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排烟设计规范内容摘要:
超过 32 层或建筑高度大于 100 m 时,其送风系统及送风量应分段设计。 4 剪 刀楼梯间可合用一个风道,其风量按两楼梯间风量计算,送风口应分别设置。 塔式住宅设置一个前室的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加压送风系统。 5 地上和地下部分在同一位置的防烟楼梯间需设置机械加压送风时,加压送风系统宜 分别设置。 若合用一个风道时,风量应叠加,且均应满足地上、地下加压送风系统的要求。 6 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闭型时,除设置由消防控制中心控制且与加压送风机联锁的自动装置外,尚应设置现场手动开启装置;手动开启装置宜设在距地面 ~ 处。 7 前室的加压送风口为常开型时,其前室应采用带启闭信号的常闭防火门。 并应在加压送风机的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 8 人民防空工程避难走道的前室、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或合用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宜分别独立设置,当需要共用系统时,应在支管上设置压差自动调节装置。 避难走道的前室的机械加压送风量应按前室入口门洞风速不小于。 9 采用机械加压送风的场所不应设置百叶窗,不宜设置可开启外窗。 系统加压送风量应计算窗缝的漏风量。 10 防烟楼梯间的加压送风口可采用自垂百叶式或常开百叶式风口,并应在加压风机压出段上设置防回流装置或电动调节阀; 加压送风系统的余压值超过 条规定的数值较多时,宜设置以下超压装置: 1 设置泄压阀,且在穿越防火墙处设置 70℃ 防火阀,泄压阀板的开启面积可用以下公式计算: 式中 — 泄压阀阀板的开启面积 ( m2); — 加压送风量 ( m3/h); — 当疏散通道门关闭时,加压部位保持一定的正压值所需送风量( m3/h) 按 条 1 款所计算出的数值; 2 采用旁通阀 . 1) 在楼梯间的适当位置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 楼梯间的余压值。 2)在每层防烟楼梯间前室 .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加压送风机出口处的旁通泄压阀,调整加压送风前室或合用前室的余压值。 3)采用变频风机。 未能设置在独立管道井内的加压送风管采用金属风管时,其厚度 δ≥,或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的防火风管,但穿越疏散 楼梯间、前室、避难间区域时可不限。 四.机械排烟 本措施 条设置排烟的场所中,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 4..2 需设置机械排烟设施且室内净高不超过 6m 的场所应划分防烟分区,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每个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 500m2;车库不宜超过 2020m2 2 防烟分区不应跨越防火分区,一般不应跨越楼 层,某些情况下,如楼层面积过小,允许将多个楼层划分为同一个防烟分区,但不宜超过 3 层; 3 对地下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等有特殊用途的场所,应单独划分防烟分区; 4 宜采用隔墙、顶棚下凸出不小于 500mm 的结构梁以及顶棚吊顶下凸出不小于 500mm 的不燃烧体来划分防烟分区,梁或其他挡烟垂壁距室内地面的高度不宜小于 ; 5 当防烟分区的建筑面积超过规定,且设置挡烟垂壁确有困难,可将排烟区域的防烟分区划分成几个负担的建筑面积不超过规定的排烟系统,几个系统 风量总和应为整个排烟区域的排烟量,但各排烟系统应同时动作; 6 同一个防烟分区应采用同一种排烟方式。 机械排烟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横向宜按防火分区设置; 2 竖向穿越防火分区时,与垂直风管连接的水平管道应设 280℃ 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 3 水平排烟管道穿越其他防火分区时,应在穿越处设置 280℃ 能自动关闭的防火阀,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1h;排烟管道不应穿越前室 或楼梯间,若必须穿越时,管道的耐火极限不应小于 2h,且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4 垂直管道宜设置在管井中,其管井应采用耐火极限不小于 1h 的隔墙与相邻区域分隔,当墙上必须设置检修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丙级的防火门; 5 超过 32 层或建筑高度超过 100m 的高层建筑,其排烟系统应分段设计; 6 车库宜按每个防烟分区设置; 7 机械排烟系统与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宜分开设置。 