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任务书计算书内容摘要:

楼盖课程设计图 159板的配筋图设计人:XXX2011 年 06 月 27 日现浇混凝土单向肋梁楼盖课程设计(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设计)(1)荷载设计:恒载设计值板来的荷载:=次梁自重:(−)25=次梁粉刷:2(−)17=小计g=活荷载设计值:q==荷载总设计值:q+g=+=,(2)计算简图由次梁实际结构图 16 可知,次梁在墙上的支承长度为a=240mm,主梁宽度b=300mm。 次梁的边跨计算跨度按以下两项的较小值确定。 边跨𝑙01=𝑙𝑛+a2=(6300−120−3002)+2402=6050𝑚𝑚𝑙𝑛=6030=6181𝑚𝑚所以次梁边跨的计算跨度取𝑙01=6050𝑚𝑚中间跨𝑙02=𝑙𝑛=6300−300=6000mm计算简图如图 17 所示。 图 16 次梁的实际结构图𝐠+𝒒=𝟐𝟗.𝟐𝐤𝐍/𝐦12221A6050 B6000 C6000C 6000B 6050A图 17 次梁的计算简图10设计人:XXX2011 年 06 月 27 日现浇混凝土单向肋梁楼盖课程设计(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因为边跨与中间跨的计算跨差6050−60006000=%10%,可按等跨连续梁计算由《混凝土结构设计》表 12,表 13 可以 8 弯矩系数 a M 和剪力系数 a V。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见表 13,表 14。 次梁的弯矩设计值的计算表 13次梁的剪力设计值的计算表 14(4)次梁的配筋计算:1正截面抗弯承载力计算次梁跨中正弯矩按 T 形截面进行承载力计算,其翼缘宽度取下面两项中较小值:b𝑓‘=𝑙03=60003=2000𝑚𝑚b𝑓‘=𝑏+𝑆𝑛=200+2000−200=2000𝑚𝑚故取b𝑓‘=2000𝑚𝑚C25 混凝土,𝛼1=,f𝑐=𝑚2,f𝑐=𝑚2,纵向钢筋采用HRB335级钢筋,f𝑦=300N/𝑚2,箍筋采用HPB300级钢筋f𝑦=270N/𝑚2,ℎ0=450−45=405𝑚𝑚。 11设计人:XXX2011 年 06 月 27 日截面位置A边支座B(左)离端第二支座B(右)离端第二支座C中间支座剪力系数𝛼𝛾净跨度𝑙𝑛(m)𝑙𝑛1=𝑙𝑛1=𝑙𝑛2=𝑙𝑛2=𝑉=𝛼𝛾(𝑞+g)𝑙𝑛(kN∙m)====截面位置1边跨跨中B离端第二支座2中间跨跨中C中间支座弯矩系数𝛼𝑀1/111/111/161/14计算跨𝑙0(𝑚)𝑙01=𝑙01=𝑙02=𝑙02=𝑀=𝛼𝑀(𝑞+g)𝑙𝑛2(kN∙m)211=2−11=−216=2−14=−现浇混凝土单向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判断跨中截面属于哪类 T 形截面𝛼1𝑓𝑐𝑏𝑓′ℎ𝑓′(ℎ0−ℎ𝑓′2)=200080(405−802)=𝑘𝑁∙𝑚≥𝑀1≥𝑀2故属于第一类 T 形截面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正截面承载力计算过程列于表 15。 次梁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表 15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包括符合截面尺寸、腹筋计算和最小配箍率验算)。 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表 16计算所需箍筋采用双肢Ф6 箍筋𝐴𝑠𝑣=𝑚𝑚2。 S𝑅=𝑓𝑦𝑣𝐴𝑠𝑣ℎ0𝑉𝐵𝐿−𝑓𝑡𝑏ℎ0=270405(−)103=𝑚𝑚调幅后受剪承载力应加强,梁局部范围将计算箍筋的面积增加20%,S𝑅=𝑅==157𝑚𝑚为满足最小配筋率要求,最后箍筋间距S𝑅=150mm箍筋配筋率验算:弯矩调幅时,𝑓𝑡𝑓𝑦=270=103实际配筋率𝜌sv=𝐴𝑠𝑣𝑏𝑆𝑛=200150=103103,满足要求。 12设计人:XXX2011 年 06 月 27 日截面1B2C弯矩设计值(kNm)𝛼𝑠=𝑀/𝛼1𝑓𝑐𝑏ℎ02ξ=1−√1−2𝛼选配钢筋2计算配筋(mm)𝐴𝑠=𝛼1𝑓𝑐𝑏𝜉ℎ0/𝑓𝑦2实际配筋(mm)2B18+1B22。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