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亚洲保险公司竞争力排名研究报告(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一,计算 Q=10/σ;第二,如果得分( z)大于 Q, 就将( z)乘上 1;否则,就直接使用标准化后的得分( z)。 在调整标准化得分之后,我们为每一指标因素设定了权数。 在 2020 年的基础上,我们根据亚洲保险公司竞争力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六项测试 指标的因素及其权重都进行了调整。 根据行业专家的建议,我们设定市场规模和资本能力测试的权重为 %,准备金测试的权重为 10%,盈利能力测试的权重为 25%(这一因素是基于公司 2020 至 2020 年四年的加权平均值,权重分别为 10%、 20%、 30%和 40%)。 流动性测试的权重为 15%。 稳定性测试的权重为 15%,其数值取 2020 和 2020 两年的加权平均,权重分别为 40%和 60%。 为了获得一级指标的总得分,我们为一级指标所含的各二级指标再设权重从而算出该一级指标的加权总得分。 然后根据各一级指标的权重分 配计算出总得分。 最后按总得分排列出总排名和一级指标排名前 100 的寿险和非寿险公司。 问卷收集 为了在综合研究中建立更精确的模型,我们开展了公司管理层问卷调查,并在香港举办的第九届保险公司 CEO 峰会上采访了 15 位 CEO 和此行业的专家。 我们也在《亚洲保险评 论》、《 21 世纪经济报道》和美国加州州立大学富乐顿分校保险研究中心网络上发布了我们的问卷。 除此之外,我们联系了中国大陆、印度、新加坡、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各大保险公司参与这次管理层问卷调查。 一共收集了 44 份有效 管理层问卷。 收集来的 44 份管理层问卷中,有 61%来自中国大陆, 23%来自韩国, 7%来自中国台湾, 2%来自中国香港, 2%来自日本, 2%来自新加坡, 2%来自印度尼西亚。 从答问者的职位来看, 9 位是 CEO、副总裁或总经理, 5 位是 CFO 或者法务总监, 10位是部门高管,剩余的 20 位拥有其他头衔或是没有透露具体职位。 63%的问卷回复来自寿险公司, 37%来自非寿险公司。 (表二)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竞争力:两要素重要性居首 我们的调查主要涉及六大财务要素(市场规模、资本充足 性、准备金、盈利能力、资产流动性以及经营稳定性)与保险公司竞争力的关联程度。 总体来讲,受访者认为最重要的财务要素为资本充足性以及盈利能力。 在 15的区间范围内, 1 代表最不重要, 5代表最为重要,受访者们皆认为这两个要素的重要性在 以上。 (图三) 受访者的观点在寿险和非寿险上略有不同。 关于寿险公司,资本充足性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要素,其重要性为 ;盈利能力以及准备金并列为第二重要要素(两者的重要性皆为)。 而对于非寿险公司而言,盈利能力被认为是最重要的要素(重要性为 ) ,第二重要要素才是资本充足性(重要性为 )。 当被问及 9 个非财务要素(监管及法制建设、市场状况、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客户服务、产品创新、员工素质、信息系统和整体名声)的重要性时,受访者认为它们对公司竞争力的影响几乎同等重要,其中客户服务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评价略高(两者的重要性皆高于)。 (图四) 根据问卷结果,寿险和非寿险受访者的回复略有不同。 非寿险公司通常认为高质量的客户服务是成功的关键,但寿险公司则认为风险管理最为重要。 同时,不同国家 /地区的回复结果也有所不同。 例如,中国大 陆的保险公司认为风险管理最为重要,其重要性为 ,然而,韩国的保险公司则认为客户服务最为重要,其重要性为。 除了问卷涉及到的上述 9 方面,受访者还指出,政府政策支持、品牌、服务便利性、政府合作、创新能力、股东目标一致性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也是影响公司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理想资本结构之辩 大部分受访者认为公司资本结构影响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根据他们的观点,国有资本的影响力最大,其次是海外资本,私有资本的影响力最小。 