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层宿舍设计计算书内容摘要:

KN) 边柱 (Di/∑Dij) 中柱(Di/∑Dij) 边柱 Vij 中柱 Vij 4 层 3 层 2 层 首 层 层数 ∑ Dij Vi (层间位移 )=Vpi/∑Dij ⊿ jM(m) 4 层 3 层 2 层 首 层 五 、地震作用计算: ∵α max=(设防烈度为 70) Tg=(s)(Ⅱ类场地土,近震) T1= 0√Δ T (213) α 0=(填充墙较多,由经验知取下限值) T1= √ =(s) 经验公式 : T1=~ (n为建筑楼层数 n=4),取 T= 4=(s) minT1=(s) ∴α 1=(Tg/T1) α max=() = Geq=G E= = FEK=α 1Geq= = δ n=+=0. 36+= Fi=GiHiFEK(1δ n)/∑ GjHj=∑ GjHj 地震荷载计算表: 层数 Gi hi Gihi Gihi/∑ Gihi Fi=*Gihi/∑Gihi 一榀框架地 震力 4 层 3 层 2 层 首层 Δ Fn=δ n FEK= = 顶层地震力为: F4+Δ Fn=+= 主体楼层及一榀框架地震力分布示意图: ● ● ● ● ● 内力计算: 恒载计算:(恒载计算简图如下所示) 顶层 顶层 180 180 二 ~三 层 二 ~三 层 底层 底层 将梯形荷载简化成等效均布荷载: q1=(12a2+a3)q=[12()2+()3]()=()KN/m 计算线刚度及分配系数 : 梁线刚度: i1=10 i2=10 相对线刚度 i2’ =1, i1’= 底层柱线刚度: ic=10 ic 底 ’= 标准层线刚度: ic=10 ic 标 ’= 框架由于结构和荷载对称 ,故可取半刚架计算 ,中跨梁的相对线刚度仅为原结构的一半。 分配系数计算表: 节点 相对线刚度 i′ 相对线刚度总和 ∑ i′ 分配系数 i′ /∑ i′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左梁 上柱 下柱 右梁 A4 * A3 * * A2 * * A1 *4026 B4 * B3 * * B2 * * B1 * 由结构力学可知: q L A B MAB=ql2/12 MBA=ql2/12 所以( ) /12= ( ) /12= a= b= A B MAB=Pl (2la)/2l MBA=pa2/2l 两端为固定端 其上作用均布荷载时的弯矩为: MAB=ql2/12,MBA=ql2/12。 一端为固定端,一端为滑动支座,其上作用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