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担保行业动态(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的所有融资品种,审批融资余额最高可达 202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 2年,包括本、外币短期流动资金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进口开立信用证、非融资类人民保函、出口押汇(出口贴现)、质押、保证,抵押品可以是房产、机器设备、土地使用权、流动资产和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1 页 共 43 页 收费权等,也可接受大中型企业或专业担保公司提供保证。 江苏工行“开闸放水”给小企业贷款( 5/11) 10日,工行江苏省分行宣布,截至 4月末,工行小企业贷款余额突破 1000亿元,而江苏工行为省内 5124户小企业提供的贷款余额为 ,增量位居全国工行系统第一。 小企业贷款不良率仅为 %, 远低于该行 %的不良贷款率。 目前小企业户数已占江苏企业总数的90%,对 GDP和税收的贡献度也超过 30%。 【消费信贷】 沪上银行紧盯开发商资金问题 房贷再入审慎另册( 5/12) 央行上海总部日前发布了《上海市信贷投向指引 (2020年修订 )》,再次将房地产业列入 “审慎类信贷之中。 《指引》分为信贷投向支持类、审慎类、限制和禁止类等三大类。 6 审慎类主要是对存在贷款、投资、产能增长过快的行业和企业,对贷款资金流向监控困难以及蕴含潜在风险的行业和企业,要求金融机构采取审慎态度,坚持信贷原则,严格贷款条件,加强 贷款风险管理。 7 限制和禁止类主要是根据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上海市淘汰劣势产业 “十一五 ”规划和央行制定的信贷政策法规,对列入限制类、淘汰类、非鼓励类和禁止类的行业与企业,要求金融机构限制或禁止发放贷款。 央行邀地产商下周议 房贷首付 ( 5/12) 近日有报道称,央行将提高购房首付比例至五成。 一位金融界人士表示,近期央行确有可能出台相关指导意见,建议各地商业银行上调部分按揭购房的首付比例至三到四成,但五成的说法有点夸大。 另据了解,央行将于下周邀请多家地产公司开会,预计相关政策将于近期出台。 高校 成为建行信用卡业务新重点( 5/12) 最近两天,中国建设银行行长常振明接连出席了中国建设银行与吉林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信用卡首发式。 这似乎说明,高校已成为建行信用卡业务的一个新的重点。 上海市场个人房贷并未反弹( 5/11) 央行上海总部昨天发布的 2020年 4月份信贷运行报告显示,截止到 4月份,上海市个人住房贷款已连续 10个月递减。 央行上海总部表示,虽然 4月份个人住房贷款降幅趋缓,但预计个人住房贷款真正走出跌势还有待时日。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2 页 共 43 页 外资银行窥视国内个贷市场( 5/10) 由于国内其他商业银行个人住房贷款开始步入快 速发展轨道,2020年,工、农、中、建四大商业银行的绝对领先地位已经受到挑战。 并且,随着2020年外资银行将获准开展人民币贷款业务时间表的到来,外资国内各银行推陈出新,四大行在个人住房贷款方面的优势地位将受到挑战。 日前面世的《2020年房地产蓝皮书》分析了个人住房贷款的新趋势。 固定房贷利率受追捧( 5/10) 自 4月 27日,央行宣布上调了贷款基准利率 ,一度 “叫好不叫座 ”的固定利率房贷受到热捧。 在央行宣布上调了贷款基准利率的第二天,建设部也宣布从 5月 8日起,将各档次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上 调。 这使得市民觉得金融市场已经进入一个加息预期,因此固定利率房贷的吸引力骤增。 银行动向 【行业动态】 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年内启动( 5/12) 中国银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李祥玉昨日表示,年内该协会将推出银行业从业资格考试,拟推出的考试包括:风险管理和个人理财。 民资进入银行面临双重挑战 :模式费解 门槛仍高( 5/12) “十一五 ”规划期间,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特别是银行业改革将迈出新的步伐。 民资进入的门槛有望降低,更多的中小型银行可能出现,多层次的银行组织体系有望建立。 然而,当无须继续争论民营 资本是否可以进入银行业之时,我们又面临着双重的挑战:一是来自机制 ——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制度环境;二是来自监管 ——高水平、专业化的现代银行监管体系。 1.模式颇费思量 迄今为止,真正的民营银行还只有民生银行一家,其它进入银行业的资本都是以参股的形式介入。 这样看来,民资通过新设机构进入银行的 “路 ”,似乎已经被 “堵死 ”了。 民营资本以产权改造方式进入银行业,也是目前业界探讨的一种方式,但成功的关键在于在改造过程中明晰产权关系,建立起有效的治理结构和约束机制。 民营资本入股中小型城市商业银行也是一种可行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较为普遍,但往往容易游走于两个极端 ——要么是股东控制董事会将其变成提款机,要么是只拿分红不理事。 2.监管门槛仍高 根据中国银监会公布《中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和《外资商业银行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境内非金融机构要作为股份制商业银行的发起人,门槛相对较高。 而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企业将被拒之门外: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存在明显缺陷;关联企业众多、股权关系复杂且不透明、关联交易频繁且异常;核心主业不突出且其经营范围涉及行业过多;现金流量波动受经济景气影响较大;资产负债率、财务杠杆率 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等。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3 页 共 43 页 银监会计划推出存款保险制度( 5/10) 银监会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正在制定计划推出存款保险制度,保护储户在银行出现流动性危机时免受损失。 