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争解决农村 700 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 以解决城市供水、工业用水为重点,加快大中型水利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尽快开工建设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和“滋黔”工程中的一批新项目,力争在“十一五”时期投入使用,发挥效益。 进一步完善城市供水管网,加强小城镇供水能力建 设。 (三 )大力加强信息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数字贵州”建设,加强宽带通信网、数字电视网和下一代互联网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三网融合”。 全面完成地至县的长途光缆干线建设和省地两级有线网络数字化改造。 强化网络资源系统和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信息技术应用,切实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 加快建立电信普遍服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务机制和邮政普遍服务补偿机制,基本实现全省行政村“村村通电话”。 进一步加快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市政工程建设,力争到 2020 年,城镇道路硬化率、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城镇燃气普及率、城市绿化率、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均有明显提高。 三、紧紧围绕构建特色经济体系,切实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 (一 )进一步做强做大能源支柱产业,基本建成我国南方重要的能源基地。 按照“大煤保大电”的要求,把大型煤矿建设作为能源建设的重点,加快煤炭生产结构调整,建成年产原煤百万吨以上矿井 30 对以上、年产原煤千万吨以上大型矿区 6 个,到 2020 年全省煤炭产量突破 1. 5 亿吨,其中大中型煤矿产量占三分之二以上。 基本形成以毕节、六盘水、黔西南为中心的煤炭工业基地。 坚持“水火并举”的原则,有序推进“西电东 送”电源项目建设,到 2020 年全省电力装机容量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在大力培育省内电力市场的同时,向省外送电负荷达到 1000 万千瓦。 继续加强输电通道、省内主干网和配网建设,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大力推进煤电联营,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 (二 )充分发挥能源和矿产资源组合优势,加快把煤及煤化工、铝及铝加工、磷及磷化工培育成为新兴支柱产业。 以煤液化制油、合成氨、烯烃等煤化工产品为重点,尽快形成煤电化一体化、上下游配套、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按照“重点发展氧化铝、配套发展电解铝、大力发展铝加工”的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总体思路 ,基本建成以贵阳和遵义为主的大型铝工业基地,力争到 2020 年氧化铝、电解铝年生产能力分别达到 200 万吨和 100 万吨,铝加工能力达到电解铝生产能力的三分之一左右。 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磷化工基地,稳步推进磷化工业生产能力重组,大力发展精细磷化工产品,力争 2020 年磷化工业增加值达到 60 亿元。 (三 )巩固壮大烟酒支柱产业,努力促进轻工业加快发展。 支持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走大企业、大品牌、大市场的发展路子,完成贵阳卷烟厂易地改造工程,做强做大“黄果树”、“贵烟”等名优卷烟品牌,力争卷烟单箱利税率等主要指标 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贵州黄果树烟草集团公司进入全国卷烟行业十强之列。 加强优质烟叶基地建设,实现由烤烟大省向烟草强省转变。 大力发展以茅台酒为龙头的酿酒产业,进一步提高茅台酒生产能力,努力实现传统名酒的振兴。 依托优势水果资源,积极发展果汁饮料。 加快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发展以苗药为重点的民族药和中药,注重中药材资源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利用,鼓励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药品,引导发展有竞争力的民族制药产业集群。 依托品牌产品及骨干企业,以辣椒制品、肉制品、马铃薯制品、调味品和精制茶等为重点,加快特色食品工业发展。 在加 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积极发展林竹产品加工和造纸工业。 在制药、特色食品等行业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过 10 亿元的“小巨人”企业。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四 )积极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技术产业,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建设以存储技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通信终端、特色数据产品为主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以有色金属、合金材料、电子材料、复合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以锂电池、高容量聚合物动力电池为主的新能源制造基地,在优势领域初步形成若干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较强发展能力的高技术产业集群。 坚持重点突破,加快装备制造 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振兴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制造业。 大力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 加快优势生物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积极支持贵阳等中心城市依托开发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 力争“十一五”时期,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20%左右,到 2020 年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 12%左右。 把企业技术改造作为增强经济增长后劲、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和优势企业的重要手段,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完善安全生产设施、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科技含量为重点,实施一批重大技改项目,力争技改投资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 均增长速度。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优势产业、重大项目的科技转化和技术开发能力。 把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结合起来,在努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的同时,更加重视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五 )加快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发展,着力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坚持实施重点带动战略和旅游精品战略,集中力量支持安顺、荔波、黎从榕等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率先突破。 大力推进旅游产品结构调整,在提高观光旅游水平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和休闲旅 游,把我省建成多民族特色文化和喀斯特高原生态旅游的重要目的地。 坚持以游客为本,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全面推进“行游住食购娱”各要素发展,进一步提高我省旅游接待能力。 