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中考开放题全套(编辑修改稿)内容摘要:
、“包产到企业” 3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回归的香港和澳门,发生的主要变化是: ( ) A、社会制度 B、主权归属 C、经济制度 D、社会生 活 3解决台湾的基本方针是: ( )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坚持改革开放 D、坚持体制统一 3海峡两岸目前交往的原则是: ( ) A、互相尊重、互补互利 B、求同存异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维护世界和平 3“积极推进两岸经济合作和各项交流,为国家和平统一创造条件”,这是我们 大陆与 地区交往的任务。 ( ) A、香港 B、澳门 C、台湾 D、西藏 3生活在 19世纪中期的英国人出门旅行可以乘坐的交通工具是: ( ) A、汽车 B、火车 C、飞机 D、水翼艇 3世界上的 第一辆蒸汽机车是谁研制的: ( ) A、史蒂芬孙 B、富尔敦 C、卢梭 D、瓦特 3世界上第一辆在铁路上运行成功的火车名叫: ( ) A、 “ 火箭号 ” B 、 “ 布拉策号 ” C 、 “ 旅行者号 ” D 、 “ 史蒂芬孙号 ” 3“农民获得‘自由’的时候,已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 ”这句话评论的是 ( ) A、日本大化改新 B、 1861 年农奴制改革 C、彼得一世改革 D、日本明治维新 3俄国历史上使社会性质发生重大转变的是 ( ) A、彼得一世改革 B、 1861 年改革 C、明治维新 D、大化改新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8 页 共 28 页 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历史事件是 ( ) A、彼得一世改革 B、伊凡四世称俄国沙皇 C、 1861 年改革 D、俄罗斯帝国建立 4 1861 年改革签署废除农奴制法令的沙皇是 ( ) A、伊凡四世 B、彼得一世 C、叶卡特琳娜二世 D、亚历山大二世 4下列内容属于俄国农奴制度改革的一项内容是 ( ) A、削弱大贵族势力 B、宣布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 C、准许工场主购买农奴 D、学习西欧文化技术 4在一次历史活动课上,李潞同学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俄国 1861 年改革。 你认为她的表述哪一项不正确 ( ) A、改革的目的是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B、它是沙皇实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 C、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D、它是一场彻底的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 4我们认为俄国 1861 年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 ) A、亚历山大二世倾向于发展资本主义 B、改革实际由资产阶级借助沙皇的权威而展开 C、改革废除了封建农奴制,使俄国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D、改革后在俄国建立了资 产阶级政府 4日本明治维新与俄国的农奴制改革的相同点中,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都引进了西方先进技术 B、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C、都发生在 19 世纪 60 年代 D、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4 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居: ( ) A、世界第一 B、世界第二 C、世界第三 D、世界第四 4下列有关斯大林模式的看法,不正确 的是: ( ) A、 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B、阻碍了苏联的民主与法制建设 C、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 D、有利于防止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4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是: ( ) A、 1917 年人民委员会的成立 B、 1922 年底苏联成立 C、 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 D、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位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 ( ) A、民族解放战争 B、帝国主义战争 C、殖民主义战争 D、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 50、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根本原因是: ( ) A、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战斗和世界人民的大力支持 B、英、法等国放弃了绥靖政策 C、美、苏等大国参战 D、意大利投降削弱了法西斯的势力 5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于: ( ) A、 1945年 8月 15日 B、 1945年 5月 8日 C、 1945年 4月 23日 D、 1945年 9月 2日 5 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战事结束于 : ( ) A、 1945年 8月 15日 B、 1945年 5月 8日 C、 1945年 4月 23日 D、 1945年 9月 2日 二、材料分析题: 5请阅读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材料一: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 学良等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促其反省。 