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煤集团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办法内容摘要:
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六 、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时,要描述护帮板的使用要求。 七 、 采用强制放顶工 艺的,应 编制 强制放顶设计。 八 、 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九 、 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进、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描述工作面 进 、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二、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以及与其他工序之间的衔接关系。 描述密集支柱、抬棚、戗柱(棚)、木垛的支设及临时支护、挡矸等要求。 采用端头支架时,要描述端头支架的移架方式及相关要求。 三、描述安全出口的高度 、宽度要求 等。 四、确定各类支护材料的正常使用数量、规格,确定各类备用支护材料的数量、规格、存放地点、管理方法。 五、 描述退锚的相关要求,退锚器型号及相关技术要求。 六、 绘制工作面 支架布置图 (平面、 控顶距 剖面图),反映工作面、超前、端头支护和工作面 进 、回风巷正常支护 及工作面和两端头最大、最小控顶距 等情况。 矿压观测 一、确定矿压观测内容。 应包括日常支架(柱)支护质量动态监测、巷道变形 、顶底板移近量 观测 , 顶板活动规律分析等内容。 二、描述矿压观测方法,说明工作面和巷道中矿压观测仪器 、仪表的选型和安设位置 、 观测方式、观测时段。 生产系统 运榆 系统 一、确定运输、装载、转载方式, 描述 运输设备 的型号及主要参数。 二、描述运输设备的安装位置、固定方式、推移方式。 三、描述运煤路线和辅助运输路线。 四、绘制运输系统示意图。 通风系统 一、描述工作面范围内通风设施的安设位置和质量要求。 二、进行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工作面实际需风量,按阳煤发 [2020]774 号文件 计算。 根据瓦斯涌出量、工作面的温度、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风速等因素分别进行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进行风速验算,满足要求时,该最大值即是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一)按瓦斯 涌出量计算。 ⑴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布置采用“ U+L”或“ U+I”型,布置有专用排瓦斯巷,风量按下式计算: 尾回采 = Q 44100 CHCH KqQ 回回 = CHnii iCH KqQ 尾尾 = 式中 : Q 采 — 采煤 工作面 按瓦斯涌出量核定的需要 风量, m3/ min; Q 回 —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风量, m3/ min; Q 尾 — 采煤工作面尾巷风量, m3/ min; qCH4 回 — 采煤工作面回风巷平均风排瓦斯量, m3/ min; qCH4 尾 i— 采煤工作面第 i条尾巷平均风排瓦斯量 , m3/ min; n取 1 或 2; KCH4—— 采面瓦斯涌出不均衡通风系数。 KCH4 的取值:取地质赋存条件相近的邻近工作面或邻近采区工作面,全采长连续统计正常生产条件下所有工作日,月平均瓦斯涌出量最大值与平均瓦斯涌出时的比值。 KCH4< 时,取 ; KCH4> 时,取实际计算值。 ⑵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布置采用“ U”型的, Q 采 = Q 回 (二)按工作面温度计算: vSQ 60采 (综采工作面 ) vSKQ 60采 ( 综放 工作面) 式中 : v— 工作面平均风 速,可选取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中(表 4)的相关数值, m/ s; S— 工作面的平均断面面积,可按最大和最小控顶断面积的平均值计算, m2; K— 综放工作面支架断面及工作面长短的风量调整系数,可从表 5 中选取。 表 4 采煤工作面空气温度与风速对应表 工作面 空气温度/ t 工作面风速 v/( m s1) 煤层厚度< m 煤层厚度 — 煤层厚度> 3. 5 m < 15 ~ 0. 3~ 0. 5 15~ 18 0. 5- 0. 7 0. 5~ 0. 8 18— 20 0. 8~ 0. 9 0. 8~ 1. 0 — 20— 23 ~ — 23~ 26 — — — 26— 28 2. 0~ 2. 2 ~ 2. 0— 2. 5 注:有降温措施的工作面按降温后的温度计算。 表 5 采煤工作面长度风量调整系数表 采面长度 0~ 50 50— 100 100150 150200 200250 250- 300 300 系数 K 1 (三)按工作面每班工作最多人数计算: nQ 4采 式中 : n— 工作面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人。 (四)按炸药用量计算 (炮采工作面选此项) : AQ 25采 式中 : A— 采煤工作面一次爆破的最大炸药用量, kg。 (五)按风速验算: 按最低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小风量 Q 采 > 15S 式中 : S— 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 m2。 按最高风速验算,工作面的最大风量 Q 采 < 240S 式中 : S— 采煤工作面平均有效断面面积, m2。 (六)根据上述计算, 取最大值作为该 工作面实际需风量。 三、 确定通风路线,描述风流 从采区进风巷经工作面到采区回风巷的路线。 四、 瓦斯防治 ( 包括瓦斯检查和瓦斯监测 ) (一)明确瓦斯检查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检查地点的设置、每班检查次数、检查汇报签字规定,以及瓦斯超限处理、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二)明确瓦斯监测的有关规定,描述与工作面有直接关系的瓦斯监测设施(设备)的设置地点、断电瓦斯浓度、复电瓦斯浓度、断电范围,以及瓦斯报警撤人和恢复生产的规定等内容。 五 、 采用瓦斯抽放系统时,应说明瓦斯抽放路线。 六 、 确定综合防尘系统,描述防尘供水管路系统,防尘方式,隔绝瓦斯、 煤尘爆炸方式等内容。 (一)明确防尘供水系统,应包括防尘供水管路系统设置、供水参数、防尘设施设置位置等内容。 (二)明确防尘方式,应包括工作面综合降尘的各类方式(煤层注水、采煤机内外喷雾,架间喷雾,转载点喷雾,湿式打眼,装煤洒水,个体防护,工作面运输巷、回风巷净化水幕和冲 冼 工作面 进风 巷、回风巷等方式)。 (三)明确隔绝瓦斯、煤尘爆炸方式,包括隔爆设施的设置、水量、管理等要求。 七 、开采有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煤层的,要 明确防治煤层自然发火所选用的消防管路系统及 防灭火 措施。 (一)描述回采期间选用的综合防灭火方式 (注浆、注氮、阻化剂、凝胶、均压等),并确定相关的工艺和参数。 (二)确定监测系统,描述束管监测系统安设、传感器的设置地点、监测要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预报制度,以及气体超限撤人等内容。 (三)明确特殊时期的防灭火要求,包括工作面 末采 、 过地质构造、 停止正常生产,以及其他意外情况下的防灭火规定。 八 、 绘制通 风、 防 尘及防灭火 系统相关图纸。 通风系统图、瓦斯抽放系统图、防尘系统图、注浆系统图、注氮系统图、消防管路系统图、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设备)布置图等图纸,可以合并绘制或分单项绘制。 排水 系统 一 、 根据工作面的最大涌水量,选择排水设备和排水系统。 二、 明确排水路线。 三、 绘制排水系统示意图。 供电 系统 一、 进行供电系统设计,包括以下内容 : 选择供电方式、电压等级、电气设备,计算电力负荷 、 电气保护整定计算。 二、 绘制供电系统示意图。 应明确供、用电设备 型号参数 ,电缆种类、长度、断面和“三大保护”等情况。 通信照明 一、 描述工作面与车场、变电所、调度室等要害场所(部门)直接联系的通 讯 设施位置 及型号、电话位置 等。 二、 描述工作面、转载点等主要 地点 的照明系统设置情况。 绘制通 讯 、照明系统示意图。 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劳动组织 一、 描述作业方式。 应根据工艺流程和劳动组织,合理安排各工序,尽量做到平行作业、提高工时利用率。 二、 描述劳动组织方式,说明劳动力配备情况,编制劳动组织表。 作业循环 描述循环方式, 绘制工作面正规循环作业图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填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应明确相关的安全、生产、经济等指标。 可以参考表 6 的方式、内容编制。 表 6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序 号 项 目 单位 参 数 1 倾 斜长度 m 2 走向长度 m 3 采 高 m 4 循环进度 m 5 煤层 视密度 t/ m3 6 循环产量 t 7 月循环数(循环率) 个(%) 8 日进度 m 9 月进度 m 10 日产量 t 11 月产量 t 12 工作面可采期 a 13 在册人数 人 14 出勤率 % 15 回采工效 t/工 16 坑木 消耗 m3/104t 17 液压支 柱用量 根 18 火药定额 kg/104t /104t 104t 19 雷管定额 发 /104t 104t 20 截齿消耗 个 /104t 104t 21 油脂消耗 kg/104t 104t 22 乳化液消耗 kg/104t 23 单位成本 元 /104t 24 煤层牌号 25 落装煤机械化程度 % 煤质管理 一、 煤质指标。 二、 提高煤质 及品种煤 的措施。 安全技术措 施 一般规定 一、 有针对性地叙述与本工作面相关的安全制度及需要特别强调的措施。 二、 叙述交接班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和有关规定。 顶板 管理 一、 描述工作面、 进风巷 、 回风巷的支护质量要求。 二、 描述工作面、 进风巷 、回风巷冒顶、煤壁片帮的处理方法、措施。 描述大采高工作面防片帮措施及相关要求。 三、 描述所用支护材料的质量要求。 四、 描述工作面、 进风 巷、回风巷支柱(架)初撑力的要求。 五、描述两巷端头退锚的安全 要求。 六、 描述工作面采取的 单体液压支柱 防倒措施。 七、 描述 进风 巷、回风巷加强支护的方式、要求。 八、 明确工作面注液枪的设置、使用要求。 九、 描述 进风 巷、回风巷支 柱( 架 ) 的回撤方法和要求。 十、 描述回柱放顶的安全 技术 措施。 十一、 描述其他顶板控制安全技术措施。 防治水 一、 描述工作面防治水工作的重点区域和需要进一步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 二、 描述排水路线、管路发生堵塞、故障情况下的停止作业、撤出所有受水威胁地点人员、报告矿调度室的应急措施。 三、 描述工作面或其他地点有异常情况,应停止作业及采取的措施等。 四、 描述其他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 爆破 一、 描述爆破作业负责人的职责、分工以及相互监督的方式。 二、 描述爆破器材领退、使用等安全措施。 三、 明确严格按照炮眼布置设计要求打眼,并说明打眼前进行安全检查的内容。 四、 明确要使用符合规定的封 泥, 并 坚持使用水炮泥的规定。 