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论文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内容摘要:
𝑜𝑠Ψ −𝑓𝑀𝑟2 𝑑𝑣𝑧𝑑𝑡 = −𝑃𝑚𝑠𝑖𝑛Ψ 𝑑𝑥𝑑𝑡 = 𝑣𝑥 (5− 3) 𝑑𝑦𝑑𝑡 = 𝑣𝑦 𝑑𝑧𝑧𝑡 = 𝑣𝑧 模型一的求解 我们利用极大值原理来求解最小燃料消耗。 在主减速阶段开始时,主发动机开始点火。 此时,制导系统的主要任务是 抵消水平的初始速度,因此可以认为航偏角为 180 度,俯仰角为小量。 可设 cosφ = 1, sinφ= 𝑘1 +𝑘2𝑡 带入式 (53)得到: 𝑑𝑣𝑥𝑑𝑡 = 𝑃𝑚𝑐𝑜𝑠𝛹0 𝑑𝑣𝑦𝑑𝑡 =𝑃𝑚 (𝑘1 + 𝑘2𝑡)𝑐𝑜𝑠𝛹0 − 𝑓𝑀𝑟2 𝑑𝑣𝑧𝑑𝑡 = − 𝑃𝑚𝑠𝑖𝑛𝛹0 ( 54) 𝑑𝑥𝑑𝑡 = 𝑣𝑡 𝑑𝑦𝑑𝑡 = 𝑣𝑦 𝑑𝑧𝑑𝑡 = 𝑣𝑡 求解得到嫦娥三号在主减速阶段的最优轨迹: 𝑣𝑥𝑓 = 𝑎𝐹𝑐𝑜𝑠𝛹0𝑡𝑟𝑒𝑚 +𝑣𝑥0 𝑣 𝑦𝑓 = 𝑎𝐹𝑘1𝑐𝑜𝑠𝛹0𝑡𝑟𝑒𝑚 + 𝑎𝐹𝑘2𝑐𝑜𝑠𝛹0(𝑡𝑟𝑒𝑚2)2 + 𝑣𝑦0 𝑣𝑧𝑓 = −𝑎𝐹𝑠𝑖𝑛𝛹0𝑡𝑟𝑒𝑚 + 𝑣𝑧0 ( 55) 𝑥𝑓 = 𝑎𝐹𝑐𝑜𝑠𝛹0(𝑡𝑟𝑒𝑚2)2 +𝑣𝑥0𝑡𝑟𝑒𝑚 + 𝑥0 𝑦𝑓 = (𝑎𝐹𝑘1𝑐𝑜𝑠𝛹0−𝑓𝑀𝑟2 )(𝑡𝑟𝑒𝑚2)2 +𝑎𝐹𝑘2𝑐𝑜𝑠𝛹0(𝑡𝑟𝑒𝑚3)6 +𝑣𝑦0𝑡𝑟𝑒𝑚 +𝑦0 𝑧𝑓 = −𝑎𝐹𝑠𝑖𝑛𝛹0(𝑡𝑟𝑒𝑚2)2 + 𝑣𝑧0𝑡𝑟𝑒𝑚 +𝑧0 其中: 𝑎𝐹=𝑃𝑚表示主发动机推力作用在嫦娥三号上产生的加速度。 𝑡𝑟𝑒𝑚表示剩余时间。 有( 55)的( 1)、( 3)可以推导出剩余时间的表达式: 𝑡𝑟𝑒𝑚 =√(𝑣𝑥𝑓−𝑣𝑥)2+(𝑣𝑧𝑓−𝑣𝑧)2𝑎𝐹 ( 56) 其中: 𝑐𝑜𝑠𝛹0 = 𝑣𝑥𝑓−𝑣𝑥√(𝑣𝑥𝑓−𝑣𝑥)2+(𝑣𝑧𝑓−𝑣𝑧)2 ( 57) r=√𝑥2 + (𝑦+𝑅0)2 + 𝑧2 ( 58) 由上面近月点和远月点的速度求解可知 𝑣𝑥0 = 1693m/s, 𝑣𝑦0 = 0, 𝑣𝑧0 = 0.由于主减速阶段结束时嫦娥三号已基本位于着陆点上方,可知此时嫦娥三号的水平速度很小,不妨假设 𝑣𝑥𝑓 = 5m/s, 𝑣𝑦𝑓 = 0, 由此时嫦娥三号的速度为 56m/s可得 𝑣𝑧𝑓 =。 将以上速度带入( 56)、( 57)可得: 剩余时间 𝑡𝑟𝑒𝑚 = 542s 𝑐𝑜𝑠𝛹0 = 再将 𝑡𝑟𝑒𝑚、 𝑐𝑜𝑠𝛹0带入式( 55)中的( 4)可得: 𝑥𝑓 = 𝑥𝑓即为嫦娥三号在减速阶段的前进距离,有嫦娥三号的前进距离和起点终点的高度,根据图 1,在图中三角形中即可求得: 图 1 cosθ=,然后求得 主减速阶段的纬度偏角: θ=176。 由文献上查得嫦娥三号是从纬度低的位置减速到纬度高的位置,由于在减速阶段时间很短,忽略月球自转,嫦娥三号的经度基本不变。 则嫦娥三号的纬度 φ==。 所以嫦娥三号近月点的位置为 ,。 