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行政戒毒场所劳动工作建设调研报告内容摘要:

一岗位分类, 明确岗位职责要求,促使每名民警找准定位,知晓我要干什么、我要怎么干。 创新戒毒人员管理,结合 “ 四三二 ”戒毒模式的实施,在回归适应期,通过模拟社会职工管理,强化戒毒人员的员工意识和身份认同,激发戒毒人员参与劳动热情。 强化产品质量管理,着力提升加工产品质量和企业美誉度。 强化民警及戒毒人员的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让 “ 质量就是效益 ” 的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教育培训,提升戒毒人员素质。 对戒毒人员除了利用社会力量组织职业技能培训外,重点开展 “ 以师带徒 ” 岗位培训,提高培训针对性,加强生产过程管控,提高劳动技能,杜绝 未经培训就上岗的现象,保证流水线正常运作,确保产品质量。 加快加工设备“ 三化 ” 建设步伐,提高加工工效及加工质量。 强化习艺劳动功能定位,着力提升戒毒康复效果。 牢固树立“ 服务戒治,规范管理,增强素养,提升效能 ” 的理念,坚持将戒毒人员素养培育作为生产劳动管理的重中之重。 在生产劳动项目选择上要注重环保、安全、无污染,要有利于戒毒人员劳动保护和戒毒康复;在项目工序安排上要注重流水性和协作性、要有意识地训练戒毒人员的团队合作意识;同时要注重项目的技术性、效益性,为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创造实质性支持,切实提高他们 回归社会生存技能,让戒毒人员能够靠自己的劳动能力和技术专长,立足于社会,生存于社会。 探索实践新的经济增长方式,着力提升劳务加工经济效益。 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坚决摒弃单纯靠拼时间拼人力的粗放增长方式,实现由 “ 时间依赖 ” 向 “ 效率依托 ” 的转变。 加强对青年民警、生产管理骨干专业化技能培训,通过外出跟班学习,到合作厂家、兄弟单位参观交流等形式,提高管理者自身技能水平,逐步达到内行管理、内行接单、内行跟单。 积极探索多元化激励模式,对生产管理取得良好业绩的民警可以采取安排参观学习、培训、考核加分等多种激励形式,调动民警生产管理热情。 逐步提高戒毒人员适度劳动报酬提取比例,实行由基础报酬、岗位报酬、奖励报酬三部分组成的劳动报酬结构,将财政划拨的基本生活费作为基础报酬、不同工种完成劳动任务的发放岗位报酬、劳动超产部分按比例发放奖励报酬,最大程度发挥劳动报酬激励作用。 (二)推动劳务加工生产提挡升级。 按照 “ 提档升级、提质增效 ” 的总要求,以规模化、规范化、专业化为主攻方向,以布局调优、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选适宜的生产劳动项目,不断满足戒毒人员劳动康复、回归就业需要,促进全省戒毒系统劳务加 工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实现场所经济稳中有进、经济运行质效明显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推动产业结构升级。 一是实施加工业发展规划。 全面推进劳务加工生产装备、管理、技术、项目、产品提档升级工作,逐步实现产品品质由低档向中高档转变、项目接单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变、管理方式由粗放式向规范化转变。 二是优化加工项目布局。 进一步优选项目、优选客户,着力接大单、接长单,形成规模化效益。 每个单位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