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xxx造船厂管理手册(三体系内容摘要:

第 1 页 共 41 页 第 1 章 范围 总则 为证实具有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和相关方及有关法律法规要求 产品的能力,公司按照 GB/T1900 GB/T2800 GB/T24001 标准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结合公司的实际建立、实施和保持综合管理体系,并通过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持续改进产品、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努力实现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持续满意。 本管理手册阐明了公司的管理方针和目标要求,规定了综合管理体系的要求,是实施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等管理的纲领性文件。 应用 本管理手册规定的管理体系,适用于公司内部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管理,同时也适用于向外部组织提供信任和管理体系审核。 本管理手册覆盖的产品范围和过程为:公司 船舶制造和钢结构件制造 等相关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 管理体系覆盖的单位及场所,见下表: 序号 部门 /单位名称 质量管理体系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 1 厂办 √ √ √ 2 生产技术部 √ √ √ 3 生产计划部 √ √ √ 4 财务物资部 √ √ √ 5 工程部 √ √ √ 管理体系覆盖的地理范围为: 甘肃省永靖县刘家峡镇川南路 97 号全生产厂区。 删减说明 1) 本厂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船舶制造 , 采用 GB/T 19001 2020 标准的全部要求 , 不进 行删减; 2) 本厂质量管理体系覆盖的钢结构件制造 按照国家标准和客户要求生产 , 采用 GB/T 19001 2020 标准中 除 “ 设 计和开发”外的全部要求。 管理手册 第 2 页 共 41 页 第 2 章 引用标准 本手册引用了: GB/T 190002020 质量管理体系 基础和术语 GB/T 190012020 质量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40012020 环境管理体系 要求及使用指南 GB/T 280012020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 管理手册 第 3 页 共 41 页 第 3 章 术语和定义 本管理手册采用 GB/T19000、 GB/T2400 GB/T28001 标准中的术语和定义外 , 还采用如下定义。 特定的缩写和常用术语 管理体系:是指由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整合形成的综合管理体系的简写。 部门:指体系内的职能部门。 各部门: 泛指船厂的所有部门。 有关单位: 指与某项活动有关的单位。 有 关部门:指与某项活动有关的专业管理部门。 归口管理:指相关部门对某方面业务进行统一管理。 体系主管部门:指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的在专业管理方面的管理部门,本船厂主管部门为生产技术部。 管理手册 第 4 页 共 41 页 第 4 章 管理体系 管理体系总要求 公司按照 GB/T1900 GB/T2400 GB/T28001 标准要求,结合本公司的实际建立、实施和保持综合管理体系。 公司采用“过程方法”和“ PDCA 模式”对公司所需的全部过程进行识别、控制(见图 1),持续改进产品、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绩效,努力实现顾客、员工和其他相关方的持续满意。 图 1 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过程系统图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的策划 制定 管理方针和管理目 标、指标 建立体系文件并发布学习 进行职能和职责分配 确定并提供资源(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工作环境等) 进行能力和意识培训 持续改进 日常监测、检查 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 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 数据分析 管理评审 过程、产品、职业健康安全、环境、能源绩效的监视和测量 与顾客有关过程的控制 环境、能源因素识别的控制 设计和开发控制 采购控制 计量确认控制 测量的不确定度和溯源性控制 生产、测量过程、职业健康安全 /环境 /能源控制的实施和 运行 产品实现和过程管理的策划 事件、事故、 不符合的纠正措施 潜在不符合的预防措施 利用内外部信息的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的评审和验证 体系改进 体系实施 体系检查 体系策划 管理手册 第 5 页 共 41 页 管理体系各过程的顺序、接口和相互作用,在相关的程序文件或作业文件中详细描述。 为了确保各过程的有效运行和控制,各职能部门制定过程控制的管理程序及相应的规程和管理制度,各单位遵照执行并制定必要的作业文件。 各单位为相关 的管理过程提供必要的资源和信息,并对过程进行测量和分析、建立沟通渠道、收集反馈内外信息和数据、保存记录,以实现对过程的及时控制和管理。 各单位通过对信息的测量、收集和分析,发现问题并对其采取必要的纠正 /预防措施,验证纠正 /预防措施实施的有效性,以达到过程策划结果和对过程的持续改进。 公司的管理体系应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并确保满足规定的计量要求。 外包过程的识别和控制 ,并在质量管理体 系中对其控制的 类型和程度加以规定。 本厂的外包过程(必要时 ) 计有:铸、锻 件 、精密件的加工、劳务分包等。 对于外包过程,委托单位应调查外包单位的资质、能力,收集其证明材料,对其进行确认和评价,选择合格外包方进行外包过程控制。 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总则 公司的管理文件包括: a)管理手册(包含管理方针) b) GB/T1900 GB/T2400 GB/T28001标准要求以及程序文件; c)公司为确保其过程的有效策划、运作和控制所需的作业文件和外来文件; d)结合公司特点所形成的记录。 上述文件可采用任何形式或类型的媒介。 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文件和外来文件按《文件管理程序》进行管理,记录按《记录管理程序》进行管理。 