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班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手册内容摘要:
(四)如何警惕误食亚硝酸盐中毒 (五)职业病 (六)高温作业 (七)煤气中毒 第七章 保障公共生活安全。 63 第一节 消防安 全 (一)公共场所防火 (二)社区防火重点部位 (三)学校防火 (四)通火灾的自救与求生 第二节 公共场所安全。 65 (一) 公共安全标志 (二) 乘坐电梯时的安全 (三)建筑施工工地安全 第三节 日常生活安全。 67 (一)怀孕女工能不能骑车上下班 (二)办公室安全 (三)会议及大型活动安全 第八章 生产事故预防 第一节 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主要原因。 68 (一) 安全生产意识淡薄是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最大隐患 (二)未经培训上岗,无知酿成悲剧 (三)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导致事故 (四)违反劳动纪律造成事故 (五)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十分危险 沂州集团机电设备部 8 第 二节 事故预防。 69 ( 一)事故预防的原则 (二)事故预防模式 (三)事故的一般规律分析 (四)一般的事故预防措施 (五)处理事故的“四不放过原则” 沂州集团机电设备部 9 第一章 对 安全 生 产管理的综合认识 第一节 安全生产的目的和意义 (一)安全生产的含义 安全生产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要努力改善劳动条件,克服不安全因素,防止伤亡事故的发生,使劳动生产在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健康和国家财产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前提下进行。 (二)安全生产的目的 总的来说,安全生产的目的就是保护劳动者在生产中的安全和健康,促进经济建设的发展。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积极开展控制工伤的活动,减少或消灭工伤事故,保障劳动者安全地进行生产建设。 (2) 积极开展控制职业中毒和职业病 的活动,防止职业中毒和职业病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 (3) 搞好劳逸结合,保障劳动者有适当的休息时间,经常保持充沛的精力,更好地进行经济建设。 (4) 针对妇女和未成年工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特殊保护,使其在经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三)安全生产的作用和意义 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对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稳定政治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保护劳动生产力,均衡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的经济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对于生产 员工关系到个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家庭的幸福和生活的质量。 (四)安全生产的基本目标和任务 《安全生产法》的第一条,开宗明义的确立了通过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实现如下基本的三大目标,即:保障人民生命安全,保护国家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由此确立了安全(生产)所具有的保护生命安全的意义、保障财产安全的价值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生产力功能。 (五)劳动保护及其意义 劳动保护是指保护劳动者在劳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 劳动保护的工作内容包括:不断改善劳动条件,预防工伤 事故和职业病的发生,为劳动者创造安全、卫生、舒适的劳动条件;合理组织劳动和休息;实行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解决他们在劳动中由于生理关系而引起的一些特殊问题。 搞好劳动保护工作对于巩固社会的安定,为国家的经济建设提供重要的稳定政治环境具有现实的意义;对于保护劳动生产力,均衡发展各部门、各行业的经济劳动力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对于保护社会财富、减少经济损失具有实在的经济意义。 (六)安全生产的效益 做好劳动保护工作、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除了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社会效益外,对于企业来说,重要 的是还具有现实的经济意义。 从事故损失的角度,发生了生产事故不但有直接的经济损失,大量的是体现在工效、劳动者心理、企业商誉、资源无益耗费等间接的损失。 因此,从安全经济学的 沂州集团机电设备部 10 角度,通常有这样的指标: 1 元的直接损失伴随着 4 元的间接损失;安全上有 1 元的合理投入,能够有 6 元的经济产出。 安全的“全效益”应该包括:保护人的生命安全与健康的直接的社会效益及间接的企业经济效益;避免环境危害的直接社会效益;减少事故损失造成的企业直接经济效益;保护企业正常生产的间接经济效益;促进生产作用的直接经济效益等。 (七)安全也是生产 力 安全的生产力作用表现在如下方面: 首先职工的安全素质就是生产力 —— 由于劳动力是生产力,劳动力的安全素质的提高,使劳动力的直接和间接的生产潜力得以保障和提高,因此,围绕劳动安全素质提高的安全活动(安全教育、安全管理等)具有生产力意义。 第二,安全装置与设施是生产资料(物的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生产资料是生产力,而安全装置与设施是生产资料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安全装置与设施是生产力的组成的部分。 