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几点思考内容摘要:

,群众自编自演,通过身边人演身边事说身边法,专业人士现场解答,得到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领导的充分肯定。 四是法律便民服务中心对惠民便民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在羊木镇建成了广元市首个法律便民中心,融 “ 看、读、学、询、娱 ” 为一体,实行 “ 一站式受理 ” 和 “ 调处服务一体化 ” ,极大 地方便了群众对法律知识的需求。 五是普治工作区域联动收到良好效果。 与陕西省宁强县签订了百里党建示范走廊联建、百里文明新风走廊共建、边境治安联防、专项执法联动、纠纷化解联调、法制教育联宣等方面的协议,实行 “ 大普法 ” ,推动 “ 大稳定 ” ,促进 “ 大和谐 ”。 六是 “ 订单式 ” 普法、 “ 靶式 ” 普法增强了普法的实效性。 向群众发放普法意见征求表,广泛听取乡镇和部门的意见,按需求进行 “ 订单式 ” 普法,增强了普法的效果。 针对重点工程、重点工作和敏感时段、敏感地区、敏感人群,开展 “ 靶式 ” 普法,实行 “ 一对一 ” 教育,增强普法的主动性和针对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个别地方认识不到位,重视还不够。 在部门表现为:重执法轻普法,重处罚轻教育, “ 谁执法谁普法 ” 流于形式,落实不够到位;在乡镇表现为:重发展轻法制,重稳控轻宣传,没有与经济工作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 一些领导干部和执法人员不注重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不会或不愿运用法律手段解决问题,习惯于用行政手段进行社会管理,工作中有 “ 越位 ” 、 “ 错位 ” 、 “ 不到位 ” 和 “ 花钱买平安 ” 现象,甚至知法犯法、循私枉法和以罚代法。 (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发展极不平衡。 总体上讲,机关好于乡镇,执 法部门好于综合部门,行政机关好于企事业单位,公路沿线好于边远山区。 从区域上看,农村仍然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薄弱环节。 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存在人员难集中、时间难安排、资金难保障、效果难体现等问题。 从人群分布看,外出务工人员、青少年、流动人员、企业职工仍然是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难点。 从行业上看,个体工商户普法难度较大,存在问题较多。 从社会层面看,征地拆迁、安全生产、劳动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的宣传深度不够。 (三)法制宣传教育的实效性还需进一步提高。 从宣传层面来看,普法教育形式缺乏创新和针对性,发放资料、举办讲 座等仍是宣传的主要方式,突击性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