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土石方开挖专项施工方案内容摘要:

见图《钢管护栏制作大样图》。 上下通道可以将放坡段修成台阶状,台阶宽度 ,台阶两边设扶手。 台阶布置在东西两侧施工区域,每个区域个 2 个台阶。 当施作逆作段顶板完毕无放坡段是利用车库中部已建好的结构通风井作临时钢爬梯作为人员的上下通道。 电气日常的安全检查 深基坑工程施工用电主要包括:照明用电、抽水设备用电、墙面凿除机械用电、结构施工用电等。 电气安全检查 包括检查电气设备绝缘有无破损,绝缘电阻是否合格,设备裸露带电部分是否有防护,屏护装置是否符合安全要求,安全间距是否足够,保护接零或保护接地是否正确、可靠,保护装置是否符合要求,局部照明灯电压是否是安全电压或是否采取了其他安全措施,安全用具和电气灭火器材是否齐全,电气设备安装是否合格,安装位置是否合理,电气连接部位是否完好,电气设备或电气线路是否过热,制度是否健全等内容。 对变压器等重要电气设备要坚持巡视,并做必要的记录。 新安装的设备,特别是自制设备的验收工作要坚持原则,一丝不苟。 对于使用中的电气设备,应定期测 定其绝缘电阻;对于各种接地装置,应定期测定其接地电阻;对于安全用具、避雷器、变压器及其他一些保护电器,也应定期检查、测定或进行耐压试验。 5.监控量测 本基坑在开挖前编制有详细的监控量测专项方案,本节仅将关键部 分作一简述: 监控 内容 及要求 本深基坑工程监控量测的主要内容为:墙顶位移 (连续墙顶、放坡段坑内搅拌桩顶 )、土体侧向变形、墙体变形、基坑周围地表沉降、地下水位、支撑轴力、周边建筑 物沉降变形等。 对已建地铁要设置侧移、竖向变形监测点。 具体要求见 表 51. 监控人员及仪器配备 人员配备 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成立专业监测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监测负责人和监测小组组成,从组织上保证监测的顺利进行,使施工完全信息化控制中,其组织机构及相应的职能见图。 监测组织机构图 监测组由具有丰富施工经验、监测经验及有结构受力计算、分析能对方案及监测结果做出决策 对监测 方案进行审核,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制订监测方案,负责数据处理 布置、监测测点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监测组长 监测小组 ( 4 人) 力的技术人员担任组长, 监测组在组长的指导下进行工作,制定监测计划、布设测点、及时整理、收集各项监测数据,对资料进行计算、分析、对比,做到: ( 1)预测基坑、结构和周围建筑物的稳定性及安全性;提出工序工艺的调整意见及应采取的安全措施,保证整个工程 安全、可靠的进行施工。 ( 2)优化设计,根据监测信息向监理工程师和设计部门提出合理化建议,使施工更加安全可靠、结构更加经济合理。 监控项目设计表序号 监测项目 位置和监测对象 监测精度 监测 频率 监测项目控制值 测点布置 报警值 备注 1 基坑内、外观察 基坑外地面、建筑、土层等描述 随时进行 沿墙顶 10~ 15m一个测点 2 墙顶位移 墙顶冠梁 177。 随时进行 %H 沿基坑每侧各 2 个,竖向间距 24mm 坑 内 搅拌 桩顶每 20m 布置一个 3 土体侧向变形 围护结构周边土体 177。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 3 天一次,结构施工每 2 天一次 %H 沿基坑每侧各 2 个,竖向间距 4 墙体变形 墙体全高 177。 开挖和回填过程中每天两次 %H 30~ 50m 一个测点 %H 和24mm 中较小者 5 基坑周围地表沉降 周围 1倍的基坑深度 177。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 2 天一次,结构施工每 7 天一次 %H 沿基坑,每侧 2 个 15mm 6 地下水位 基坑周围 177。