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小区岩土工程详细勘察报告内容摘要:

均降水量 ( 1979~ 2020) 年最大降水量 ( 1994) 月最大降水量 ( ) 日最大降水量 ( ) 时最大降水量 60mm( ) 风向 多为西北风、东南风 年平均风速 区内降雨在时间上分布不均匀,降水量最少的为 12 月份,平均只有,最多的为 5月份平均为 , 4~ 6 月平均降水量 ,占全年降水量的 %。 7~ 9 月平均降水量 ,占全年的 %,降水常以暴雨形式出现。 (二)场地地形、地貌 据区域资料, 拟建场地原始地貌为剥蚀溶蚀丘陵地貌 ,整体地势呈现 8 出东南高西北低之势,场区南东侧坡顶标高为 ,场址区最低则为已建成的一期配套花园 ,最大高差为 ,南东侧现切方后的坡底标高为。 勘察期间, 场地已经进行了平整,钻孔孔口标高在 ~ ,相对高差约 左右。 (三)地质构造及新构造运动 区域地质资料显示,场区位于华南褶皱系湘桂粤褶皱带祁阳弧北翼,拟建场地 位于颜家湾向斜的东南翼,区内为单一地层 , 走高北东、倾向北北西,岩层倾角 3080 度, 本次勘察未发现其它断裂构造, 拟 建建筑物范围内及其附近无全新活动断层、深大断裂通过,为构造稳定区。 区内新构造运动微弱,主要表现为缓慢的升降运动。 场区内地层总体走高北东、倾向北北西,岩层倾角 3080 度,小型褶皱极为发育,本次勘察未发现断裂构造,场区及附近无深大断裂构造通 过,为构造稳定区,但构造裂隙发育,风化裂隙密集。 本次勘察在钻孔控制范围及深度内,未发现断裂构造及新构造运动迹象。 (四)场地岩土层的构成与特征 1.地层岩性 通过本次勘察,综合区域资料,查明拟建场地分布岩土层有:杂填土、残积粉质粘土、 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 、强风化炭质页岩 、强风化泥 灰岩、中风化泥 灰岩等,按其工程特性及指标,共划分为 6 个工程地质层。 现自上而下分述如下: 9 ( 1)杂填土① 1( Q4ml) :杂色 、灰褐色, 主要由 碎块石及 粘性土组成,含 10~ 15%的碎石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局部见有大块石。 属新近回填,稍湿~湿,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 该层在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 层厚 ~ , 层底标高 ~。 ( 2) 残积粉质粘土 ① 2( Q4el+dl): 黄褐 色 、深灰色 , 局部上部含砂砾石, 原岩结构可辩,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湿,硬塑。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 层厚 ~ , 层底标高 ~。 ( 3) 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 ② 2( C1s) :黄褐 色 夹深灰色 ,泥质结构,薄 层状构造 ,泥灰岩与页岩互层 ,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 ,受地质构造影响 ,节理裂隙较发育 ,地层起伏较大 ,岩石较破碎, 多呈块夹土状 ,岩块用手折易断,遇水易软化,极软岩,岩石质量指标差,岩体质量等级为 Ⅴ类。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揭露 层厚 ~ ,层底标高 ~。 10 ( 4) 强风 化炭质页 岩 ③ 1( C1s):灰黑 色 、深灰色 ,泥质结 构, 薄 层状构造,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 ,受地质构造影响 ,节理裂隙较发育 ,地层起伏较大 ,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破碎, 多呈块夹土状 ,岩块用手折易断,遇水易软化,极软岩,岩石质量指标差,岩体质量等级为 Ⅴ 类。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揭露 层厚 ~ ,层底标高 ~。 ( 4) 强风 化泥 灰岩 ④ 1( C1s):青灰 色 、深灰色 ,泥质结构, 薄 中厚层状构造 ,受地质构造影响 ,节理裂隙较发育 ,风化厚度较大 ,节理裂隙 11 较发育,岩石较破碎, 多呈块状 , 浸 水易软化,岩石质量指标差,岩体质量等级为 Ⅴ 类。 该层在场地 内连续分布,揭露 层厚 ~ ,层底标高 ~。 ( 5) 中风化泥 灰岩 ④ 2( C1s) :青灰 色 、深灰色 ,泥质结构, 薄 中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较发育,岩石较 完整 , 多呈柱状 , RQD=7090。 该层在场地内连续分布, 未揭穿。 (五)地震效应 抗震设防基本参数 场地在区域上是相对稳定的,在历史上无中强地震记载,近期小震亦很少。 据《中国震动参数区划图》( GB183062020),场地位于抗震设防烈度Ⅵ度区;设计地震动加速度为 ,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 ,设计地震 分区为第一组。 