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小桥梁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摘要:

遇到坍方或其他原因造成埋钻时,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钻的泥沙,提出钻锥。 7) 卡钻时不宜强提,只宜轻提,轻提不动时,可用小冲击锥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提出。 8) 掉钻落物时,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沙埋住,应按前述各条,先清除泥砂,使打捞工具接触落体后再打捞。 9) 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设有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 的钻孔中处理故障。 清孔 1) 清孔的目的:清孔的目的是抽、换孔内泥浆,清除钻渣和沉淀层,尽量减少孔底沉淀 厚度,防止桩底存留过厚沉淀而降低桩的承载力。 其他,清孔还为灌注水下混凝土创造良好条件,使测深正确,灌注顺利。 2) 终孔检查后,应迅速清孔,不得停歇过久,使泥浆、钻渣沉淀增多,造成清孔工作的困难甚至坍孔,清孔后应在最短时间内灌注混凝土。 3) 冲击锥在冲击过程中,冲碎的钻渣一部分连同泥浆被挤入孔壁,大部分靠掏渣筒清除,清好孔的泥浆用手摸无 2~3mm大的颗粒为止,并使泥浆比重减小到 ~,清渣后,可投入一些泡过的散碎粘土,通过冲击锥低冲程的反复拌浆,使孔底剩余沉渣悬浮后掏出。 4) 降低泥浆比重方法是在掏渣后,用一根 水管插到孔底注入高压水,使水流将泥浆冲稀,泥浆比重逐渐降低后向孔口溢出,达到所要求的清孔标准后,可停止注水清孔。 5) 也可用抽浆法或换浆法清除孔内钻渣。 6) 清孔的质量要求 ① 摩擦桩:孔底沉渣厚度不得大于 ~( d 为桩直径),清孔后的泥浆性能指标为:含砂率 4~8%,密度 ~,粘度18~20秒。 ② 支承桩:宜抽浆法 清孔,清孔后沉渣厚度不得大天 5cm,清孔后泥浆性能指标:含砂率不大于 4%,密度 ~,粘度18~20秒。 钢筋骨架 1) 钢筋骨架的制作:按设计图纸下好主筋、箍筋样料,选一平顺地方作 为绑扎骨架的场地,在平顺地上,在骨架加工长度范围内每隔 3m 排好枕木,把钢筋放在平整的枕木上,并标出加劲筋的位置,按设计根数和位置把加劲筋穿过主筋,并在加劲筋上标出主筋位置,扶正加劲盘,抬起一根主筋,按各自的标记位置对准,并注意加劲筋 与主筋的垂直度,点焊主筋与加劲筋接触位置,抬起其它主筋,按照以上方法焊好主筋与加劲筋,套入箍筋,按设计位置布好螺旋筋并绑扎于主筋上点焊牢固,绑好的骨架应不易变形,钢筋不易松动。 2) 为了不妨碍螺旋筋的绑扎,一般把加劲筋设在主筋外侧,骨架的保护层“耳朵”应按设计位置焊在骨架主筋外侧。 3) 如若钢筋骨架太长,可分为两节加工,钢筋骨架运输到工地后,吊起下面一节骨架放入孔内,并固定好,吊起上节骨架,按钢筋按接茬位置对好,该分部工程的钢筋骨架对接不采用焊接,为节省时间,采用绑扎接头,但绑扎的扎丝用卡绳扣代替,在 35d范围内按一正一反,间距 10d左右拴紧卡绳扣,即完成骨架的对接。 4) 骨架的运输:无论采用什么方法,都不得使骨架变形。 骨架可用加托架的平车运输,当长度在 6m 内时,用两部平车即可,当长度大于 6m 时,可用三部有托架的平车运输。 5) 骨架的吊起和就位:为了保证骨架起吊不变形,宜用两点吊,第一点设在骨架的 下部,第二点设在骨架长度的中点到上三分点之间,当第一节骨架就位,并用钢钎穿过加劲筋的下方将骨架固定在孔口,吊来第二节骨架,使上下两节骨架位于同一竖直线上,然后进行接头处理,处理完后,即可下沉入水,骨架下沉时应慢慢下降,严禁摆动碰撞孔壁。 当骨架降至设计标高时,将骨架固定在钻架的底盘或孔口的井字架上,即可松开吊点。 此时应测量钢筋骨架标高是否与设计标高相符,偏差不得大于177。 