然而,由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各类资本的影响力也不能一概 而论。 例如在中国,国有资本被认为是资本结构中影响力最大的资本(其影响力评分为 ,满分为 5 分),然而在韩国,国有资本的影响力评分是最小的,只有。 该评估也是基于 15 的区间, 1 代表影响力最小, 5 代表影响力最大。 总体来说,受访者认为目前资本结构中 33%来自于国有资本, 29%来自于海外资本,剩下的 38%来自于私有以及其他资本。 必须指出,这一结构组成基于受访者的个人意见,并不一定能反映准确或实际的资本结构。 受访者认为,理想的资本结构应该是大约 31%的国有资本, 29%的海外资本,以及 40%的私有及其他资本。 问卷结果显示,国有资本应该降低,私有资本应增加。 但是关于理想资本结构的回答也因国家而异。 中国受访者认为, 48%的资本应为国有,31%为海外资本, 21%为私有及其他资本。 韩国受访者认为理想的资本结构应为 3%的国有资本, 23%的海外资本,以及 74%的私有及其他资本。 中国以及韩国的受访者都认为私有资本的增加有助于现有资本结构的改善。 CEO 薪酬结构差异 根据问卷结果,保险公司的董事会大部分由公司管理层组成( 53%)。 其余为行业专家( 12%),前任监管人员或政府 官员( 10%),学者( 9%),以及其它代表( 16%)。 48%的问卷回答 CEO 年薪从 $20 万到 $50万不等,但非寿险与寿险的结果仍存在差别。 就非寿险公司而言, 20%的 CEO 年薪从 $50 万到 $100 万之间, 40%的 CEO 年薪在 $20万与 $50 万之间;但是,就寿险公司而言,只有 13%的 CEO 年薪在 $50 万与 $100 万之间,大部分 CEO(53% )的年薪介于 $20 万到 $50 万之间。 CFO 的年薪分布则较为平均。 年薪在 $10 万到 $20 万之间的占 27%, $20 万 到 $50万的占 27% , $10 万 以内的占 27%。 但是非寿险与寿险的行业差别是巨大的。 非寿险方面,年薪幅度在 $10 万到 $20万之间的占 37%, $20万到 $50 万之间的有 18%。 寿险方面,年薪幅度在 $10 万到 $20 万之间的占 20%, $20 万到 $50 万之间的占 33%,很明显寿险业 CFO 的收入比非寿险业的要高。 客户服务能力:理赔效率 客户满意度是一个重要的非财务要素。 根据问卷结果, 79%的公司有开设 7 天 24小时的客户服务热线来提供保险产品售后服务。 100%的韩国公司开设此热线服务, 93%的中国公司开设这一服务。 总体而言,所有的非寿险公司都有此项服务,而寿险方面设有此项服务的公司只有67%。 平均来看, 12%的公司需要用 10 天或以上的时间来处理一项理赔, 23%的公司需要 6到 9 天, 58%的公司需要 3 到 5 天,剩下 7%的公司只需用 1 到 2 天。 虽然每个公司理赔情况不一,但问卷数据表明,处理一项索赔的正常时间为 3 到 5天。 13%的非寿险公司需要用 10天或更长的时间来处理一个个案, 12%需要 6 到 9 天, 69%需要 3 到 5 天,剩下的 6%需要 1 到 2 天。 11%的寿险公司需要 10 天或更久来处理一个个案, 30%需要 6 到 9 天, 52%需要 3 到 5 天,剩下的 7%需要 1 到 2 天。 在中国, 18%的公司需要 10 天或更长的时间来处理一个个案, 26%需要 6 到 9 天, 52% 需要 3 到 5 天, 4%需要 1 到 2 天。 在韩国,没有一家公司是需要用 10 天或更长时间来处理一个案件的, 20%的公司处理一个案件需要 6 到 9 天, 60%需要 3 到 5 天,余下 20%需要 1 到 2 天。 市场能力: 91%公司推新品 在市场能力这方面,因为产品创新对公司竞争力举足轻重,所以我们在问卷中询问在过去三年之中,保险公司是否有推出新产品以及新产品所带来的 保费收入。 问卷结果显示 91%的公司有新产品推向市场。 过去三年间, 94%的非寿险公司有新产品推向市场,但只有 89%的寿险公司有新产品面世。 过去三年间, 96%的中国公司有新产品面市, 90%的韩国公司有新产品面市。 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也各不相同。 