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气象局20xx年工作总结和20xx年工作思路内容摘要:

建设并投入使用。 海雾监测系统项目是北仑气象 “ 十三五 ” 规划的第一个实施项目,该系统以毫米波气象雷达为主,能见度仪、天气现象仪为辅,通过反演生成含水量和能见度信息实现实时监测和预警。 该系统将对北仑港区及航线周边的雾的形成、消散以及强度变化进行监测,为海雾的预报预警提供实况依据。 为港口提供更为及时精确的气象服务, 满足北仑港口航道对气象服务更高的专业性需求。 该项目已完成竣工验收,目前进入项目评审和财务决算阶段。 (二)启动暴雨精细化工程建设,增强监测预警能力。 全面启动暴雨精细化工程建设,预计建设工期 2 年,包括综合探测系统、数据中心、预报预警会商系统、暴雨精细化软件系统四个方面建设内容。 (三)年内完成梅山项目决算,大榭北、二期码头区域自动气象监测站迁移升级,以及北仑区国家气象站无人值守方案及配套建设。 四、社会管理职能继续加强 (一)积极推进 “ 最多跑一次 ” 工作。 全面梳理公布 “ 最多跑一次 ” 事项,主动配合完成 “ 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 等改革工作,所有气象行政审批事项和公共服务事项均实现最多跑一次,全部在浙江政务服务网公布,实施了办事流程优化,全面实现 100%“ 最多跑一次 ”。 率先启用电子印章,使升放无人驾驶自由气球或者系留气球活动审批和气象证明(公共服务事项)可实现 “ 零上门 ” 办理,实现让数据 “ 多跑路 ” ,让群众 “ 零跑腿 ” 的目标。 同时推进 “ 最多跑一次 ”事项电子化归档工作。 推行 “ 双随机,一公开 ” 监管机制,制定本单位《双随机抽查规范事中事后监管工作实施方案》,公布监管人员信息库与监管对象信息库。 另外还将结 合 “ 互联网 +政务服务 ” 工作要求,梳理资料共享清单,与其他部门共享材料、调用材料,减少办事群众多窗口重复提交材料数量,切切实实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二)根据国务院《关于优化建设工程防雷许可的决定》及国家、省、市气象局关于贯彻落实《决定》的文件要求,多次与审管办、住建等相关部门进行对接,从今年 1 月 1 日开始按新的规定范围进行业务审批。 8 月,由区政府召集气象、住建、水利等 10 余部门召开防雷管理会议,对上级部门落实《决定》的要求进行再部署,区政府办公室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雷安全工作的通知》(仑政办〔 2017〕101 号),进一步明确防雷许可职能调整的衔接落实和建立防雷安全监管责任体系的要求。 (三)巩固易燃易爆危化场所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总结提练 8条监管长效机制,分别为:加强对重点单位动态监管;强化气象服务举措;与安监部门加强协作;全面摸排危化场所底数;加强防雷安全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