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会议上讲话内容摘要:

合改造,使县级两馆成为县域内公共文化服务的核心阵地。 三是乡村级文化场地保质保量、抓落实。 2017 年,按照国家公共文化示范区建设要求,我市要完善提升城市 “15 分钟文化圈 ” 、农村 “10里文化圈 ” 建设。 目前我市还有 19 个乡 镇没有把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起来,这些项目都是国家有投入的项目,这些项目建设要列入市政府督查室的重点督查项目,再做不好、建不了、用不成,只能倒查问责。 四是重点区域布点要突出特色。 今年由市文广新局牵头,红花岗区、xx 区具体落实,制定在中心城区相关重点区域建设 “ 红色书屋 ” 的推进方案,今年内必须在遵义 长征文化产业园( 1935 文化创意园)、遵义 1964 文化创意产业园内各建设一家 “ 红色书屋 ”。 市图书馆要结合城市发展和群众需要建设 2— 3 家特色分馆。 第二,高起点策划一批群众文化活动。 人民群众是文化建设 的主体。 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一个核心就是要为群众提供更多形式、内容、便捷、健康和参与性强的文化活动平台。 “ 十三五 ” 时期,我们要重点打造 “ 红色圣地 醉美遵义 ” 系列活动品牌,围绕这个主题,组织策划好系列特色活动,让 “ 吹、拉、弹、唱、演、诵、写、书画 ”等多种文艺形式都有展示的平台,通过 5 年的不懈努力,使 “ 红色圣地 醉美遵义 ” 文化活动品牌实现 “xx 一流、西部有位、全国有影响 ” 目标。 一是文艺系列活动丰富多彩。 要形成市、县、乡、村上下互动,相互补充的良好局面。 市级每年举办 “ 遵义群众文化大舞台 ”“ 全城心跳 广场舞大赛 ” 等 活动,面向全市筛选优秀文化演出节目,大力实施广场文化工程,为群众艺术文化搭建展示平台,推动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和选拨。 县级结合区域文化特色,突出 “ 群众性、参与性 ” 的原则,每年必须开展独具特色的文艺活动。 乡村两级结合旅游特色、地域文化开展各类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形成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活跃场景。 二是 “ 书香遵义 ” 全民阅读活动纵深推进。 开展好读书 “ 七进 ” 活动(进社区、进学校、进机关、进企业、进军营、进农村、进家庭)。 在 “ 世界读书日 ” 期间集中开展优秀文化、非遗展演等活动。 全年组织策划开展好名城大讲堂系列活动, 邀请国内文化名家和遵义地方名人做客名城大讲堂,每月开展一场阅读讲座。 同时要积极推动 “ 一县一特色,县县有基地 ” 的 “ 书香遵义 .全民阅读 ” 名片。 中心城区 2017 年要新建一家 24 小时不打烊实体书店,更好发挥实体书店的社会服务功能。 推动现代手段与读书活动相结合,通过设计推广全民阅读 LOGO,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手段,加大全民阅读推广力度。 三是传统文化活动引向深入。 针对已经在开展 “ 我们的节日 ” 主题文化活动、 “ 美丽乡村 ” 文化下乡活动、 “ 美丽城市 ” 广场文化活动、 “xx 河之声 ” 音乐节、 “ 大娄山艺术节 ” 等文化活动 ,要结合当前的新情况、新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进行创新,让传统文化活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增强吸引力和生命力。 使这些传统文化活动成为展示艺术、普及知识、教育群众的有效载体。 四是文化精品唱响内外。 集中力量推出一批精品力作、经典之作、传世之作,要作为我市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紧抓不放、寻求突破。 打造一台面向国际舞台的精品剧目《大国酒魂》。 打造《一个乡村的脱贫日记》、《娄山关大捷》、《西风烈 1935》等精品影视剧,打造《四渡 xx》、《远山仡佬》、《红色传奇》等精品舞台剧目,编辑出版红色文化、酒文化、茶 文化、仡佬文化、尹珍文化、沙滩文化、土司文化等系列丛书。 同时进一步加强与艺术院校、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借助外力发展自己,努力推出一批具有遵义特色、体现时代精神的精品力作。 第三,高视角引进和培养一批文化人才。 一是怎么发现和发展好本土优秀人才。 二是怎么引进和稳定外来优秀人才。 我市本土是有很多植根于本土的优秀文化人才,但需要有更多的平台和机会让这些人才脱颖而出,进入我们的视线内。 针对本土人才关键的是平台,要通过打造 “ 文艺创作、文化创意、匠人评比 ” 等品牌活动,发展本土优秀人才,进而针对性扶持其不断成长。 通 过 5 年的努力,推出更多各类型的 “ 遵义文化名人 ”。 同时要加大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对县乡村三级 2500 余名文化工作者以集中培训、以会代训、参观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培训。 要撬动民间力量壮大文化志愿者等文化力量,培育一批业余文艺骨干、乡土文化新星和特色专业人才群体,在组织上引导、在培育中提升、在活动上支持,让文化事业发展后继有人。 针对外来人才关键是政策。 针对文化人才,我们需要整合 “15851 人才工程 ” ,再争取最优惠、最实在、最有含金量、最可操作的吸引人才的政策,在工作、生活、发展等方面搭建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