而远月点的位置与近月点是对称的,所以嫦娥三号远月点的位置为 , 模型二的建立与求解 嫦娥三号在快速调整阶段的 主要任务是调整姿态,将水平方向的速度减为0, 即使主减速发动机的推力竖直向下。 由于该阶段主要是减少水平速度,可以认为该阶段的轨迹与嫦娥三号在主减速阶段的轨迹相同。 我们建立重力转弯模型[2],将发动机的推力方向与嫦娥三号速度矢量的反方向保持一致,实现此阶段的制动减速。 因此嫦娥三号在快速调整阶段的轨迹即为式( 55)。 有( 55)的( 1)、( 3)可以推导出偏航角控制量的表达式: 𝛹∗ = 𝛹0=180176。 arctan(𝑣𝑧𝑓−𝑣𝑧𝑣𝑥𝑓−𝑣𝑥) ( 59) 下面推导俯仰角控制量,根据文献,结合( 55),可以得到垂直方向。数学建模论文嫦娥三号软着陆轨道设计与控制策略
相关推荐
盒芯片,每款 产品都在机顶盒解码器内整合 DVBC 有线电视和 DVBT 地面广播电视解调器,并提供以太网支持选项。 第二,高度集成。 首先,芯片将集成更多的模块,调谐器、解码芯片、解调芯片、图像处理芯片、各种外置接口等都有可能集成到一颗芯片中去,从而减少系统复杂度。 其次,芯片通过高集成度以提高性价比,降低成本,来应对市场对降低机顶盒整机 BOM 成本的需求。 第三,低功耗。
够在复杂应用中大幅度降低 CPU 负荷。 [第一段 ] 【出处】 电子产品世界 2020 年 03X 期 【原文】 该数据库已经提供了原文 【 3】 【篇名】 基于 ARM 的嵌入式系统程序开发要点(一) —— 嵌入式程序开发基本概念 【作者】 费浙平 【摘要】 讲解基于 ARM 的程序开发基本概念 【出处】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 2020 年 8期 【原文】 该数据库已经提供了原文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 IIR 数字滤 波器 ⑴ 用 MATLAB 语言编程来实现 用双线性变换法设计 IIR 数字滤波器。 T=1。 Fs=1/T。 wpz=。 wsz=。 wp=2*Fs*tan(wpz*pi/2)。 ws=2*Fs*tan(wsz*pi/2)。 rp=1。 rs=15。 [N,wc]=buttord(wp,ws,rp,rs,39。 s39。 )。
足以使胎面和路面间脱离接触。 粘性滑水的产生较动力滑水更为频繁,且对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构成更为严重的问题。 粘性滑水的产生速度均低于动力滑水。 当路面微观粗糙度被磨成圆滑状时,微弹流润滑便可能在圆滑微凸体顶端产生。 湿路面上轮胎的摩擦试验数据,提供了有关轮胎牵引力的各种重要影响因素的许多有用资料。 使用 Delft 轮胎试验用拖车, Dijks 提出了一种试验方法,证实了 Alber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