依据美国模式,政府将成立一家专门的机构为银行存款提供保险,银行按一定比例缴款。 另有银监会官员说,他们已通知在华开办零售银行业务的外资银行,为加入存款保险体系对在华业务的法律地位进行重大调整。 这意味着外资银行可能需要把在华分支机构变成在中国注册成立并管理的公司。 银监会逐月下发银行客户黑名单 工行拒贷 4778起( 5/9) 自去年银监会宣布非现场 监管信息技术平台 (“1104”工程 )取得重大进展以来,银监会就通过该系统每月向全国各家银行提供银行业不良信用法人和个人贷款客户信息。 工行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仅今年一季度,工行使用上述系统的信息,而作出拒贷决定的笔数和金额就高达到 1558笔和。 截至今年 3月 31日 ,该行根据该系统信息累计拒绝不良信用客户再融资共 4778起,金额共 ;在贷后管理中预警不良信用客户 165户,金额达 242亿元。 央行牵头规划金融十一五 分业监管现状待变( 5/8) 中国金融业正在全力备战 2020年年底 “大限 ”; 而外界一直关心、甚至诟病的 “铁路警察各管一段 ”式的 “一行三会 ”的金融业监管模式,可能很快也会有所改变。 由央行牵头制定的金融 „十一五 ‟规划,估计 6月份就能拿出初稿,然后上报。 【各银行动向】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 工商银行:与高盛正紧锣密鼓启动 7+1合作计划( 5/10) 工行新闻发言人透露,该行与高盛共同制订了一个 “7+1”合作计划。 所谓 “7”,就是双方成立了 7个联合工作小组,负责合作项目的具体实施,它们分别是公司治理、风险管理、资金交易、资产管理、公司与投资银行、不良贷款管理、员工培训小组。 此外的“1”,则是由工行控股的香港上市银行 ——工银亚洲将在发债及融资等方面与高盛在国内及国际市场上展开合作。 工商银行: 38亿美元境外资金注入工行( 5/9) 从工商银行了解到,该行已与高盛集团、安联集团和美国运通公司完成资金交割。 根据此前签署的入股协议,工行这 3家境外战略投资者总计投资 38亿美元,购入工行新发行股份 股,股权比例总计为 %,这是迄今为止境外投资者对中国金融业最大的单次投资。 工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自 2020年 4月获得国务院批准后,工行的股份制改造一直在紧锣密鼓进行。 截至目前,该行 的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指标均已达到银监会规定的上市银行标准。 此次资金交割完成后,工行已初步确立多元化股权结构。 据称,工行将于 10月赴港上市。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4 页 共 43 页 工商银行:一季度拒贷 3亿多 不良信用客户难过关( 5/9) 因客户存在不良信用记录,中国工商银行一季度先后拒绝 1558笔融资申请,金额高达 元。 在这些被拒贷申请中,公司贷款 31笔,个人住房贷款 219笔,消费贷款 196笔,个人经营贷款11笔,银行卡 1101笔。 工商银行、中国银行: 680亿元可疑类资产寻买家( 5/8) “五一 ”长假后,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将在杭州推介 680亿元不良资产。 此次将共有不良资产包120多个,单个不良资产项目 100多个,均来自 2020年市场收购的工行、中行可疑类资产。 长城公司着重指出,此次推介包括不良资产和金融服务产品。 “金融服务产品 ”是指长城公司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需求,提供财务顾问、委托代理、信托、资产证券化等后续的专业服务。 “投资者可以选择不买断不良资产,而是和我们一起合作不良资产的信托、资产证券化项目。 ” 信托和资产证券化项目是资产管理公司近来热衷的不良资产处置方式。 市场人士认为,一方面是资产管理公司在探索市场化不良资产处置 手段,提高回收率;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二次剥离的可疑类不良资产在资产质量和担保抵押方面都相对不错。 中国银行:预测今年盈利不少于 330亿元( 5/12) 中国银行昨日在香港召开对机构投资者的非正式推介会。 《第一财经日报》获得的初步招股书显示,中国银行向全球发行的准确数字是 H股,相当于扩大发行后中国银行总股本的%,国际配售占 ,在香港对散户的公开招股占。 每股的初步招股价为 到 3港元,分别相当于 2020年预测市盈率的。 中国银行:或超建 行成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 IPO( 5/11) 目前,中行已经吸引了中国人寿、平安保险以及香港富豪李嘉诚等 12 家投资机构认购,认购总值约 ,约占此次集资额的 20%。 中行首次公开发行( IPO)可能大幅增加融资额,最多达到 98亿美元。 由此,中行有望超过建行成为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 IPO。 建设银行:加大自检自查力度内部交叉审计生效( 5/10) 建行的内部交叉审计初尝成果,日前从建行获悉,该行河南漯河一家支行的严重违规经营问题被上海的审计分部发现,业内人士指出,国有商业银行加大自检自查力度,凸显出 股改对银行的风险内控带来实质性的提高。 据介绍,在 2020年建行总行组织对 12家一级分行进行内部交叉审计中,由上海审计分部在对河南省分行进行全面业务审计时,发现漯河黄河路支行存在严重的违规经营问题。 建行有关人士透露,这是建行自股份制改造以来,推进内部审计垂直化改革、加大内部交叉审计监督所取得的一项重要成果。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5 页 共 43 页 农业银行:向厦门台资企业提供 300亿元信贷支持( 5/9) 中国农业银行授权厦门市分行在未来 5年内向厦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优质会员及重点台资项目提供 30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中国农业银行厦门市分行与厦 门台商投资企业协会 8日在厦门正式签署了这项战略合作协议。 据了解,厦门是台商到大陆投资的主要地区之一。 截至 2020年底,在厦台资企业超过 2700家,实际利用台资 53. 5亿美元;今年以来,台商在厦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厦门与台湾产业对接、互补、互动的领域不断扩展。 介绍,此前经中国农业银行总行批准授权的对厦门台资企业综合授信总额已近 100亿元人民币。 【政策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