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 2 天 一次,结构施工每 2 天一次 每间隔 1 排布置 1 个 15mm 7 支撑轴力 支撑端部或中部 ≤ 1/100Fs 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每 2 天一次,结构施工每 2 天一次 按规范的规定设计值控制 建筑物转角点 设计轴力的80% 8 周边建筑物沉降变形 177。 每 2 天一次 根 据 实际 情况布置 仪器配备 监测仪器配备详见下表 《施工监测仪器汇总表》 施工监测仪器汇总表 类别 设备、仪器名称 单位 数量 监测仪器 全站仪 台 1 精密水准仪 台 1 铟瓦尺 把 2 编程计算器 台 2 精密光学测量滑动测斜仪 个 2 轴力计电阻应变仪 台 6 自动记录仪 台 4 测斜管 根 210 水位计 台 2 监测数据管理 在信息化施工中,监测后应及时对各种监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判断其稳定性,并及时反馈到施工中去指导施工。 根据以往经验以及县官规范的Ⅲ级管理制度作为监测管理基准,见表 《监测管理基准表》。 监测管理基准表 管理等级 管理位移 施工状态 Ⅲ U0< Un/3 可正常施工 Ⅱ Un/3≤ U0≤ Un2/3 应注意,并加强监测 Ⅰ U0> Un2/3 应采取加强支护等措施 表中: U0 —— 实测位移值 , Un —— 允许位移值 Un 的取值,也就是监测控制标准。 根据以往类似工程经验、有关规范规定及招标文件的要求,提出预警值见表 531。 根据上述监测管理基准,可选择监测频率:一般在Ⅲ级管理阶段监测频率可适当放大一些;在Ⅱ级管理阶段则应注意加密监测次数;在Ⅰ级管理阶则应密切关注, 加强监测,监测频率可达到 1~ 2 次 /天或更多。 详见图 52 监测数据反馈程序图 监测报表的内容和送达对象 监测报告按送达的对象和作用分为当日报表 、周报表、月报表。 监测结果 位移速率是否超过Ⅲ级管理 是 位移速率是否超过Ⅱ级管理 是 位移速率是否超过Ⅰ级管理 继续施工 否 综合分析 否 否 暂停施工 是 不安全 安全 采 取 特 殊 措 施 ( 1)当日报表通常作为施工调整和安排的依据,内容包括标题、测试的数据、落款等部分组成。 其中标题应标明监测内容、监测日期、报表编号。 测试数据包括测点编号、初始值、本次测试值、较上次测试增量值及累计变化量。 落款应标明监测单位、测试人员、填表人员等。 ( 2)周报表主要结合工程例会、阶段性小节内容同上。 ( 3)月报表主要归入工程监测总结报告中。 ( 1)当日报表必须在当天测量后 24小时内送施工现场指挥部。 ( 2)周报表必须在周 末最后一天送报现场指挥部及现场监理工程师。 ( 3)月报表必须在月初 5 日前报送监理工程师。 6. 基坑开挖应急预案 急救援机构,应急救援组织机构 应急组织机构图 领导小组组长(项目经理兼) 副组长(副经理兼) 副组长(项目技术负责人 )兼) 现场抢救组 现场 联络组 后勤服务组 现场 保 卫 组 医疗救治组 应急小组成员以及职责 项目部成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 在应急救援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信息发布、通讯联络、疏散引导、安全救护、物资供应等配合小组。 各小组的重大事故 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下称:现场指挥部),替代项目部现场最初应急小组,行使指挥部的现场指挥权;项目部最初应急小组的责任在于保证在任何时候 接到报警后能立即采取行动,及时正确的应急行动,把事故减至最低点。 重大事故应急救援指挥系统实行替补原则,指挥部负责人及成员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由行政副职替补,确保随时到位,实施指挥。 相关 机构的名称、联系电话 序号 机构名称 电话 1 报警 110 2 火警 119 3 急救 120 项目部主要责任人名单及通讯电话 姓 名 现任具体职务 联系方式 短号 余 圣德 项目经理 13985242722 项目总工 雷昌才 物设部部长 15085021511 工程部部长 胡贵书 测量主管 13639235738 肖新华 办公室主任 18212103166 雷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