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劳动工作建设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一岗位分类, 明确岗位职责要求,促使每名民警找准定位,知晓我要干什么、我要怎么干。 创新戒毒人员管理,结合 “ 四三二 ”戒毒模式的实施,在回归适应期,通过模拟社会职工管理,强化戒毒人员的员工意识和身份认同,激发戒毒人员参与劳动热情。 强化产品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加工产品质量和企业美誉度。 强化民警及戒毒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让 “ 质量就是效益 ” 的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戒毒人员素质。 对戒毒人员除了利用社会力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外,重点开展 “ 以师带徒 ” 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提高劳动技能,杜绝 未经培训就上岗的现象,保证流水线正常运作,确保产品质量。 加快加工设备“ 三化 ” 建设步伐,提高加工工效及加工质量。 强化习艺劳动功能定位,着力提升戒毒康复效果。 牢固树立“ 服务戒治,规范管理,增强素养,提升效能 ” 的理念,坚持将戒毒人员素养培育作为生产劳动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生产劳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环保、安全、无污染,要有利于戒毒人员劳动保护和戒毒康复;在项目工序安排上要注重流水性和协作性、要有意识地训练戒毒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要注重项目的技术性、效益性,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实质性支持,切实提高他们 回归社会生存技能,让戒毒人员能够靠自己的劳动能力和技术专长,立足于社会,生存于社会。 探索实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升劳务加工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决摒弃单纯靠拼时间拼人力的粗放增长方式,实现由 “ 时间依赖 ” 向 “ 效率依托 ” 的转变。 加强对青年民警、生产管理骨干专业化技能培训,通过外出跟班学习,到合作厂家、兄弟单位参观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者自身技能水平,逐步达到内行管理、内行接单、内行跟单。 积极探索多元化激励模式,对生产管理取得良好业绩的民警可以采取安排参观学习、培训、考核加分等多种激励形式,调动民警生产管理热情。 逐步提高戒毒人员适度劳动报酬提取比例,实行由基础报酬、岗位报酬、奖励报酬三部分组成的劳动报酬结构,将财政划拨的基本生活费作为基础报酬、不同工种完成劳动任务的发放岗位报酬、劳动超产部分按比例发放奖励报酬,最大程度发挥劳动报酬激励作用。 (二)推动劳务加工生产提挡升级。 按照 “ 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 的总要求,以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为主攻方向,以布局调优、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选适宜的生产劳动项目,不断满足戒毒人员劳动康复、回归就业需要,促进全省戒毒系统劳务加 工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场所经济稳中有进、经济运行质效明显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实施加工业发展规划。 全面推进劳务加工生产装备、管理、技术、项目、产品提档升级工作,逐步实现产品品质由低档向中高档转变、项目接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规范化转变。 二是优化加工项目布局。 进一步优选项目、优选客户,着力接大单、接长单,形成规模化效益。 每个单位原。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劳动工作建设调研报告
相关推荐
感受到公平正义不仅要做到案子本身必须是公平正义的,更要做到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要通过司法民主、司法公开、公众参与等多种举措,让人民群众看到公平 正义是怎么产生的。 “ 司法体制改革成效如何,说一千道一万,要由人民来评判 ”。 当前司法领域仍存在司法不公、公信力不高、执行不力等问题,削弱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和安全感。 想要更有效地推动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必须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面监督意见、出席法庭发表监督意见等方式,开展同步监督,并明确将检察监督意见作为法院裁定的依据之一,从而体现司法权的公开、透明及多方参与性,积极回应群众对刑罚执行领域司法公正的期待。 从立法层面言,《宪法》第 129 条规定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 ” ,《刑事诉讼法》第 265 条规定 “ 人民检察院对执行机关执行刑罚的活动是否合法实行监督。 如果发现有违法的情况
原因分析 (一)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 社会转型期使青年干警面临着巨大的生活压力,加剧了对经济利益的依赖,淡化了理想信念。 社会转型期的一个重要的现实就是主流价值的陨落 和对经济利益的依赖度增加。 作为青年干警的 “80 后 ” 和 “90 后 ” ,没有经过集体主义和主流价值的熏染,对法院工作的忠诚度相对薄弱,而家庭和个人则在青年干警心目中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抚养老人、购买住房
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 等具体要求,为司法行政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司法行政系统干部要牢记十九大报告的主题,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切实把十九大精神贯彻落实到司法行政各项
行了部署。 以其思想和基本方略为指引,以具体工作部署加之贯彻落实,相信新的征程一定能按期走完,既定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总而言之,不可质疑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已经站起来了、富起来了。 在进入新时代伟大历史转折期,党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了新思想及基本方略,并对其工作进行了具体部署。 只要我们秉持 “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 ” ,在新征程中人人不遗余力,个个添砖加瓦。 坚信,再奋斗 3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