器的造型美观和雕琢要精湛,以及影响造型美雕琢美的工艺、社会诸因素。 由于历代玉材的不同,琢玉工具和琢玉技巧的不同,加上审美情趣和风俗习惯的不同,玉器的用途和所扮演的角色不同,每个时期玉器的造型及主题风格也是各不相同的。 许多中国玉雕作品超凡脱俗,给人们带来意境 之美,让人无限遐想和感叹不已。 中国玉雕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艺术产品,是世界雕塑苑中一朵耀眼的奇葩。 其中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宗教观念、美学思想等丰富的内容。 一、审玉 审玉就是观察玉石外观形状、颜色、玉质和绺裂等状况。 实际上是一个触境的过程,每一块璞玉其种类、特征都有很大差别,都有它们自己特有的性质,有自己的大小、形状、颜色、透明度、绺裂等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一种未经人工雕琢的自然景物。 当我们的眼睛接触到这一自然景物时,要进行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发现其中的美点和缺点,要充分利用璞玉的美点,摒弃缺点,通过心灵的加 工,即联想和想象等心理过程,对景物进行取舍,而后组织成一幅新的图画。 有位画家论作画时说: “ 每朝起看云气变幻,绝近画中山。 山行时见奇树,须四面取之,树有左看不入画,而右看入画者。 前后亦尔。 ” 审玉也是如此,须从不同角度方向反复进行审视才能发现美点。 但是玉雕毕竟不是画画,画画有许多随意性,空白的画纸任你挥毫泼墨,而玉雕只能在有限的璞玉上 “ 量料取材 ” 、 “ 因材施艺 ”。 “ 长铁匠、短木匠、凑凑合合是玉匠 ” ,反映出玉石雕琢必须以玉料为基准,寻找与之适应的题材,并力求显现玉石本身的自然美,努力发现玉石蕴藏的价值,提高玉石的利 用率,从而创造出精美的玉器作品。 审玉是玉雕创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为此,玉雕艺人总结出 “ 一相抵九工 ” 的谚语,这是玉雕实践经验的精髓。 “ 相 ” 意为审看玉料,雕琢之前要多观察玉料,这样可以减少工时和避免浪费玉料,并寻找出与之相适应的雕琢题材。 二、创意 创意是一件成功的作品的灵魂。 而玉雕作品的制作过程大致是按照审玉—— 设形 —— 治形 —— 传神这样的顺序进行的。 也就是一个将景与情逐渐融合在一起创造意境的过程。 意境好比一件艺术作品的内在美,艺术家们借助于匠心独运的艺术手法汇成的情景交融、虚实统一,深刻表现宇宙生机 或人生真谛,从而进入无比广阔的空间的艺术意境。 意境这一美学思想的形成,是中国哲学在艺术领域的体现,老子曰: “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因此,艺术之妙、之美、之最高境界就在于以可道之言,可名之物,可像之形来表达自然界中的不可道、不可名、不可形的 “ 道 ”。 历代玉雕工匠都在追求玉器的意境之美,尽管文人墨客很少涉及,但是历代玉器的意境之美是普遍存在的。 玉雕是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结果。 由于其创作方式的独特性,如今已进入艺术殿堂,并在世界艺术之林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玉雕艺术是 人们利用玉石这种特殊的雕刻材料,通过对璞玉形体、颜色和质地的观察,然后设计和构思出要雕琢的形象,最后经过琢磨等精细加工,将璞玉变成玉器,借以表达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的感悟的艺术。 三、描样 描样是通过审玉,根据玉石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因素,设计出拟将雕琢玉器的形状,玉雕师傅在心中对璞玉已形成一幅朦胧的轮廓,确定了大致要表现的主题,如人物题材,花鸟题材、香炉器皿等。 然后将这种朦胧未现的图画用画笔绘在玉石料上或图纸上,使其显现出来。 这是玉雕作品创作的关键所在,是一个由虚转实的重要过程。 这一过程往往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能确定。 因为玉石雕琢是破坏性的,对玉料只能雕琢去料,不能填料,一旦锯开玉料就不能重新再来,所以设形构思必须慎之又慎。 在没有形成一幅有意境的图画之前,是不能轻易开琢的。 粗雕是玉雕制作的实质 性阶段,即通过铡、錾、标、扣、划、冲、轧、钻等技术手段使玉料逐步变成一座或一件立体雕琢品,但还不能称为完整的玉器。 玉雕工艺中对粗雕的玉器进行精细修饰,是使玉雕作品进一步完美和增添神采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玉器的许多细部进行雕琢,例如人物的面部表情、眼睛、服饰花纹;兽鸟的眼睛、毛发、爪尖、嘴喙;花草的茎、叶等最能显现神韵的部位进行逼真的刻划。 玉器雕琢追求逼真传神和适度夸张,然而要使玉雕作品传神、有意境,不是任何人都能做得到的。 可以说每一块玉料都有其本身之意,本身之境,只有天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