以“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等活动为载体,加大旅游整体宣传促销力度,进一步扩大国内外客源市场。 大力加强特色旅游商品开发。 继续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有序推行风景名胜区内项目特许经营,加快引进和培育一批优强旅游企业。 力争“十一五”时期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 25%以上。 积极发展信息、物流、金融、保险、法律服务、咨询、房地产等现代服务业,改造提 升商贸流通、交通运输、餐饮服务等传统服务业,发展连锁经营、集中配送等新型服务业,拓展文化、社区服务等需求潜力大的服务领域。 放宽市场准入,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的准入制度,强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引导。 (六 )以加快贵阳城市经济圈建设为重点,积极调整区域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 建成一批贵阳城市主干道和连接周边城市的高速通道,支持贵阳加快打造以电子信息、民族制药、优势原材料、先进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都市型经济中心区和产业聚集区,促进金阳新区开发开放。 鼓励各地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依托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和优势 产业,加快形成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 按照集群、集约发展的原则,加强对重点产业项目区域布局的规划管理,引导产业向资源富集、交通便利、环境容量大的地区集中。 坚持以城市规划为依据、以制度创新为动力、以功能培育为基础、以加强管理为保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加快各市 (州、地 )政府 (行署 )所在地城市发展,继续抓好以县城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力争到2020 年全省城镇化水平达到 35%左右。 继续抓好经济强县建设,推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 加 强对民族地区的政策扶持,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优先安排重点建设项目,认真落实扶持人口较少民族的政策措施,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加快发展。 四、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生态立省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一 )继续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严格控制人口增长。 建立健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利益导向机制,全面建立农村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制度。 高度重视和遏制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实施出生缺陷干预工程,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 以农村和流动人口为重点,加强基层计 生服务网络建设,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和服务能力。 全面实施妇女、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认真做好老龄人口和残疾人工作。 (二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推进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清洁发展,逐步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增长方式。 积极支持贵阳市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工作。 重点抓好煤化工、磷化工、铝工业等行业的循环经济生态工业试点,着力建设贵阳和遵义铝工业、开阳磷煤化工、瓮福磷化工、六盘水煤焦化工和赤天化等循环经济型生态工业基地。 大力支持“三废”综合利用和再生资 源回收利用,重点抓好粉煤灰、煤矸石、黄磷渣、磷石膏、硫石膏、林木采伐剩余物等大宗工业废弃物的规模化综合利用。 加大瓦斯、煤矸石发电以及脱硫、煤焦油回收和烟尘治理等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力度。 推进城市社区废旧物资回收网络建设。 以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生态经济示范村为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加大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投入,逐步建立有利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政策支持体系和考核体系,开展绿色生产总值核算试点。 (三 )积极推进节能降耗。 抓紧制定并严格执行重点行业的能耗、物耗标准。 大力实施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政府机构 节能、绿色照明、节能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建设等重点节能工程。 深入开展“ 521”节能降耗工程,积极推进钢铁、有色、化工、建材、电力等重点耗能行业的企业节能,大力实施能量优化工程。 继续开展对全省燃煤锅炉、窑炉、电机系统的节能改造工作。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信 . 请访问 3722, 加入 必要时 可将此文 件 解密 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实行高能耗、高物耗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制度。 发展节能省地型住宅和公共建筑。 因地制宜地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鼓励利用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垃圾发电,积极实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池和省柴节煤灶,每年新增沼气池 20 万口以上。 (四 )切实保护和 合理开发资源。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耕地占补平衡制度,严格控制非农建设用地,鼓励建设项目多用坡地、闲置地和非耕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 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工作。 严厉打击和查处无证勘查、开采和越界开采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的专项整治。 坚决关闭破坏环境、污染严重、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企业。 加大对矿山企业开采回采率、采矿贫化率和选矿回收率的监管力度。 切实加强水资源保护,健全节水管理体制,抓好城市节水工作,在化工、钢铁、有色、造纸、洗煤和酿造等高耗水行业的重点企业实施废水循环利用改造工程。 完善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价格形成机制,促进资源节约。 加强生物多样性和珍稀动植物资源保护,防止和治理外来有害物种对我省生态的损害。 (五 )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 按照在西部实施石漠化治理工程、在中心城市周围开展森林等生态资源管护、在东部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的要求,继续实施好以退耕还林和封山育林为重点的林业六大工程,抓好重点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力争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 2500 平方公里,完成退耕还林和荒山造林 1500 万亩,到 2020 年森林覆盖率提高到 40%以上,初步建成“两江” 中国最庞大的下载资料库 (整理 .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 如果您不是在 网站下载此资料的 , 不要随意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