5cm,当灌完的混凝土开始初凝时,即松开固定,使钢筋骨架不影响混凝土收缩。 1 灌注水下混凝土 1) 灌注机具准备 ① 导管用δ =3mm的钢板卷制而成,其直径为 25cm,为方便导管拆装和运输,导管中间节长度 2m 左右,下端节可加长至 4~6m,漏斗下须配长约 1m 的上端节导管,以便调节漏斗高度。 中间节导管两边焊δ =10~12mm 的法兰,以便用螺栓互相连接,在一端法兰附近焊上小吊耳一对,以备挂钢丝绳用。 上下两节法兰间,应垫以 4~5mm厚的橡胶垫圈。 ② 导管制作应力求坚固,内壁应圆滑、顺直、光滑和无局部凹凸。 各节导管内径应大小一致,偏差不大于177。 2mm。 ③ 导管在使用前和使用一个时期后,除应对其规格、质量、拼接构造进行认真地检查外,还需做拼 接、过球和水压试验,合格后就在导管外壁用明显标记逐节编号并标明尺寸。 ④ 导管吊放时宜用两根钢丝绳分别吊在导管的两个吊耳上,导管位置应居中,轴线顺直。 吊放时应稳步沉放,防止卡挂钢筋骨架和碰撞孔壁。 ⑤ 导管在拼装前应涂抹机油或菜油在其内壁,以防灌注时堵管,导管拼接长度应为孔深加施工预留长度。 2) 漏斗、溜槽、槠料斗 ① 导管顶部应设漏斗,其上方设溜槽、储料斗和工作平台,储料斗和漏斗高度除应满足导管拆卸等操作需要外,并应在灌注至最后阶段能满足对导管内混凝土柱高度的需要,漏斗设置高度一般为 3m左右,漏斗一般用 2~3mm 钢板制成 100 100 80cm,插入导管的长度为 15cm。 ② 储料斗的作用是储放灌注首批混凝土必须的储量,然后再通过溜槽送入漏斗,漏斗和储料斗的容量(即首批混凝土储备量)应使首批灌注下去的混凝土难满足导管初次埋置深度 1m 的需要。 漏斗和储料斗都应设活动闸门。 ③ 导管的吊挂和升降,可用钻机的起吊设备或吊机。 其起重能力应与导管内全部填满混凝土时的重量相适应,并保证导管升降高度准确,每次导管的提升都要用测绳测出导管埋深,以防导管提升过高,造成断桩,导管埋深保持在 2m 以上,导管拆卸时,设计一横搁在护筒顶上夹具夹住导管防止下沉, 然后再拆卸导管,拆除的导管应冲洗干净,放在适当位置堆放整齐备用。 导管下口应离孔底 20~30cm。 3) 灌注水下混凝土是钻孔桩施工的重要工序,应特别注意,钻孔应经成孔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开始灌注工作,灌注前,对孔底沉渣厚度应再进行一次测定,如厚度超过规定,应再清孔,或使沉渣悬浮,然后立即灌注首批混凝土。 4) 开阀将首批混凝土灌入孔底后,立即用测锤测探孔内混凝土面高度,计算出导管的埋深,如符合要求,即可正常灌注,第一批灌注混凝土埋管深度应不小于 1m,测锤用直径 12cm 高 12 cm 的钢管做成锥形体,锥体底面用钢板封闭,锥 体里面放些钢筋头,以保证测锤重量为 4kg,测锤上端焊一吊环,用测绳系紧吊环,测绳长度应比孔深长。 5) 灌注开始后,应连续不断地进行,并应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应徐徐地灌注,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空气囊。 6) 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探测井孔内混凝土面位置,及时调整导管埋深,导管埋深一般不宜小于 2m 或大于 6m,当导管露出孔口一定高度后,即可拆洗 1节或 2节导管。 7) 当井孔内混凝土面接近和进入钢筋骨架时,应注意下列事项:①混凝土面接近钢筋骨架时,宜使导管保持稍大的埋深,放慢灌注速度,以减不混凝土的冲 击力。 ②混凝土在进入钢筋骨架一定深度后,应适当提升导管,使钢筋骨架在导管下口有一定的埋深。 8) 在灌注过程中,应将井孔内溢出的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防止污染环境及河流。 9) 灌注的桩顶标高应预加一定的高度,一般应比设计高出不小于 ~,预。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