五、 描述工作面设备、支 架( 柱 ) 等防止炮崩的措施。 六 、 描述爆破必须执行“一炮三检”制度、具体检查方法,以及严禁裸露爆破(放糊炮、明炮)和短母线爆破的具体规定。 七 、 描述什么情况下不准爆破的具体规定。 八 、 描述其他爆破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一、 描述工作面通风路线发生风 流 不畅情况下的应急 处理 措施。 二、 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尘措施及要求。 三、 描述工作面采用的各项综合防灭火措施及要求。 说明发生高温点、发现指 标气 体等发火征兆时的处理方法和安全技 术措施。 四 、 描述在注氮、注浆、 喷 洒阻化剂等防火操作时的安全措施。 五、 描述在工作面区域内的安全监控仪器、仪表使用、悬挂、移动的要求。 六、 描述其他“一通三防”、安全监控及外因火灾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运输 一、 描述工作面、 进风 巷、回风巷中的运输设备依次启动、停止的措施和联络方式 , 在紧急情况下停机的措施。 二、 描述使用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等运输 材料 时的安全措施。 三、 描述操作运输、转载、破碎设备 时的要求和行人跨越输送设备 的 安全 措施。 四、 描述发生大块煤炭(矸石)卡住运输、转载、破碎设备以及溜 煤眼上口的处理方式和安全措施。 五、 描述辅助运输中应采取的安全措施。 六、 描述其他运输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机电 一、 描述工作面采煤机、 刮板输送 机、转载机、破碎机、带式输送机、液压支架等机电 设备 的安装固定、使用、移动、维修时的安全技术措施。 二、 明确机电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实行专职制、设备维护实行岗位责任制、现场交接班制 、 停送电等制度。 三、 描述乳化液泵站、管路等管理措施。 四、 描述 设备列车 的移动、固定方式和安全措施。 五、 描述油脂管理的要求。 六、 描述机电设备检修时的安全措施。 七、 描述其他 机电管理安全技术措施。 其他 一、 描述工作面工业卫生、文明生产方面的内容要求。 二、 描述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灾害应急。阳煤集团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编制及管理办法
相关推荐
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意识。 五、项目内容: 拟在华县柳枝镇张桥村半截山地震遗迹处,建设占地 300 亩的地质公园,包括:大地震纪念馆、大地震纪念塔、地震模拟遥感实验室、地震应急避难教学中心一座 等。 六、投资总额及合作方式: 项目总投资 5000 万元。 合作方式为合资、合 作。 七、效益预测及投资回报分析: 预计年收入 3000 万元,实现利润 500万元。 八、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
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加快建设进度,缩短建设周期,充分发挥其功能经济和社会功能。 根据项目建设内容,确定该项目从 2020 年 4月作可行性研究及报批项 目, 2020 年 5 月委托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项目建设自 2020年 6 月开始动工建设,计划 2020年 8 月全部完成。 阿尔山市五岔沟 商业楼 建设 项目申请报告 19 六、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㈠ 投资估算 项
Ⅱ . 授信审查 一、单项选择 14 1. 我行授信总量审批权限是按 _ 进行划分的。 A. 授信名义金额 B. 授信限额 C. 授信风险当量 D. 以上都不是 2. 关于授信评审委员会,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审议权和最终决策权 B. 有审议权无最终决策权 C. 无审议权有最终决策权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3. “三位一体”授信决策程序中 “YES NO” 原则的基 本内容是 _。 A.
⑴ 路局建设处要组织对全局的浅埋偏压、不良地质、长大反坡等隧道及瓦斯隧道、初支或二衬侵限等重(难)点隧道施组方案进行审查。 指挥部要组织施工、勘 察设计、监理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具体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对复杂的地质隧道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完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⑵ 施工单位编制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长大等重(难)点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本企业主管领导审查签认
处理流程 一、制度 1. 患者 发生 跌倒或坠床 事件后 ,护士应立即赴现场 及时了 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 , 并在第一时间 通知医生。 2. 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3. 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 对 其伤情 做 出 初步的判断。 4. 如病情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