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如何运用新媒体开展妇女工作的探索与思考内容摘要:

新媒体的维护、管理和开发工作,影响了新媒体功能和作用的发挥。 所以,在未来一个阶段,市妇联还需要在以下几方面集中发力,扩大实效。 (一)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为 “ 掌上妇联 ” 注入持久动能。 新媒体的运用已经成为妇联组织的常规工作,为了让新媒体持续发挥作用,需要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完善保障措施。 具体而言,就是指针对 “ 掌上妇联 ” 工作的 需求,增设新机构,明确其职能,保障其资金,健全其考核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并以此全方位推动妇联自身活动方式、工作流程、评价机制的改革创新,努力促进网上与掌上、线上与线下工作的深度融合。 (二)完善组织架构,扩大新媒体受众面。 依托 **女子学堂微信群,邀请活跃粉丝建立虚拟妇联组织,使之成为妇联与粉丝之间的桥梁。 通过线上线下的活动,凝聚粉丝、组织粉丝、引导粉丝、服务粉丝,最大限度团结群众,进而提升舆论掌控力。 同时,在官网、官微增设妇女群众感兴趣的内容和互动版块,比如家庭教育网络课堂、妇女维权在线法 律咨询、家庭生活、家政培训等服务内容,让更多的群众自动认同、接纳官网、官微,从而扩大新媒体的受众面。 (三)吸纳新生力量,加强技术人员队伍建设。 要想借助新媒体打开妇联工作新格局,建立一支素质过硬、业务过强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队伍尤为重要。 市级层面,建立专门的新媒体工作团队,负责网站的维护,妇联微博和微信公众号的信息更新。 这个团队最好涵盖妇联工作者、新媒体从业者、网络活跃者、热心志愿者及妇联相关工作联系部门工作者等等。 通过多领域人员的参与,力争在报道内容、报道形式上有所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的报道风 格,以此吸引粉丝的点击,扩大自有媒体的影响力。 乡镇层面,借助妇代会改建妇联的有利时机,吸纳一批优秀的、年轻的能懂网、会用网的新生力量加入基层妇联干部队伍,使之参与基层妇联新媒体工作,鼓励乡镇妇联借助新生力量推出自己的新媒体工作方式,打通联系服务妇女 “ 最后一公里 ”。 伴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以及互联网、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交流方式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微信、微博、网络已经成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随之而来的妇女参与社会生活、表达诉求的渠道也变得多样化、复杂化。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会、共青团、妇 联等群团组织要下大气力开展网上工作,亮出群团组织的旗帜,发出我们的声音,对模糊认识进行引导,对错误言论进行驳斥,让群众能在网上找到自己的组织、参加组织的活动。 同时,党中央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第九部分 “ 推动群团组织改革创新、增强活力 ” 中特别指出,要 “ 打造网上网下相互促进、有机融合的群团工作新格局 ”。 2020 年 5 月,全国妇联在北京召开了妇联系统网络及新媒体工作改革推进会,就深入推进妇联系统网络及新媒体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新的形势对妇联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为此, **市妇联大胆创新工 作思路,尝试运用新媒体联系妇女群众,了解妇情民意、开展妇女工作,着力构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网,努力打造网上妇联工作新格局。 一、新形势下,运用新媒体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探索。 (一)借助新媒体,建设温情互动 “ 掌上妇联 ”。 为顺应新形势下妇女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市妇联着力打造新媒体工作平台,建设 “ 掌上妇联 ”。 截至目前,拥有 “ 两微一网 ” 即 **女性网、新浪微博、 **女性微信公众号,以及市级微信群 6 个, 4 个,镇(街)妇联微信群 11 个、机关妇委会微信群 47 个,村(社区)级微信群 226 个,直接联系 3 万多名妇女。 市级微信群主要联系各个乡镇妇联主席、女企业家、女干部。 其中, **女子学堂微信群拥有 300 余名成员,涵盖了女领导干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