根据问卷结果,所参与的非寿险公司中, 51%的公司提供所有的保险业务, 20%仅提供商业保险业务, 29%仅提供个人保险业务。 所参与的寿险公司中, 28%的公司提供所有的保险业务, 19%仅提供健康保险业务, 37%仅提供人寿保险业务, 16%仅提供年金业务。 问卷 结果显示,只有 43%的公司拥有 ISO9000 或 9001的认证。 60%的非寿险公司拥有此认证,相比之下,只有 32%的寿险公司拥有此认证。 其中拥有此认证的中国公司和韩国公司比例分别为 40%和 48%。 我们的问卷还涉及销售人员平均产出。 根据问卷结果,绝大部分中国公司的答案是 $10万以内( 55%);这一比例与韩国的结果形成鲜明的对比,绝大部分韩国公司的答案是 $25万或以上( 45%),回答 $10 万 到 $15 万 的占 22%, 10 万及以下的占 22%。 平均而言,每个公司与 17 个再保险公司有业务合同,其中 5 个 为国内再保险公司, 12个为海外再保险公司。 86%的公司设有专门部门处理再保险业务。 94%的非寿险公司以及81%的寿险公司设有此类专门部门。 89%的中国保险公司和 80%的韩国保险公司设立了专门处理再保险业务的部门。 投资决策 我们也调研了保险公司的投资决策情况。 大部分公司投资决策由董事会和投资委员会决定。 需要征得董事会同意的投资额度通常为 100 万到 500 万美元以上。 权重新调整 对于过去研究中所设定权重是否需要重新调整的问题,我们也征求了受访者的意见。 总体来讲,反馈 的信息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市场规模、资本充足性与稳定性测试的权重,减少准备金和流动性测试的权重。 本研究采纳了他们的一些意见,将市场规模和资本充足性测试的权重从 15%增加到%,稳定性的权重从 10%增加到 15%,准备金和流动性的权重分别从 15%、 20%减少至 10%、 15%, 盈利能力权重维持 25%不变。 第三部分:亚洲与中国前十名保险公司财务分析 1. 亚洲保险公司 前十名 2020 年寿险公司 排名与分析 鉴于和其他八个国家相比,马来西亚的会计准则不同、日本的市 场规模过于庞大,我们发布了两个版本的排名报告:一个包括日本和马来西亚,一个不包括它们。 其目的是展示更有对比性的亚洲保险公司排名。 两份排名中,同一家保险公司的名次有差别,是因为我们使用不同的平均值和方差进行重新计算了整体排名。 即包括日本和马来西亚公司的数据时,样本平均值和方差与不包括他们的是不同的,这导致了某些公司可能在这两类排名中的次序有明显不同。 下面的排名分析是基于亚洲前 100 名人寿保险公司(不包括日本和马来西亚。 因版面有限,此次仅刊登这一排名,包含他们的排名详见此后单独印刷的报告全文。 ) 在前 100名人寿保险公司里,韩国有 20 家,接下来是泰国 19 家,中国大陆 18家,中国台湾 18 家,印度12 家。 在前 50 名的人寿保险公司里,韩国 18 家,接下来是中国台湾 8 家,中国大陆 7家。 在 2020 年 AIC 前 100 名排名里,中国香港有 13家保险公司,但 2020 年只有 2 家出现在名单里。 这是因为有些香港保险公司的财务数据无法及时获得 , 所以在 2020 年 AIC 排名里我们只有少数香港保险公司。 亚洲前 10 名的人寿保险公司主要包括中国和韩国的公司: 5 家中国保险公司(比 2020年 AIC 排名增加 2 家), 3 家韩国保险公司 , 1 家中国台湾保险公司, 1 家印度公司。 但是在盈利能力指标测试里,前 10 名里有 6 家新加坡保险公司,无一为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保险公司。 一般来说,和新加坡保险公司相比,中国大陆、韩国、中国台湾的保险公司拥有更庞大的市场规模(基于保费收入和资产)。 虽然市场规模只占了 %的权重,但是在总排名里还是影响巨大。 作为稳健性检验,我们在市场规模测试中采取了对数的方法,但取对数的排名结果与没取对数计算的排名结果并没有显著的改变。 以下是本次亚洲保险公司竞争力排名中前十名寿险公司的详细情况。 第 一名: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寿在 138 家亚洲寿险公司中位列第一。 它拥有第一大的保费规模( 430亿美元的资产)以及第二大的资产规模( 1450亿美元)。 中国人寿是国内第一家同时在纽约、香港、上海上市的保险公司,也是全球资本规模最大的人寿保险上市公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