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根据钻孔实测单孔剪切波速测试结果(见附表 4), 结合岩土名称和性状及当地经验,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表 和表 ,拟建场地场地土类型为 中软场地土, 场地类别为Ⅱ类,划分如下表 4: 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 划分 表 表 4 孔 号 计算深度(覆盖层厚度或 20m的较小者)( m) 土层的等效剪切波速 Vse(m/s) 土的类型 建筑场地类别 ZK12 279 中硬 Ⅱ ZK36 314 中硬 ZK56 261 中硬 ZK91 315 中硬 注:填土自设计室外地坪标高起算厚度,计算深度为 20m。 12 液化判别 场地内无可液化地层,本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 Ⅵ 度区,根据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第 条, 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建筑物抗震地段划分 依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20)第 条,判定 该拟建筑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一般地段。 (六)水文地质条件 地表水 拟建场地内未见地表水体。 地下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结合勘察揭露场区 内岩土层的结构构造、分布、埋藏等条件综合分析,场地内可能的富水地层为下伏 泥灰岩 、泥灰岩夹页岩和上覆素填土层,分别含岩溶裂隙水和上层滞水。 ①岩溶裂隙水: 基岩裂隙水赋存强 中风化 泥灰岩 岩石裂隙中,含水量中~弱。 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场地地处地下水的迳流区, 地下水运动方式以接受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通过地表土层和岩石的节理裂隙向低洼处。 ②上层滞水:场地原始地貌为低缓丘陵与丘间宽谷地貌,新近回填素填土,厚度较大、分布广泛,该土松散、孔隙度大,有利于大气降水的入渗和贮存,在回填厚度较大地段,可形成上层滞水。 该层水位和水量一般季节性变幅较大,雨季水量丰富、水位较高,旱季水量较贫乏至贫乏,水位降低或消失。 本次勘察,在枯水期未见地下水,但在雨季时可见地下水, 13 于 2020 年 1月 12 日测得 水位埋深为 米(详见钻孔柱状图及工程地质剖面图)。 (七)不良地质作用 不稳定斜坡 南东侧不稳定斜坡(另附《二期南东侧边坡稳定性分析报告 勘察 及边坡稳 定分析 报告 》)为场区 不良地质作用 , 该边坡是由人工开挖形成的 ,边坡坡顶标高为 ,坡底标高为 143m,最大高差为 ,现切方后的坡底标高为 ,呈弧形, 主要分为 3 级:第一级为土质边坡,高为 ,主要为松散碎块石、粉质粘土及强风化石英砂岩夹页岩, 边坡坡 度 约 45~80176。 ,且坡顶由于人工开挖形成一巨型危岩体, 受构造影响,岩体褶皱发育,岩层混乱 ,岩层产状 110176。 ∠ 44176。 、 120176。 ∠ 34176。 ,为逆层边坡 ;第二级为岩质边坡, 边坡坡角约 70~80176。 ,主要由 强风化石英砂岩夹页岩及 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 组成的边坡 ,受构造影响,岩体褶皱发育,岩层混乱 ,岩层产状 330176。 ∠ 65176。 ,为 顺 层边坡,对边坡稳定性 不利。 第三级为岩质边坡, 边坡坡角约 70~80176。 ,主要由 强风化泥灰岩夹页岩 组成的边坡 ,受构造影响,岩体褶皱发育,岩层混乱 ,岩层产状 330176。 ∠ 75176。 ,为 顺 层边坡,对边坡稳定性 不 利。 3 级边坡间平台宽 5~7m。 由于坡角距拟建 二期工程 距离较近,边坡一旦发生险情,将造成较严重的后果。 岩溶 石炭系 泥灰岩 岩溶 一般 发育,见较多的溶蚀裂隙、溶洞等,基岩面起伏大。 岩溶主要发育在浅部,且大多充填良好,但对岩体的 完整性和连续性起到了一定的破坏作用。 共 2 孔见溶洞,垂向高度 ~, 为粉质 14 粘土充填 , 钻孔溶洞遇见率为 %。 (八)特殊性岩土 本次勘察范围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杂填土① 1, 主要由粘性土组成,含 10~ 15%的碎石及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等,局部见有大块石。 属新近回填,稍湿~湿,松散,未完成自重固结。 场地局部分布,大部分地段缺失。 层厚 ~ , 层底标高 ~。 三、岩土参数统计 (一)岩土参数统计方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GB500212020)(。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