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mpa联考公共管理基础完成教案内容摘要:

研究人在组织中的行为和动力,无法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成长时期 行为科学时期 20 世纪 30年代到 60年代 把行为 科学运用于行政管理的研究 人的本身、人的行为、人的作用、组织的作用以及人与组织、环境等方面 梅奥“霍桑实验” 2、巴纳德 —动态平衡理论 3、西蒙-决策理论 4、麦格雷戈— “X理论 —Y理论” 5、马斯洛 —需要层次论 重视人的要素,推动了公共行政的发展 过分强调了感情的、社会的因素,忽视了理性、行政组织、法制规范以及外在环境的作用,因而在管理实践中显示出偏颇和不足 发展时期 现代科学管理理论时期 新公共行政时期 20 世纪60 年代至今 大量的新流派、新理论和新方法,围绕行政管理问题的解决而交叉融合,为政府管 理研究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整体化、跨学科、交叉综合研究 1、布坎南: 2、科斯:新制度经济学派(科斯、诺 斯、威廉姆逊、德穆塞茨) 3、帕森斯:每个组织系统分为决策、管理和技术三个层次。 4、高斯:强调行政环境的重要性 9 第三节公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 公共管理形成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公共管理的 研究方向 是威尔逊的《行政管理学之研究》一文所确定的, 学术框架 建立于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以 1926 怀特的《公共行政学研究导论》和 1927 魏劳毕的《公共行政原理》的出版为 标志。 经历了三次重大的理论转换 ,从传统的公共行政到公共政策分析再到公共管理。 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是 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在美国大学的 公正政策学院 和 商学院 中发展起来的。 传统的公共行政理论是建立在科层制和政治 — 行政二分法的 基础 上的,以行政效率为追求的 最高目标。 公共行政学的基本原则 :厄威克和古利克《行政管理科学论文集》“ POSDCORB”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planning ,anizing, staffing, directing, coordinating, reporting, budgeting) 第二 次世界大战后 : 传统公共行政理论受到批评,西蒙、达尔、阿普比、诺顿 *朗、沃尔多。 行为主义革命从对体制(官僚机构)的研究转向对政治行为的研究,使公共行政失去了在政治学的中心地位。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出现了两种尝试:一种是弗雷德克森“新公共行政”,一种是政策分析或政策科学,拉斯韦尔《政策科学》。 公共管理理论的产生: 20 世纪七八十年代。 美国学者戴维 * H*罗森布鲁姆在《公共行政:管理、政治和法律的途径》 (林德布罗姆 决策渐进主义解释) 一书中认为,公共行政的研究有三种主要的研究途径,即管理途径(包括传统 的管理途径和新公共管理途径)、政治途径和法律途径。 波兹曼和凯特尔在波兹曼《两种公共管理概念》一文中说:在70年代末的美国大学中,几乎同时出现了两种明显不同的公共管理途径:一种是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的“政策途径”( P 途径),另一种是 来自于商学院并受传统公共行政学影响的“商业途径”( B 途径) 公共管理 新理论诞生的 象征性标志 : 1991 年雪城大学(麦克斯韦尔学院) P-途径与 B-途径的区别与联系: P途径主要来自于公共政策学院,并流行于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中,其研究成果(论文)常见于《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杂 志,而 B 途径主要来自于商学院,并为管理科学学院的公共部门管理学部以及美国公共行政学会所使用。 两者有共同点:如以组织外部定向(即关心行政机构以外的东西),强调政治因素在管理中的作用;重视规范研究并关心提高管理绩效,主张从经验中学习尤其是偏爱案例分析法 P途径重新认识政策分析对于公共管理的重要性,学习实践者的经验,重视吸取经验教训并加以传播,促进政治执行 官与资深管理者的对话。 B 途径更强调以研究和理论取向,应用和融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发展一种以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相比较为基础的综合框架,注重战略管理,关 心过程问题,把焦点集中在职业化的公共管理者而非政治执行官身上。 20 世纪 90 年代公共管理逐步成为一种与传统公共行政、公共政策分析并驾齐驱的公共部门管理研究的三大理论之一。 10 对公共管理理论的不同理解 1、将“公共管理”等同于“公共行政”。 代表人物:赫德森、罗森布鲁姆 2、把公共管理当做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科,认为它是关于公共行政的项目设计、组织结构化、政策和管理计划,经由预算系统的资源配置、财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和审计的应用方法论方面的总的看法。 