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报告内容摘要:
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范规定。 慎 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现场监理单位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严格控制配合比。 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 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确保施工工艺规范 模板制作质量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 加强对模板的检查管理,模板质量要符合要求,混凝土工程必须使用 大块 钢模板,制作安装必须牢固,选用合适的脱模剂,制定合理的支设方案,注意模板接缝的处理;钢模首次使用前要打磨、除锈,周转使用前要将表面残渣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 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 采用整体定制模板 大梁预制棱 角分明 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采用搭建钢筋加工棚,方便钢筋加工,同时钢筋不露天堆放,防止锈蚀,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易于施工控制;视结构部位特点合理布置保护层垫块。 统一采购标准垫块 合理使用垫块保证保护层厚度 预制场预制梁板底模采用钢板,厚度应符合施工要求;采用焊接钢筋头固定钢筋骨架位置,确保保护层厚度。 严格控制地模 质量 ,采用 1cm钢板作底模 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在混凝土振捣过程中,防止振捣棒触及钢筋、模板;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预应力混凝土施工要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加强对预应力筋张拉机具、张拉、孔道压浆等施工环节的质量控制,张拉机具应按有关规定定期标定,使用超过规定次数应重新校验,应由专人管理、记录使用台帐,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 穿束前应认真检查垫板和孔道,孔道内应通畅、无水分和杂物。 预应力筋张拉应坚持“双控 ”工艺和龄期控制,张拉及放松时应填写施工记录备查;必要时应对锚具和孔道摩阻损失进行测定;对在张拉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应暂停张拉,查明原因及时处理后方可继续。 孔道压浆工作要及时进行,对压浆采用的水泥浆重要技术指标(强度、水灰比、泌水率、膨胀率、稠度等)应进行检验;孔道压浆应缓慢、均匀进行,不得中断,压浆后应从检查孔中抽查压浆密实情况,压浆过程应填写施工记录。 灌浆用的水泥应是新出厂的,标号不低于 的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 灰浆的配合比,必须结合施工季节、使用材料、现场条件等灵活选取,并通过试配试验 确定。 灌注前应检查灌注通道的管道状态是否通畅,对孔道应在灌注前用压力水冲洗。 张拉后应尽早进行孔道压浆,压浆应缓慢、均匀、连续进行。 每孔道应一次灌成,中途不应停顿。 、试验检测工作要规范 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学习,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总结报告
相关推荐
方米。 新建冷藏库一座,库容为 100 吨,有效解决羊杂碎的购销贮运问题 , 并将冷库分为原料和半成品、成品部分,分室存放,确保新鲜安全。 本项目设计符合现代人消费习惯,生产过程以手工作业为主,尽可能保持产品原貌原味, 设备主要是 鼓引风机 10 台 、蒸煮不锈钢锅 10 套 、供暧供热锅炉 1 台,场内运输叉车 1 辆 等辅助设备 工艺技术方案及主要设备清单等 ( 1)工艺技术方案 a
10cm,末端做成 90176。 直钩;溶洞直径大于 50cm, 溶洞深度小于等于 1m时,采用打夯机夯实洞内虚土,然后采用天然土夯填密实至场平地面标高; 溶洞直径大于 50cm, 溶洞深度大于 5 1m时,在溶洞范围内垂直插打钢花管至溶洞底板,间距 50cm,注 1: 浆加固地基,然后填筑 C20毛 石混凝土至场平地面标高 ,详见图。 ( 3)当溶洞内无填充物,溶洞深度小于等于 50cm时
图 7 联动轴工艺过程图 图 8 阀体工艺过程图 图 9 阀芯工艺过程 废料 1 2 4 5 6 原材料 7 原材料 1 4 5 6 废料 1 4 3 5 6 废料 原材料 12 图 10 阀套工艺过程图 图 11 隔盘工艺过程图 图 12 后盖工艺过程图 图 13 限位柱工艺过程图 图 14 定子工艺过程图 废料 1 4 3 5 6 原材料 废料 1 3 4 5 6 废料 废料 原材料 13
》课程设计说明书 10 快速前进: 电磁铁 1YA 通电,电液换向阀左位接入系统,溢流阀 17 因系统压力不高仍处于关闭状态,这时液压缸 8作差动连接,液压泵 18输出最大量。 系统中油液流动的情况为: 进油路:液压泵 18→单向阀 16→换向阀 10(左位)→行程阀 7(左位)→液压缸 8左腔 回油路:液压缸 8右腔→换向阀 10(左位)→单向阀 3→行程阀 7(左位)→液压缸 8左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