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招商局总结及计划内容摘要:
纪委第十八届七次全会精神的学习,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等内容,严格落实 “ 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 ” 专题警示教育,并以陈树隆、杨振超、周春雨、巫希平、宋家传、刘亚等反面典型,着力开展警醒、警觉、警戒 “ 三警教育 ” ,并赴陈集乡瞻仰烈士陵园,开展现场教育,组织瞻 仰、党员宣誓,重温入党誓词。 通过思想教育,着力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优化政治生态,建设正气充盈的党内政治文化。 二是不断强化党员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党员队伍管理长效机制,通过机关党建 “ 灯下黑 ” 专项整治,着力加强机关党员的管理,使党员管理逐步走向了制度化、规范化。 第一,建立党员学习制度。 以 “ 三会一课 ” 为依托,不断提高党员的政治理论水平,使广大党员永葆思想先进性。 第二,建立监督和约束机制。 对党员干部严格要求,对党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要求党员积极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 把自己置于党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下。 第三,通过 “ 讲政治、重规矩、作表率 ” 专题警示教育活动,召开组织生活会、专题讨论会,对照检查党员在工作、思想、生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坚持立行立改,列出党员整改 “ 三个清单 ” ,履行承诺。 三是着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第一,落实主体责任,党组织书记亲自抓、负总责,领导班子成员各负其责,充分解决好 “ 谁来抓 ”的问题。 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局领导班子每一名成员都有责任。 第二,抓党风廉政教育引导防腐败思想。 以专题警示教育和党风廉政教育为契机,通过学习《廉政规定》、《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 准则》及《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活动,对全体干部的思想进行一次全面洗礼,增强廉洁从政观念,通过增强政治责任心,切实以对党的事业、对本职高度负责的精神。 通过专题警示教育活动,不断打牢了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为党风廉政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第三,以廉政行为筑牢防腐败根基。 利用召开专题会、民主生活会、专题警示教育讨论会等形式,加强警示教育,强化党员的廉政意识和法纪观念,通过强化警示教育,提高党员的自我约束能力,律己意识。 一方面抓好典型教育,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根基;另一方面开展反面 教育,组织党员干部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等,以案说法,切实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 四是认真抓好宣传思想等各项工作。 结合招商引资工作实际,按照上级的要求,积极组织开展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 “ 两学一做 ” 教育活动,认真落实宣传思想、依法治县、文明创建、国家安全、计划生育。县招商局总结及计划
相关推荐
宽途径,深化内容 深入学习《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两部党内法规和《 **省党风廉洁建设党委主体责任追究办法(试行)》、《 **省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办法》,组织中心组成员逐章逐条地学习研读《追究办法》和《实施办法》原文,正确把握《追 究办法》和《实施办法》制定的背景和原则,准确理解《追究办法》和《实施办法》的主要内容和具体要求
不断完善智慧政务平台。 一是依托省市政务服务平台,积极推进行政许可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向网上审批平台集中。 目前,全县 42 个单位的255 项行政许可事项全部 “ 上网 ” ,网办率达到 80%。 今年以来,中心各窗口通过政务服务平台共办理行政许可事项 4820 项,按时办结率为 %。 我县公共服务事项已完成梳理、审核、上报,即将纳入政务服务平台运行,实现政务服务事项 “ 一站式 ” 办理、 “
充分发挥电视台、报纸、网络等媒体宣传的力度,宣传推介项目,完善网络招商;大力实施情感招商,利用春节或节假日期间在外乡友回家探亲的时机,加强与企业的联系与沟通,捕捉招商引资信息,拓展招商引资渠道,大打招商情感 战,以真情真意打动投资者,力促企业落户 **。 (四)精心储备招商项目。 广泛搜集重点产业转移和大企业投资合作信息,更新充实招商引资综合性项目册、专题项目册,建立目标企业库、重点客商库。
困户全覆盖选派结对帮扶责任人 415 名,落实帮扶工作经费 180 万元,确保帮扶工作落地见效。 二是发挥企业力量。 落实 “ 万企帮万村 ” 精准扶贫行动,引导 29 家企业采取产业扶贫、商贸扶贫、就业扶贫、捐资扶贫、智力扶贫等方式,全覆盖结对帮扶贫困村,免费培训贫困人口 300 余人、实现 100 余人就业、年度发放工资超过 300 万元,采购各类农副产品 30 余万元
办法解决,以及行政审批中互为前置条件,要件多、环节繁、时间长,重大项目审批不开通 “ 绿色通道 ” ,投资项目不实行在线并联审批、 “ 多评合一 ”“ 联合验收 ”。 、限时办结制等形同虚设,基层执法和窗口服务单位一次性告知制、服务承 诺制等不落实,应当提供的服务不提供,应当办理的事项不办理,或者要求群众提供各类实无必要的证明和手续,办事折腾群众;服务群众意识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