第三,安全环境和条件保护生产力作用的发挥,体现了安全间接的生产力作用。 第二节 安全 生产 方针 与原则 安全方针 (一)安全生产方针 我国《安全生产法》第三条明确了我国推行的安全生产管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安全第一”的内涵首先是要求正确认识安全与生产辩证统一的关系,在安全与生产发生矛盾时,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 “预防为主”的内涵主要是要求安全工作要做好事前预防,要依靠安全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安全科学管理,提高员工素质;从本质安全入手,加强危险源管理,有效治理隐患,强化事故预防措施,使事故得到预先防范和控制,保证生产安全化。 (二)消防方针 我国的《 消防法》规定了我国的消防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预防”就是要从设备、设施、工艺等本质方面有高性能的防火措施,如用防爆电器、阻燃材料、自动喷淋系统等。 “消”就是要在可能发生火灾的场所,备有灭火措施,如设置和配备消防系统、救火系统等。 安全生产原则 (一)安全与生产的辨证关系 生产的发展是通过人来实现的,没有人的安全与健康,就谈不上发展生产,而离开生产活动,也就无所谓安全。 由此可见,我们要搞好生产,就一定要坚持“生产必须安全,安全促进生产”的观点,在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时,坚持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各级 领导必须将安全工作作为企业的头等大事来抓。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企业的安全生产。 (二)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 在安全生产的具体实践中,要坚持“生产与安全统一的原则”。 即在安全生产管理中要落实“管生产必须管安全”,即分管生产的各级领导要同时分管安全生产工作;“搞技术必须搞安全的原则”,即进行技术工艺和设备、设施的设计、制造、运行和使用等环节过程中,要同时考虑和保障技术安 沂州集团机电设备部 11 全。 (三)“三同时”原则 《劳动法》、《安全生产法》对工程建设项目都提出了“三同时”的要求。 这是为确保建设项目(工程)符合国家规定的职业安全卫生 标准,保障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与健康的重要措施。 所谓“三同时”,就是指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因此,企业在搞新建、改建、扩建基本建设项目(工程 ) 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和引进工程技术项目时,项目中的安全卫生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实施“三同时”。 (四)“五同时”原则 要求生产经营单位负责人和各级企业管理人员,在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生产的同时,要计划、布置、检查、总结、评比安全生产工作。 (五)“三同步”原则 企业在考虑自身的经济发展, 进行机构改革,进行技术改造时,安全生产方面要相应地与之同步规划、同步组织实施、同步运作投产。 (六)安全否决权原则 安全具有否决权的原则是指安全工作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好坏的一项基本内容,该原则要求,在对企业各项指标考核、评选先进时,必须要首先考虑安全指标的完成情况。 安全生产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 第二章 安全法规就是保护神 第一节 对安全生产法规的基本认识 (一)《安全生产法》 ( 1)《安全生产法》的性质及意义 2020 年 6月 29 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 28 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 2020年 11月 1 日 施行的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是我国安全生产领域的一部综合性、基础性的大法,共有七章 97条,具有丰富的内涵。 其认识上的意义和作用在于: 三个基本性质 :根据朱镕基总理在提请人大常委会审议《安全生产法》时的深刻表述:“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清楚表明了《安全生产法》的三个基本性质:一是关系人权(人民生命财产)性质的问题;二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性质的问题;三是关系社会稳定的政治问题。 三个体现 :《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实施,体现了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的 重要思想;体现了宪法中关于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基本要求和我国的社会主义本质;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四个标志 :《安全生产法》的立法成功,既标志着我国改革获得的安全生产法治建设的成果,也是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既标志广大人民群众的呼声和企盼得以实现,又体现了党和政府的关怀;既标志着我国安全生产工作者长期总结事故预防和经验教训的结果,又是借鉴了国外科学预防事故作法的体现;既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监管安全生产的进步,也是加 沂州集团机电设备部 12 入 WTO 面对国际新经济的现代安全管理的需要。 