管理手册 管理手册是对公司文件化管理体系的描述,体现了公司对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和持续改进的承诺,是公司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 管理手册的内容包括: 管理手册 第 6 页 共 41 页 a)规定管理体系的范围和对标准条款删减的说明 ; b)明确管理方针 和管理目标 的要求, 概述管理体系的结构; c)概述管理体系各活动过程的基本要求及查询相关文件的途径; d)描述管理体系所包括的过程顺序、相互作用 和对过程的控制方法。 管理手册由生产技术部编写和修订,管理者代表审核,经厂长批准,发布实施。 文件控制 公司为实施文件控制,制定了《文件管理程序》,规定了文件编制、审核、评审、批准、修改和发放等管理事项: a) 厂办负责文件的归口管理,编制《文件管理程序》,规定文件的编制、审核、批准、评审、标识、发放、修改、换版、存档、作废等控制要求; b)必要时对文件的符合性、充分性、适宜性、协调性进行评审与更新,得到再次审批后发布生效; c)为确保使用文件适用有效,编制更改状态表,采用编号、版 号,发放时加盖“受控”印章、编写分发号等做好文件唯一性标识来进行控制; d)对文件配置和发放进行控制,确保有需求的人员或场所能得到适用文件的有关版本; e)确保文件保持清晰,易于识别、查找; f)产品标准、技术资料、图纸、公文等外来文件由各专业管理部门识别,按需求控制发放,并规范标识,以便管理和追溯; g)文件作废时将回收和销毁,若出于法规和(或)保留信息的需要留存作废文件的,在封面标识“作废”。 记录控制 公司为实施记录控制,制定了《记录管理程序》,规定了记录的编制、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 留和处置所需的控制等管理事项: a) 厂办负责记录的归口管理,编制《记录管理程序》,规定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存期限和处置等控制要求; b)为提供符合要求及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证据而建立的记录,应得到控制; c)记录(含电子媒体记录)保持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 d)以电子媒体形式保存记录时,应考虑防潮、防压、防光、防磁、防退化等问题; e)保证记录及时、真实、清晰,易于识别和检索,并按保存期妥善保管和处置。 管理手册 第 7 页 共 41 页 相关文件 文件管理程序 记录管理程序 管理手册 第 8 页 共 41 页 第 5 章 管理职责 管理承诺 厂长代表最高管理者郑重承诺:以本手册为纲, 通过以下活动,对建立和实施 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效性、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满足顾客要求、保障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等承诺提供证据。 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发布管理体系文件、采取培训和宣传教育等方式,向全体员工传达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及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的重要性,树立和增强全体员工的质量、职业健康安全、环保等意识。 制定和批准管理方针,确保每年制定下达管理目标并分解到有关单位, 对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对 存在的问题提出持续改进的要求。 每年进行管理评审,对在管理评审中提出的问题,要求有关单位采取纠正 /预防措施,确保 管理体系持续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掌握人力、设备、物资、技术、财力等资源情况,确保提供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改进所必需的资源。 以顾客和其他相关方为关注焦点 厂长组织各单位在生产经营的各项活动中,高度关注内外部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以提高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为不断追求的目标。 通过建立、实施和保持管理体系,将顾客要求、职业健康安全要求、环境保护要求转 化为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并实施,从而达到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满意。 管理方针 厂长组织制定公司管理方针,并通过批准和实施《管理手册》发布管理方针。 管理方针是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管理体系的宗旨和工作方向,与公司的经营方针协调一致,并反映公司遵守法律法规、标准、满足顾客和其他相关方要求、注重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有效性,提供制定和评审管理目标的框架。 厂长通过公布管理体系文件、加强宣传和培训等手段,确保管理方针在 各层次的沟通、理解和贯彻执行,并通过印发、宣传等措施向社会公开,以方便相关 方获取。 厂长通过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对管理方针的持续适宜性进行评审,根据公司内外部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进行修改,经厂长批准后发布实施。 策划 管理手册 第 9 页 共 41 页 管理 目标和指标 厂办每年组织制定与管理方针保持一致的目标、指标文件,确定公司的目标、指标,并要求逐级分解和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案。 在建立、评审目标和指标时, 应具有可测量性,考虑持续改进的承诺、产品满足顾客的要求、生产实际状况、危险源辨识结果、环境因素、法律法规要求、 相关方的期望和要求、内外部环境的变化等 内容。 管理目标文件经管理者代表审核,报厂长批准后,于年初下发各单位实施。 根据需要,可出现 中情况的变化,评审目标和指标,适时更新或调整目标和指标。 厂长通过会议传达、宣传等手段,让全体员工了解管理目标和指标,并努力为实现本岗位的管理目标和指标做出贡献。 各单位根据分解到本单位的管理目标、指标,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可逐级向下分解,加强组织宣传,保证落实。 各部门按照 目标、指标文件中的监测周期按期对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监测,对未完成的目标、指标进行原因分析,采取相 应的纠正 /预防措施。 各管理体系主管 部门负责定期收集本管理体系的目标、指标完成情况,跟踪纠正 /预防措施并实施验证。 各管理体系主管部门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