当合用时,必须采取 可靠的防火安全措施,并应符合机械排烟系统的相关要求; 1)火灾确认后,应能在 60s 内开启排烟区域的相关排烟口(阀)和排烟风机,并在 75s 内自动关闭与排烟无关的通风、空气调节系统; 2)系统的管道、风口、阀件和风机等均应满足排烟系统的要求; 3)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保温。 8 利用吊顶空间进行间接排烟时,封闭式吊顶上设置的烟气入口颈部烟气的速度不宜大于,且吊顶应采用不燃烧材料;排烟口(阀 )设在非封闭吊顶内时,吊顶内的开孔率不应小于吊顶净面积的 25%,且应均匀布置; 9 当吊顶内有可燃物时,吊顶内的排烟管道应采用不燃材料隔热,并与可燃物保持不小于150mm 的距离; 10 排烟支管上应设置当烟气温度超过 280℃ 时能自行关闭的排烟防火阀; 设置机械排烟设施的部位,其排烟风机的排烟量应符合表 的规定。 表 4..4 排烟风机的排烟量 条件和设置场所 单位排烟量( m3/) 换气次数次 /h 备注 . 担负 1 个分防烟分区 ≥60 — 风机排烟量不应小于 7200m3/h 室内净高大于 6m 且不划分防烟分区的空间 ≥60 担负 2 个及 2 个以上防烟分区 ≥120 — 应按最大防烟分区面积确定 中庭 体积 ≤17000m3 体积大于 17000m3 时,排烟量不 应小于 102020 m3/h 体积> 17000m3 剧场观众厅 90 13 取两者中的大值 汽车库 6 4. 5 机械排烟系统中的排烟口、排烟阀和排烟防火阀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排烟口或排烟阀应按防烟分区设置,且应与排烟风机联锁,当任一排烟口(阀)开启时,排烟风机应 能自动启动; 2 排烟口(阀)的设置宜使气流方向与人员疏散方向相反,其安装位置应设置在顶棚或靠近顶棚的墙面上,且与附近安全出口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 设在顶棚上的排烟口,距可燃构件或可燃物的距离不应小于。 3 当火灾确认后,同一排烟系统中着火的防烟分区中的排烟口(阀)应呈开启状态,其他防烟分区的排烟口应呈。防排烟设计规范
相关推荐
处理流程 一、制度 1. 患者 发生 跌倒或坠床 事件后 ,护士应立即赴现场 及时了 解发生跌倒或坠床的经过 , 并在第一时间 通知医生。 2. 医生赶到现场后,护士应向医生详细描述事件的经过,并协助医生对患者进行救治及伤情的判断。 3. 医生到场后应立即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神志、意识等生命体征,并根据患者的伤情实施必要的体格检查,以便 对 其伤情 做 出 初步的判断。 4. 如病情许可
⑴ 路局建设处要组织对全局的浅埋偏压、不良地质、长大反坡等隧道及瓦斯隧道、初支或二衬侵限等重(难)点隧道施组方案进行审查。 指挥部要组织施工、勘 察设计、监理单位召开专题会议,进一步研究具体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对复杂的地质隧道要邀请有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完善施工安全控制措施。 ⑵ 施工单位编制的不良地质、特殊岩土、深埋长大等重(难)点隧道专项施工方案,必须经本企业主管领导审查签认
以及在回采中防止顶板冒漏的方法等内容。 六 、采用大采高一次采全高工艺时,要描述护帮板的使用要求。 七 、 采用强制放顶工 艺的,应 编制 强制放顶设计。 八 、 采用放顶煤工艺需要对顶煤进行弱化的,应描述顶煤弱化的措施。 九 、 如果工作面有伪顶、复合顶板时,应确定其控制方式。 进、回风巷及端头顶板控制 一、描述工作面 进 、回风巷超前支护的方式、距离。 二、描述端头支护方式、支护质量要求
50 元,本 年度 累计发生 3 次重大错误的停职反省整顿,整顿完毕重新上岗,重新上岗后若再次发生重大错误,建议员工自行离职 ,否则网站有权予以辞退 ;本岗发生一般性错误的,每次扣减 绩效工资20 元,累计发生 3 次一般性错误的停职反省整顿,整顿完毕 重新上岗,重新上岗后若 年度 内再次累计发生 2 次一般性错误,建议员工自行离职 ,否则网站有权予以辞退 ; 造成特别重大失误,产生恶劣影响的
单位或者个人编制;不同投标人委 托同一单位或者个人办理投标事宜;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载明的项目管理成员为同一人;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相互混装;不同投标人的投标文件异常一致或者投标报价呈规律性差异;2家以上的供应商所提交的投标文件或响应性文件,其中实质性条款多处出现雷同,供应商未能说明合理理由的;投标文件错漏相同等。 1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招标文件中规定的其它实质性要求的。 B、废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