八个有利于 : 随着《安全生产法》的颁布和实施,这将有利于加强我国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建设;有利于改变我国人权状况;有利于依法规范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有利于各级政府加强安全生产领导;有利于安全监管部门依法行政加强监管;有利于提高经营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安全素质;有利于增强公民安全法律意识;有利于制裁各种安全违法行为。 ( 2)安全生产法规及其作用 安全生产法规是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同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有关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和规范。 其作用有:保护劳动者的安全和健康;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关系的巩固和发展。 建立健全安全法规制度就是要 求企业的安全管理要围绕着行业安全的特点和需要,在技术标准、行业管理条例、工作程序、生产规范,以及生产责任制度方面进行全面的建设,实现安全生产专业管理的目标。 ( 3)安全生产法规的体系 我国安全法规体系具有五个层次:①国家一般法,如宪法、刑法、民法通则、治安管理条例等;②国家安全专业综合法规,如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法、矿山安全法、消防法、化学危险品安全管理条例、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仓库防火安全管理条例等;③国家安全技术标准,目前我国有近 400 余种安全技术标准;④行业、地方法规,如建筑安装工人安全技术操 作规程,油船、油码头防油气中毒规定,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压力管道安全管理与监察规定,省(市)劳动保护条例等;⑤企业安全规章制度,即企业针对安全生产的特点,自行制定的安全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及相关的规章制度。 加入 WTO 后,面对全球经济和国际标准一体化的趋势,无论是否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都面临 ISO 国际标准化组织的国际标准和 ILO 国际劳工组织的公约和建议书。 ( 4)安全生产法规的特点 安全生产法规的特点有: ① 保护的对象是劳动生产人员; ②安全生产法规具有强制性; ③安全生产法规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 ,因此具有政策性特点,又有科学技术性特点。 ( 5)《安全生产法》规定的从业人员八大权利 《安全生产法》明确的从业人员的八项权利是: 1)知情权,即有权了解其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措施; 2)建议权,即有权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提出建议; 3)批评权、检举、控告权,即有权对本单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批评、检举、控告。 4)拒绝权,即有权拒绝违章作业指挥和强令冒险作业; 5)紧急避险权,即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 所; 6)依法向本单位提出要求赔偿的权利; 7)获得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劳动防护用品的权利; 8)获得安全生产教育和培。精选班组安全管理教育培训手册
相关推荐
厚的企业文化如何能够通过形象很好的展现出来是此次 CI 设计工作中重点考虑的问题。 原有形象系统技术化色彩浓厚 ,对人文的内涵表现较少 ,未能贴切的传递出 ¥¥¥¥ 公司以人为本的文化精髓。 而且也没有能够和 ¥¥¥¥ 公司现代化的大型科技企业的品牌身份相符合。 四、 MI和 BI 等部分缺乏,导致整个系统的不完整。 MI 和 BI 两大子系统的缺乏造成 ¥¥¥¥ 公司形象系统不完整。 CIS
展到从立项到交付使用维护全过程的管理,工程项目的实施也从施工承包发展到项目管理、工程总承包等多种形式。 对于一个具体的工程项目,其目标已不仅仅是质量、工期、费用的控制,还要与资金筹 措、风险分析、使用维护以及与所在地经济、环境等联系起来,项目的目标、管理都应按“ 广义 ” 考虑。 工程项目管理的方法,除了具体的技术性方法,还要还要向前后期的评价延伸,要考虑中央提出的可持续、协调发展,体现这些思想
二、总体施工流程 ............................................................................................................... 31 三、主要施工方法 ..................................................................
向对方列明。 六、双方权利和义务 ( 1) 甲方负责本项目的运行监管工作,按照国家、省、市、行业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及规范的规定执行。 ( 2) 甲方不得有任何与本项目有关的由甲方作为一方签署、并可能对乙方产生重大不利影响的合同、协议和任何未决或即将进行的诉讼。 ( 3) 甲方应当接受已签署的托管运营协议的约束,并按照本协议的规定向乙方支付合同价款。 ( 4) 若因甲方更名、合并、分立
与安全 检查考核。 全体员工 公司全体员工有接受公司安全管理考核的责任。 4. 考核 方式及 内容 公司 安全管理 的 考核 类型 分为专项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 专项性考核 是针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具体事项的考核,如 对 安全检查、安全培训教育等方面的专业性考核。 综合性考核 是指公司安全管理 体系运行情况的综合考核 ,包括 安全职责考核 、安全目标考分类编号 II安全 005 安全管理绩效考核
...................................................59 第七部分 项目规划与布局 ..............................................................................60 一、规划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