代表人物:奥特、海德和沙弗里茨。 3、将公共管理看 做一种不同于传统的公共行政和政策分析的一种新的学科框架,有许多学者持这种看法。 代表人物:加森和奥弗曼、佩里和克雷默,第一本为“公共管理”确立基本学科框架的教科书,是波兹曼和斯特拉斯曼的《公共管理战略》。 此外还有林恩、巴可夫、纳特等。 公共管理的研究对象: 公共管理是一个研究公共管理活动或公共管理实践的学科,可以将它界定为一门综合地运用各种科学知识和方法来研究公共管理组织和公共管理过程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它的目标是促使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组织更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 或者说,公共管理是一门研究公共组织(主要是政府 )如何有效地提供公共物品的学问。 注意:公共行政的主体是行政机关,而公共管理不仅明确地将其他国家机关(立法、司法机关等)当做研究对象,也把其他公共组织的管理活动也纳入研究范围之中。 公共管理的学科特征: 1、就研究对象与范围来说, 传统的公共行政主要局限于政府行政机关特别是官僚机构的研究上,而公共管理则把研究对象扩大到其他政府机关(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和非营利组织或第三部门甚至私人部门的公共方面。 公共管理更具跨学科、综合性的特点。 传统行政学主要建立在政治学的基础上,尤其是将官僚体制理论和政治 — 行政二分 法作为 其理论基础,而公共管理应用各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更多地依赖于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并日益与工商管理学相融合。 公共管理将研究焦点由传统公共行政的“内部取向”转变为“外部取向”,由重视机构、过程和程序研究转到重视项目、结果与绩效的研究。 公共管理涉及的主题较公共行政来说更为广泛。 公共管理纪事实证的,有是规范的。 因此,案例分析成为公共管理的一种核心研究方法,这就有别于传统公共行政过多地局限于规范研究,囵于普通使用的“行政原则”的探讨。 6、公共管理更具现实性。 它将自身建立在当代公共部门管理的实 践尤其是政府改革的实践基础上,是从这种实践中产生的新理论,并反过来指导这种实践。 简述公共管理研究途径中的公共选择理论及新制度学派 1、公共选择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政治经济学”或“政治的经济学”理论, 80 年代以后被广泛地应用于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领域。 公共选择理论假定:政治行动有个人(不管是决策者还是投票者)都被自利的动机所引导而选择一项对其最有利的行动方案。 公共选择理论将“经济人”假说、交换范式和方法论个人主义应用到政治和公共政策领域。 新制度学派强调制度在政治生活中的 决定性作用,认为制度自身是人类设计的产物,是工具性指向的个人的 合目的结果;制度之所以在社会中存在,是因为他们可以克服社会组织中的信息障碍和减少交易成本;在社会中,两种能最小化交易成本的组织是市场和等级制(官僚制);作为持续不断的正式或非正式的规则,制度规定行为角色、约束行为和形成期望,因而他们不仅增加或减少交易成本,而且也形成偏好。 11 公共管理的研究方法: 系统分析:系统分析是一种根据客观事物所具有的系统特征,从事物的整体出发,着眼于整体与部分、整体与层次、整体与结构、结构与功能、整体与环境等的 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求得优化的整体目标的现代科学方法。 比较分析:比较分析法的要点是通过对不同事物或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情况等进行比较,从中找出共同点、本质或规律性的东西。 实验分析:实验分析是通过设计模拟实验,将事物的各个因素、事物的发展过程再现出来,以找到这种事物在真实世界中的各种数据及面貌。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是对已经发生的公共管理事件,分析者尽可能从客观公正的观察者立场加以描写或叙述,以脚本等形式说明一个事件有关的情况,力图再现与事件相关的当事人的观点、所处的环境,供读者评判。 它强调人际 关系 、政治等因素对管理过程的影响。 12 第二章公共组织 第一节公共组织概述 公共组织是 公共 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对组织含义的理解: 英国斯宾塞 将“组织”一词引入社会科学领域 切斯特 *I*巴纳德 一个有意识地协调两人或两人以上活动与力量的系统 美国卡斯特,罗森茨韦克 有目标的,心里系统,技术系统,有结构的活力整体 西蒙 一个人类群体当中的信息沟通与相互关系得复杂模式 组织的特征与共性: 第一:组织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形成的一定行为关系的集合 第 二:组织有着某种特定的目标 第三:组织有一定的结构和行为方式 第四:组织有 其内在的精神意识,最终系统化为组织文化 第五:组织是一个开放系统,随着组织环境的变化而有机发展 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人们通过相互交往而形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