西北军民一致主张如下:( 1)改组南京政府 ……( 2)停止内战…… 材料二:目前中国人民的主要敌人是日本帝国主义,所以把日本帝国主义与 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抗日反蒋”的口号,也是不适当的。 我们的总方针应是逼蒋抗日。 …… 请回答: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9 页 共 28 页 ( 1) 材料一中的“东北沦亡”发生在哪一年的什么事变。 ( 2) 材料一中的 张学良所说的 “ 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促其反省。 ”中的“促其反省”是指什么事情。 ( 3) 在“逼蒋抗日”方针的指导下,中共在事变发生后采取了什么措施。 ( 4) 事变的结果是什么。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派周恩来先后来渝洽商,至为欣慰。 唯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周恩来惠然偕临,则重要的问题方能得以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 蒋中正 材料二 鄙人亟愿与先生会见,共商和平建国大计,俟飞机到,恩来同志立即赴渝进谒,弟亦准备随即赴渝。 —— 毛泽东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事件。 蒋介石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⑵材料二中毛泽东等“赴渝”的原因是什么。 ⑶毛泽东等“赴渝”与蒋介石等“共商和平建国大计”,其结果如何。 5阅读下列材料,然后回答问题: 1957 年和 1960 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 年 1960 年 下降( %) 粮食(亿公斤) 1950. 5 1435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6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请回答: ( 1)、上述表格的统计数据说明了什么问题。 其中主要原因是什么。 ( 2)、这在当时产生了什么后果。 5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亚历山大二世在俄国国务会议最后审查改革方案时说:“诸位会相信:凡能够维护地主利益的措施都已经一一地做到了。 ” 请回答: ( 1)材料中谈到的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哪一次改革。 这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2)亚历山大二世的这番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他的这种思想带来了什么后果。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 第 10 页 共 28 页 5请从时间 、性质、方式、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比较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同点。 06 年开放题参考资料 专题一 中日关系 古代: ( 1)、唐朝与日本交流 : ①日本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②鉴真东渡为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贡献。 ( 2)、明代戚继光率戚家军在东南沿海抗倭。 近代: ( 1)、 1894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 ,使中国的半殖民化程度大大加深。 ( 2)、 1931年 9月 18日,日军制造“九一八事变”,半年内东北三省沦陷。 事变后,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 3)、 1937年 7月 7日,日军在北平卢沟桥向中国驻军发动进攻,挑起全面侵华战争。 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全国性抗日战争从此爆发。 ( 4)、 1937年 12月,日军在南京屠杀中国军民 30万人以上。 现代: ( 1)、 1972年 9月,中日正式建交。 ( 2)、当前日本右翼势力不断兴风作浪,否认侵华史实,否认侵华,美化战争,一个突出表现为“篡改教科书”,另一个是参拜供奉着日本历史上在侵略战争中丧命的所谓“英雄”的 —— “靖国神社” 启示(要点): ( 1)由日本侵华及当前日本右翼势力的所作所为得到的启示 中国人民必须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 ,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中国与世界先进国家,如日本的差距,看到中国面临的潜在威胁,时刻警惕日本右翼势力抬头和军国主义的复活。 发奋图强,振兴中华,实现几代中国人的强国梦。 只有国力强大,才能确保受侵略受奴役的历史悲剧不再重演。 总之,中华儿女必须牢记国耻,保持清醒,居安思危,艰苦奋斗。 ( 2)中日关系怎样才能健康发展。 首先,日方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过去那段侵略历史,应采取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履行迄今在历史问题上作出的表态和承诺,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加强彼此之间经济文化的交流、领导互信互访,而不要做参拜靖国神社 、为军国主义招魂和篡改历史教科书、否认甚至美化侵略战争等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样才能互信互利地加强合作。 其次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应在以史为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加强合作,以实际行动致力于发展面向二十一世纪的长期稳定相互合作的中日睦邻友好合作关系。 附: 胡锦涛提出希望尽快扭转中日关系发展困难局面的五点主张。 中国最大的管理资源中心。20xx年中考开放题全套(编辑修改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